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首次亮相 寧吉喆這樣解讀

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首次亮相 寧吉喆這樣解讀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首次正式發布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顯示,1至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9%、4.8%和4.9%,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個百分點。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744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8萬人,增長1.1%。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的預期目標。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提問時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城鎮調查失業率列入預期目標,就是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鄉就業狀況,也可以說這是自加壓力。

據國家統計局介紹,調查失業率與登記失業率的主要區別之一,體現在數據來源的不同:前者的失業人口數據來自勞動力調查,而後者的失業人口數據來自政府就業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

寧吉喆就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國家統計局自4月份起定期發布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回應了城鎮調查失業率有關問題。

問:什麼是調查失業率?與登記失業率有何不同?

答:調查失業率,是指通過勞動力調查或相關抽樣調查推算得到的失業人口佔全部勞動力(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之和)的百分比。其中,就業人口是指16周歲及以上,在調查參考期內(通常指調查時點前一周),為了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時的人,也包括休假、臨時停工等在職但未工作的人口。失業人口是指16周歲及以上,沒有工作但近3個月在積極尋找工作,如果有合適的工作能夠在2周內開始工作的人。勞動力的年齡下限為16周歲,沒有上限。與勞動力相對應,16周歲及以上人口中既不屬於就業人口也不屬於失業人口的人被稱為非勞動力,如沒有工作意願的家庭婦女、在校學生和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口等。我國的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定義與國際勞工組織標準相一致,調查失業率具有國際可比性。

城鎮失業登記制度作為失業測量的另一個有效途徑和方法,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反映我國失業狀況,為就業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其統計的是符合一定條件,且自願主動前往就業服務機構進行登記的失業者,因此在我國快速發展變化的經濟社會環境下越來越難以全面反映失業狀況。而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範圍是城鎮常住人口,既包括城鎮本地人口,也包括外來的常住人口,如從農村轉移至城鎮的人口,它不要求失業登記,也不限定戶籍、工作經歷等條件。從調查方法來看,與通過行政記錄獲取登記失業率的方法不同,調查失業率是通過對住戶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失業率數據。兩者在調查對象、調查方法、指標涵義和計算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所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調查失業率在全面、準確、及時反映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勞動力市場資源配置狀況、服務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方面必不可少;登記失業率在政府制定出台就業政策、提供精準就業服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問:公布調查失業率對服務國家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答: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充分就業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調查失業率作為與經濟增長率、物價指數和國際收支平衡狀況並行的四大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對監測宏觀經濟運行和反映就業失業狀況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城鎮調查失業率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這反映了黨和政府更加重視就業,更好體現共享發展的要求,突出了提高就業質量,實現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就業的工作導向。

公布調查失業率,既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國政府統計服務社會的客觀需要。通過公布調查失業率,可以為黨和政府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科學制定就業政策提供信息支撐;可以為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分析研判中國勞動力市場狀況,開展就業失業科學研究和就業政策諮詢提供基礎數據;可以為社會公眾及時了解全社會就業失業狀況、進行就業選擇提供有益參考;可以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經濟形勢和就業狀況、開展國際比較提供官方標準。將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並用,同時公布兩種來源的數據,能夠為分析研判我國就業失業狀況提供更加全面、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依據。

自今年4月起,國家統計局將調查失業率納入主要統計信息發布計劃中,按月定期發布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未來,我局將在統籌考慮社會需求和工作基礎的情況下,逐步增加發布內容,竭力滿足社會對就業失業數據的需求。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調查失業率數據的調查方法?

