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鬥彩——乾隆朝瓷器薈萃,鬥彩瓷器工藝

鬥彩——乾隆朝瓷器薈萃,鬥彩瓷器工藝

鬥彩又稱逗彩,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

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鬥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鬥彩瓷器 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燒成。按照專家陳萬里先生的意見,成化鬥彩又可以分為點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幾種。成化鬥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緻,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底有一青花"萬"字。

清朝鬥彩瓷器的產量要大於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 "葉無反側"、"四季單衣" 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產品,

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鬥彩,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對這些器物要從胎、釉、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使鬥彩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

清代,朗士寧等人將西洋畫技法帶到中國,自康熙朝始,內務府及養心殿造辦處將其大量融入陶瓷工藝,以油畫技法為基礎的琺琅彩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發晶釉面,則以西洋硬筆畫技法為基礎,精到細膩的筆法,糅合彩瓷工藝特有的渲染效果,輔以粉彩的寫意,呈現出疏密有致、剛柔相濟之狀。而琺琅所獨有的色彩凝練更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

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彩瓷名滿天下,能工巧匠們先後創燒出了多種多樣的彩瓷,其中尤以五彩和鬥彩為大宗。

明嘉靖 五彩人物紋蓋罐

明嘉靖五彩人物紋蓋罐為嘉靖釉上五彩的代表作品。它造型為直口,短頸,豐肩,腹下漸內收,至足部微外撇,器型碩大,造型規整。附傘形蓋,頂有寶珠式鈕,鈕上施紅彩。蓋面紋飾分三層,上層為纏枝花紋,中層為朵花紋,下層為變形蕉葉紋。頸部繪交錯三角形,三角形內飾幾何紋、花朵。肩部繪牡丹花紋和海水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琴棋書畫」人物圖案,眾多文人雅士在安靜悠閑的庭院內,以琴、棋、書、畫會友消遣,有如一幅展開的文人聚會圖。近足處繪如意雲紋、變形蓮瓣紋及變形蕉葉紋。整體以紅彩、綠彩為主,並點綴以少量黃彩,色彩明快清麗。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謂五彩並非五色,而是泛指多種彩色之意。這種釉上五彩,是在已燒成的白釉瓷器上用多種彩料繪畫紋樣後經低溫二次燒成的彩瓷品種。它是從金代磁州窯系燒制的紅綠彩製品發展而來,在明代弘治、正德時期的景德鎮窯發展成熟的。其工序一般而言是先在釉下胎上刻畫圖案概貌,再於釉上進行施彩。輪廓以礬紅或黑彩勾勒,彩色常用孔雀綠、礬紅與黃色。

釉上五彩是從明代中葉一直流行至明代末期。到了清代康熙時期,釉上五彩在工藝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不僅發明了釉上藍彩,還創新了釉上黑彩。此時的釉上藍彩艷麗程度超過青花,且製作工藝簡便;釉上黑彩,漆黑光亮,更增強了繪畫的表現力。雍正以後,釉上五彩開始沉寂,難見佳品傳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納收藏 的精彩文章:

2018金沙拍賣珍藏之隕石,怎麼快速出手?
隕石怎麼鑒定出手?隕石愛好者手上的隕石為什麼賣不出去?

TAG:百納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