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湮滅》全網「差評」,但時光君說它是年度最佳科幻電影

《湮滅》全網「差評」,但時光君說它是年度最佳科幻電影

上個周末的內地影院,見證了巨石強森和他的「狂暴巨獸」在銀幕上打飛機狂賺3.5億票房;見證了斯皮堡的《頭號玩家》繼續狂歡,票房突破12億;也見證了科幻片《湮滅》影廳外的門可羅雀。

影片首周票房僅僅3800餘萬元,上座率僅僅10.3%,在上周日,《湮滅》的上座率低於10%,甚至不及國產動畫《貓與桃花源》。

票房乏力的同時,影片口碑在內地也遭遇了滑鐵盧

《湮滅》2月底北美口碑解禁,當時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1%,一個半月後的今天,影片的新鮮度依然堅挺在87%。但觀眾口碑卻偏向兩極分化,這種情況延續到了影片的國內上映時。

在國內的兩大票務平台上,影片只分別得到了7.5分和6.9分。要知道在這些票務平台上,低於8分的影片可以算是爛片了,一部好萊塢製作的科幻片分數如此難看實屬罕見。

而在時光網上,影片的評分則相對好看不少,均分達到7.7分與爛番茄網站7.6分的均分幾乎持平。

《湮滅》真的是一部奇葩爛片?

既不討好原著黨,也不討好路人

《湮滅》改編自美國作家傑夫·范德米爾的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該系列還有後兩部《遺落的南境:當權者》《遺落的南境:接納》。

這部小說被國內科幻迷了解,並不是因為讀過它的人很多,而是本書在2014年星雲獎上擊敗劉慈溪的《三體》,獲得最佳長篇小說。在中文版的《遺落的南境:湮滅》的封面上,甚至還寫著「劉慈溪驚嘆推薦!」的字樣。

所以,如此厲害的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加上先前曝出的超高口碑,科幻迷們自然翹首期盼,期待值MAX。

但是電影版恐怕要讓原著黨們失望了。導演只是借用了《湮滅》小說的設定,同樣的「X區域」,同樣的女性科學家組隊,同樣的燈塔任務,但是電影的劇情發展走向和小說完全不同。

而對於路人觀眾來說,這樣一部高概念科幻片,配上緩慢的敘事節奏,沒有宏大的視覺特效加持,「含糊其辭」的敘事,似乎的確不太「友好」。畢竟,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周末休息花錢進影院看大片爽一波才是王道,不僅不讓你爽,還要擺著臉拋給你哲學思考,對不起,不買賬。

原著黨的基數本來就無法撐起票房,何況電影還被改成了「同人」版本,而路人觀眾也不買賬,影片的票房口碑雙雙不好看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時光君依然覺得這是本年度最值得觀看的科幻佳作之一。(以下內容有劇透,劇透潔癖的小夥伴請謹慎觀看

外星文明,全新體驗

《湮滅》由亞歷克斯·嘉蘭執導,他的導演處子作《機械姬》也是一部科幻電影,夾雜著驚悚懸疑的類型元素,用疏離感的鏡頭講述人與AI之間的博弈。作為一個作家出身的導演,嘉蘭比一般的導演更喜歡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形而上的哲思。

他的這種個人風格延續到了《湮滅》之中。

《湮滅》在一個科幻的設定下,其實走的是冒險+懸疑的類型路數,故事第一幕就明確了整部電影的設定和目標——神秘的「閃光」區域籠罩著黑水公園,並且這一區域面積不斷擴大,主角們的目標就是去往該區域的核心地帶燈塔,尋找真相。

影片是根據娜塔莉·波特曼的角色的視角展開,導演也給她描繪了一條情感線:她的丈夫是上一批進入該區域的軍人,但進去一年杳無音信。去探尋丈夫經歷了什麼,是她的行為動機。

組隊進入X區域後,小隊很快發現了這個區域的秘密。原來籠罩該區域的是一個巨大的類似稜鏡的物質,它將區域內生物的DNA反射並重新組合,由此誕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奇異生物

長者鯊魚牙齒的鱷魚

這樣的設定給予了很大美術和道具設計上自由發揮的空間,我們看到各種美艷的花朵同株,動物也雜糅變異,以及光在這個區域內反射後的斑斕五彩。儘管影片的成本限制使得這些特效並不宏大精緻,但依然有著十分新奇的視覺體驗。

植物與動物DNA雜糅後的產物:真·梅花鹿

在這種設定的指引下,我們看到一些小隊成員非常具有詩意的死亡方式,比如泰莎·湯普森(《雷神3》中的女武神)飾演的物理學家,與植物DNA融合最後變成一顆漂亮的人形樹。

當然也有殘忍的死亡方式,這些橋段被導演處理成了徹頭徹尾的驚悚片風格,你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影片上映時,中影要求售票處提醒觀眾未滿18歲需要家長陪同觀看

《湮滅》的敘事節奏相比大片而言是緩慢的,這種克制的節奏和疏離感的鏡頭,讓影片的氛圍始終保持凝重、冷峻,滿足懸疑敘事的需要。

但導演依然在整體克制的節奏下,用多段快節奏的敘事來處理到達燈塔前的冒險故事。如果你能接受故事的設定,並沉浸其中,在觀影過程中並不會感到枯燥無聊,反而在抑揚頓挫中入戲更深。

這個場景的美術設定,是不是有些眼熟?

當然,影片最出彩的還是第三幕,即娜塔莉·波特曼進入燈塔後探尋真相的部分。在突破萬難達到核心地帶後,導演也不再按照傳統的懸疑故事那樣揭曉謎底,而是開始了他放飛自我的表演,用裝置藝術般的視覺營造讓影片情緒達到高潮。

導演嘉蘭的音樂品味在《湮滅》中得到了證明,許多無調的、先鋒式的電子配樂和聲效鋪滿外星「生命」登場的情節,在聽覺上塑造出外星文明的與眾不同,強調他們與人類完全不一樣的存在形態,耳目一新。

快餐大片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觀影習慣:所有的答案在都會在水落石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120分鐘內輕鬆解決。然而《湮滅》並不是這樣的電影。

《湮滅》沒有用絕對的謎底滿足恍然大悟的快感,沒有多麼普世的價值觀讓觀眾去認同。它用沉穩的敘事和新奇的概念帶領觀眾,從人類的角度出發,對外星文明的存在方式進行一次深度的探尋和體驗。

這樣的電影,觀眾或許需要換一種思路去接受並欣賞。

讓電影遇見生活,盡在影視生活第一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time時光網 的精彩文章:

遲到十年,蝙蝠俠和小丑終於來到了中國
如果《復聯3》能上映,那真的是史上最強四月檔了!

TAG:Mtime時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