答:我國調查失業率是通過勞動力調查取得的。2005年,國家統計局開始建立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每年調查兩次。2009年,為了及時反映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又建立了31個大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制度,每月在31個省會(首府)城市開展調查。2016年,為了更加全面、快速、準確反映我國勞動力市場變化,我們將上述並行的兩項勞動力調查進行了整合,建立了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調查範圍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州、盟)。

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通過樣本推算總體,調查抽樣方案設計科學,採用了分層兩階段概率抽樣方法(PPS),並綜合考慮各地區人口規模和居民城鄉結構。全國每月調查約12萬戶,涵蓋家庭戶和集體戶,調查樣本代表性強,樣本覆蓋我國所有市(地、州、盟)和約1800個縣(市、區、旗)。為避免樣本老化、減輕調查戶負擔,調查樣本每月按一定比例輪換。抽中戶中在調查時點的現住人口(居住在本戶的人口)和常住人口(包括本戶人口中外出不滿半年的人口)均為調查對象,不受地域、戶籍、年齡等限制。調查採用國際勞工組織推薦的統計標準。調查內容豐富翔實,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和調查時點前一周是否工作、未工作原因、工作的行業和職業等就業失業情況信息。

問:在保障調查失業率數據質量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圍繞保障調查失業率數據質量這一核心工作要求,國家統計局通過完善調查制度頂層設計、調整優化調查組織實施機構、強化調查實施過程質量控制、嚴格落實數據審核和質量評估要求,加強基層調查員隊伍建設,加大統計執法和檢查力度,確保調查失業率數據真實可信。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確保調查方案科學高效。國家統計局在理論、方法和實踐等方面對保證調查失業率數據質量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與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同行、國內外科研院所密切溝通交流,廣泛參考國際經驗,建立了科學、可靠、規範的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制度和方法體系。二是加強調查過程質量控制,確保源頭數據真實可靠。紮實開展一線調查員的業務培訓、管理和指導工作,嚴格落實數據採集各環節的質量控制要求,科學細緻開展數據審核評估和分析,確保調查方案和各項工作質量要求全面準確落實。三是優化數據採集傳輸加工手段,提高調查效率和質量。調查失業率數據採集依託國家統計局聯網直報系統進行,每月由1萬多名調查員利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入戶實時採集數據,通過網路直接報送國家統計局,從而有效提升調查效率,並嚴格調查數據審核、驗收管理,確保數據質量責任可倒查、可追溯。四是加強調查宣傳力度,提升調查配合程度。住戶的配合和支持是確保調查失業率數據質量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國家統計局持續致力於提高勞動力調查宣傳,採用張貼公告和發放《致調查戶的一封信》等方式使廣大住戶增加對勞動力調查的了解,有效增強住戶配合程度。五是嚴格落實依法調查原則,嚴防統計造假、弄虛作假。國家統計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嚴格執行統計法律、法規,通過電話核查等方式對調查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夯實基層工作責任,確保數據真實可靠、準確及時。

問: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水平如何?

答:世界各國都把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目標。近年來世界經濟跌宕起伏,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多,我國就業壓力仍然較大。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保持了經濟中高速發展,有力支撐了就業形勢穩定向好。國際勞工組織最新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水平為6.6%,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水平為5.5%,全球平均失業率水平為5.7%。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城鎮地區失業率水平既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和地區的平均水平,就業形勢持續穩定。

調查失業率統計是促進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科學舉措

(曾湘泉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公開發布基於勞動力調查獲得的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這是我國科學建立就業失業統計指標體系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推進勞動力市場制度建設,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目標要求的一項積極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失業率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和勞動力市場景氣程度的晴雨表

眾所周知,宏觀經濟政策由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四大目標構成。因此,失業率與經濟增長(GDP)、物價指數(CPI、PPI)和國際收支指標一道,被稱為四大宏觀指標。

失業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勞動力資源利用程度的核心指標,一般來講,失業率上升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失業者增加從而導致社會總需求下降,經濟增長動力也將減弱。因此,各國政府歷來都把失業率作為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和勞動力市場景氣程度,進而出台或調整相關宏觀經濟政策和就業政策的重要依據。

除了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外,失業率還綜合反映了勞動力市場結構、制度等多方面信息。從勞動力市場的存量——流量模型來看,失業人數的變化,不僅與就業人數的變化有關,還與非勞動力的變化有關(詳見下圖)。

