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首次舉辦中醫史學國際會議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首次舉辦中醫史學國際會議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首次舉辦中醫史學國際會議。(攝影孫伶俐)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孫伶俐):16日,為期兩天的中醫史學國際會議在特拉維夫大學閉幕。這是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首次舉辦關於中醫史學研究的國際會議,主題是「比較視角下的中醫醫療」。來自美國、中國、以色列等國家的十多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並發表了演講。

在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舉行的中醫史學國際會議上,來自芝加哥大學、希伯來大學、台灣大學、南開大學等十餘所高校中醫史學方面的專家學者發表了演講,並就歷史上西方對中醫的運用、中國古代中醫的法律問題等議題展開了熱烈交流。

台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張嘉鳳博士第一次到以色列參加中醫史學會議,她認為不同國家學者之間的交流對於中醫的發展和整個醫學史的研究都非常重要。很多國家的中醫推廣已經有很長時間,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比如有些國外高校可以授予中醫學位,中醫也可以參加當地保險,獲得理賠等等。張嘉鳳說:「在西醫主導之下,中醫變成一種所謂另類的傳統醫學,但是從上世紀末以來,很多情況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改變,也就是說傳統醫學,不論是中國的也好,印度的也好,伊斯蘭醫學等等,都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因為大家發現了西醫的某些限制,同時也發現傳統醫學還是有它的優勢,比如說這麼多年來非常長的傳統,所以在種種的條件和觀念的改變下,中醫其實在國外受到重視,學習中醫的人也非常多。包括在美國法律上保險上,很多地方出現一些轉變,開始承認中醫的某些治療效果,保險也接受某些中醫治療可以獲得理賠等等。所以這些情況都顯示中醫不管是在華人的地區,還是其他地方,其實是持續受到重視,在海外發展得也相當不錯。」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余新忠教授發表題為「流水賬中的日常醫療世界——以清末山西廣靈劉氏處方《手到生春》為中心」的演講。(攝影孫伶俐)

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郭志松是一名中醫史學專家和以色列註冊針灸師,對中醫有著濃厚的興趣,出版過宋代中醫史著作,他一直希望能召集世界各國中醫史學專家就中醫研究展開交流。他說,中醫在以色列很受歡迎,但是由於西醫和中醫對人體的理解不同,如何向人們解釋中醫的概念是推廣中醫的難點。郭志松說:「我希望邀請朋友們到這裡就各自對中醫的研究進行討論,這樣可以了解更多的中醫史學研究情況。中醫在以色列很常見,很多人嘗試過中醫治療,很多患者看中醫或者去看受過中醫訓練的以色列醫生。中醫遇到的挑戰就是如何解釋人體的不同概念,因為中醫對人體的解釋是不同的,比如中醫講氣、血,和西醫不同,西醫我們說肌肉,中醫我們說臟腑,這是不同的,所以中醫必須向西方人解釋對人體的不同理解,中醫的氣是什麼,這樣他才能理解針灸很重要。」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余新忠教授表示,這次會議的意義就在於讓大家從文化、歷史等不同角度理解中醫,用一種比較的視野來研究中醫,有助於讓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中醫的意義及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現代西方醫學的缺點在於把病人當作物,而不是人,中醫相對更人性化。余新忠教授指出,目前國內中醫人才嚴重缺乏,在國際上推廣中醫仍然面臨很大挑戰:「我們要用一套現在國際上大家能接受或理解的話語來解釋中醫。更重要的是,中國自身要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真正能在我們的醫療實踐中展示出中醫的價值來。如果能展示出它的價值,中醫的推廣、宣傳就容易做,如果不能做到讓大家理解,也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話,這種推廣就只能是作為文化歷史遺產的推廣,如果一直滿足於這樣的話,那我們就把中醫當作一種現代醫學的補充或者是所謂的替代療法,這樣一個角色,可能從長遠來說,對中醫的發展是不夠的。」

希伯來大學學者OrlyLewis發表題為「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把脈:在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演講。(攝影孫伶俐)

余新忠教授表示,醫學的本質不僅是對疾病的治療,同時也是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拯救。而對於中醫的理解,他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我覺得有了更廣闊的視野之後,可能我們對中醫的理解要打破一種(原有觀念),從一種民族性的角度來理解中醫,而要把中醫當作一種人類的文化遺產,和現代對我們醫療有幫助的一種實踐,這樣的話可能能更好地發展中醫,如果我們整天沉溺於這種民族性的話,可能對中醫的發展是不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