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即時配送發展如此之快,出了問題該由誰來監管?

即時配送發展如此之快,出了問題該由誰來監管?

老鬼邀您閱前思考

人民網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即時配送具體要怎麼監管,由誰來監管,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何欣榮,王默玲。原文標題《即時配送「超速」發展,監管待「提速」》;驛站精編,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賬號立場,僅供參考

近期,阿里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作為新零售基礎設施,即時配送行業近年來持續高速發展,由此帶來的交通違法和行業監管問題亟待引起重視。

01

服務新零售,從送外賣到送生活用品

寄一份快遞,需要兩到三天。點一份外賣,只要30分鐘。即時配送行業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快」字。

速度快,或許是阿里巨資收購餓了么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在公開信中表述的那樣:無論是傳統的餐飲外賣,還是方興未艾的新零售,目前的市場滲透率仍然非常低。「未來的趨勢將是新零售和餐飲外賣的協同作戰。」

當前,餐飲外賣佔據了即時配送行業近7成的業務量。要實現協同作戰,意味著主要平台將引導用戶的配送需求,從外賣擴展到水果、生鮮、藥物、日用品等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

對於這一點,餓了么在2017年年會時就提出,將打造「30分鐘便利生活圈」。餓了么的競爭對手美團外賣,2017年也上線「跑腿代購」業務,服務門類包括酒水、藥品和日用品等。

外賣平台構建的即時配送網路,正是新零售體系所急需的。無論是阿里旗下盒馬鮮生的「半小時達」,還是天貓超市的「一小時達」,都離不開線下物流能力的支撐。

智慧物流平台菜鳥網路總裁萬霖表示:「過去,大家覺得物流市場的限時達已經很快了。現在新零售催生了一大批即時物流,都是小時級,甚至分鐘級的送達。」

02

瞄準「宅」和「忙」,吸引眾多「玩家」競逐

招商證券的報告指出,即時配送的興起,背後有「宅」「忙」兩大驅動因素。前者指相當多的年輕人社交生活逐漸轉到移動平台,外出需求減弱。後者指白領人群由於工作節奏緊張,樂於嘗試外賣和生鮮食材配送。

「即時配送的服務範圍一般是3到5公里。寄件人和配送員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平台實時對接,像網約車一樣就近提供服務。這是即時配送在物流業態上的革新之處。」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方璽說。

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超過56億單,2017年和2018年訂單量預計分別為89億單和124億單,同比分別增長59%和39%,明顯高於同期的快遞行業。

迅猛發展的即時配送,吸引了諸多「玩家」的進入。目前,主要的「玩家」分為三派:

電商系,在投入阿里懷抱前,餓了么旗下的蜂鳥配送,宣稱註冊的配送員達到300萬人。與美團外賣配送和京東體系的達達一起,構成了即時配送行業的第一陣營。

快遞系,順豐最新公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該公司切入同城即時配送領域,當年實現營業收入3.66億元。

獨立第三方,包括創業公司閃送、UU跑腿等。

03

痛點仍不少,行業監管需跟進

雖然前景向好、增長迅猛,但即時配送行業目前尚處於發展初期,仍有不少痛點待解。最明顯的,就是為追求更好的客戶體驗,即時配送強調「快」。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問題,比如頻頻出現的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行為。

配送員為何頻頻違章?這和主要平台的運行機制有關。餓了么配送員於師傅告訴記者,白天送一單外賣可掙6元錢。如果趕時間出現交通違章,交警抓到一般會批評教育,屢次再犯罰款50元。可如果超時引起客戶投訴,情節嚴重時會罰款500元。

其次是行業監管問題。目前,快遞行業由郵政部門負責監管,但即時配送行業並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快遞和即時配送的邊界日益模糊,在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下,需對即時配送的監管儘快提上日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寂靜法師:將生命中無法解決的事情交給阿彌陀佛
三界六道及六道輪迴的真相揭秘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