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一生凄慘,背負整個民族的責難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一生凄慘,背負整個民族的責難

說起清朝太后,最有名的當屬慈禧了,慈禧對清朝乃至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生前掌握的權力財富也是無人可比,是大清帝國身份最尊貴的人。然而,清末不只慈禧這一位太后,還有一位,名氣不如慈禧,雖貴為皇后、太后,卻一生凄慘,她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隆裕太后。

隆裕本名為葉赫那拉·靜芬,是慈禧的侄女,在慈禧欽點下嫁給了光緒帝,並被封為皇后。然而隆裕性格柔懦,姿色也不出眾,不受光緒的喜愛,也不討慈禧的歡心。慈禧只是希望這個侄女能幫她監視光緒帝,而光緒帝深知慈禧用意,對隆裕也多有防備。一面是自己的丈夫,一面是自己的姑姑,隆裕是兩頭不討好,經常陷入兩難境地,不受寵,也毫無威信可言。

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不久也去世了。面對親人的相繼去世,隆裕悲痛欲絕、無依無靠,好在她居於正統皇后之位,後又為皇太后,國主年幼,隆裕便擔起了撫養新帝、臨朝聽政的責任。然而隆裕本就性格軟弱、權勢不高,當時的朝政由攝政王載灃掌握,隆裕處處受限,只是名義上的攝政太后,對這個國家她已是有心無力。

後來,辛亥革命爆發,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一職,隆裕才成為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面對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隆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隨著共和思想的廣泛傳播,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見大勢已去,召來慶親王奕劻、袁世凱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商量大清帝國的未來。隆裕無奈下定決心,表態說皇帝年幼,一切是自己的主意,只要天下平安就好,並初步確定了清帝遜位的大政方針。

宣統三年(公元1912年),隆裕於養心殿含淚宣讀《清帝遜位詔書》,並蓋上御印,親手結束了大清帝國的統治。之後,隆裕便整日鬱鬱寡歡,於第二年去世。袁世凱、吳景濂等人為隆裕舉辦了隆重的國葬,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駐京各國使館均下半旗致哀,隆裕最後與光緒帝一起入崇陵。

隆裕雖無政治天賦,但卻也是一位較為開明的太后,她深知封建統治的時代已經結束,甘願一人承受這亡國的罪名,將中華推向共和的時代,所以隆裕太后死後,輿論界頗為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探 的精彩文章:

商朝伊尹與西漢霍光,為何被後世合稱「伊霍之事」

TAG:歷史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