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生大使胡適:力促美日開戰的「過河卒子」

書生大使胡適:力促美日開戰的「過河卒子」

「八·一三」上海戰事發生後,中國守軍以血肉之軀,奮起抵抗。胡適的心境為之改觀,覺得中國守軍可戰,日本也不是不可戰勝的。蔣介石委派胡適以非正式使節的身份出訪歐美,以期取得英美等國對中國戰事的同情與支持。胡適是國際上的知名學者,在西方國家知識界有著很高的聲望。

胡適抵達美國後,迅速開始了演講宣傳,不到一年時間,他已走遍美國、加拿大各大城市,會見各方知名人士,揭露日本的侵華暴行,表明中國抗戰的決心,得到很多美國人的理解和同情。當時美國奉行中立主義的政策,在胡適拜見羅斯福總統之後,羅斯福總統理解他的心情,以極為誠懇的態度緊緊握住他的手,囑咐他不要著急。

193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發布認命令:胡適為中華民國駐美利堅特命全權大使。胡適以「拚命向前」的「過河卒子」自許,得到美國輿情的支持。《紐約時報》評論:「他是言行一致的哲學家。他的外交必定是誠實又公開的。他將有很大的貢獻,使中美兩國人民既有的和好關係更能增進。」在胡適的努力下,美國政府同意提供桐油貸款,總額是兩千五百萬美元,成為中國抗戰局勢的雪中炭、及時雨。

10月31日,胡適將一張照片送給陳光甫,照片旁側有自己的題詩:

偶有幾莖白髮,,沙睛微近中年。

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

正是這個「過河卒子」在祖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以真誠的情感和高超的外交手段爭取到了貨款,給中國的杭戰輸送了維持生命的血液。這是書生大使胡適走出書齋為國家榮立的第一次大功。

在胡適的活動與中國政府各方面的積極努力下,美國社會典論漸漸從「不干預」轉向同情中國,形勢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東京《日本時報》對胡適在北美各地巡迴演講極表憤怒,指責胡適以大使身份到處演講,很可能將美、日帶進戰爭之中。

1941年9月,美日兩國政府開始秘密談判,日方談判代表是野村和來棲大使。胡適聞訊,立即在美國總統羅斯福與國務卿赫爾兩位決策者之間展開攻勢。但美國為了自身利益,還是決定和日本妥協。此時中國與日本血戰已達四年之久,「苦撐待變」幾乎達到胡適所說的極限,若無外力介入,很有可能真的在大流血中走向死亡。

9月24日,由於胡適的堅決請求,赫爾約見了胡適等中、英大使,極不情願地出示了臨時妥協草案的美方定稿。胡適看罷,極為震怒,當場提出嚴正杭議,並立即求見羅斯福總統,同時請求英國方面共同對於這一決策提出杭議。英國首相丘吉爾經過反覆權衡,最終採納了胡適的建議,致電羅斯福總統,指出:「中國如果崩潰,英、美必處於危機之中。」

1941年12月7日,羅斯福緊急約見胡適。胡適匆匆來到白宮,羅斯福開門見山地說:「胡適,那兩個傢伙(指日本特使野村、來棲)剛離開這裡,我把不能妥協的決定告訴他們了,你可即刻電告蔣委員長。可是從此太平洋上隨時有發生戰爭的可能。」胡適離開白宮剛到使館,就接到羅斯福打來的電話,對方用顫抖的聲音說道:「胡適,方才接到報告,日軍正在襲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美國著名的反戰派人事查理·畢爾說,美日之間的戰爭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是,羅斯福總統為了維護資本家在亞洲的利益,不幸上了那位頗為幹練的中國大使胡適的圈套。國民政府認為,中國外交的這一勝利,實出於胡適之功。

胡適在美期間,從不亂花一分錢,住最便宜的旅館房間,放棄許多娛樂活動,日夜奔波,「為國效勞」,後被宋子文排擠,1942年辭去大使職務,重新開始學術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友會朋 的精彩文章:

他是如何策劃實施震驚世界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的?
出賣薩達姆父子的告密者結局各怎樣?他因何沒有得到美軍賞金

TAG:以友會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