在經濟學理論中,勞動年齡人口可以按照就業狀況分為三類:即就業、失業和非勞動力。如果其有工作就屬於就業;如果其沒有工作但能夠工作並尋找工作則處於失業狀態;如果其沒有工作並不尋找工作或不能工作,則處於非勞動力狀態。以失業人口為例,他們既可通過就職而轉化為就業者,也可通過退出勞動力市場而轉化非勞動力。究竟如何轉化,往往與社會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比如,歐元區國家和美國相比失業率偏高,除了經濟因素影響外,一般認為還部分源於失業保險水平較高,個人工作搜尋中的保留工資水平較高所致。進一步分析,理論上失業率可以分解為周期性失業率和自然失業率,前者主要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反映宏觀經濟景氣程度變化情況,後者則源於勞動力市場自身供求信息流動(摩擦性失業)以及勞動力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差異(結構性失業)的狀況。要更加準確及時地反映勞動力市場變化及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不僅要積極收集就業和失業的信息數據,並及時加以公布;還需要研究借鑒發達國家失業率統計和分類的經驗,在公布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的同時,進一步關注工資、工時等就業質量指標,更加客觀全面地分析勞動力市場整體走向和變動。

二、公布調查失業率是我國就業失業測量體系日益完善的重要標誌

國際上測量失業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基於行政記錄的失業登記制度和基於勞動力調查的調查制度。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180多個國家開展勞動力調查,其中,大部分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都發布基於勞動力調查的失業率。

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立登記失業制度,所有的城鎮無業者都必須到政府勞動部門去登記。由於當時還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下,故將其稱為「待業登記」。1994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勞動用工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政府不再統一分配和安置就業,企業和勞動者開始進行雙向選擇。於是,1994年後將「待業登記」更名為「失業登記」。「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概念也由此開始。在國家統計局這次發布調查失業率之前,我國發布和使用的都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計的登記失業率。改革開放初期,由於計劃招工、商品糧配給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實行城鄉隔離,登記失業率對國家判斷城鎮勞動力市場的狀況,特別是開展失業保險管理髮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勞動力市場改革推進,登記失業率對我國勞動力市場反映不全面、不敏感的弊端日益突出。

2005年,我國正式建立了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開始按照國際通行做法組織開展勞動力調查,進行調查失業率統計。基於勞動力調查獲得的調查失業率由於覆蓋範圍更廣,發布頻率更快,指標定義符合國際標準,可以更全面、及時合理地反映我國勞動力市場變動情況。此外,勞動力調查內容豐富,除失業率外,還涵蓋了勞動參與、工作時間、就業質量、工作搜尋等方面的內容,是多維度研究勞動力市場運行的重要數據來源。此次國家統計局正式對社會發布月度調查失業率數據,表明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已經基本成熟,也標誌著我國就業失業測量體系日趨完善,對科學構建我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指標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勞動力調查數據的發布將推進我國勞動經濟學不斷發展

近年來,我國勞動經濟學界教學和研究隊伍迅速擴大,學術研究熱情不斷高漲,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但我國勞動經濟學界長期受制於就業和失業等統計數據的限制,使得深入開展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受到影響。中國的失業率究竟有多高,這是社會公眾,包括我國勞動經濟學界普遍關心的問題。由於官方的調查失業率未公開,一些研究機構基於各自的調查也時常發布一些失業率數據,這些調查數據受限於調查資源,可能不那麼全面和嚴謹,數據差異也比較大,經常引起一些不正確的猜測和不必要的爭議,嚴重製約了我國勞動經濟學研究向縱深發展。此次調查失業率數據的公開發布,將為我國勞動經濟領域許多重要問題研究提供很大的便利,如奧肯定律在中國的驗證、自然失業率的估計、失業持續期探討、「喪失信心」人群的測量和勞動參與率的變化、與其他國家青年失業水平的比較等。隨著勞動力調查更多數據的發布,必將推動我國勞動經濟領域科學研究不斷發展,對形成中國特色勞動經濟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樓繼偉:中美兩國沒有必要打貿易戰
機構買入這4股,拋售康力電梯1003萬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