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

越來越低的人口生育率正使很多發達國家不知不覺走向全民族的集體自殺:在日本,有1/4的男子50歲之前從來不結婚不生孩子,20年後日本一半以上的城鎮將被徹底廢棄;在歐洲,老年人退休年齡很有可能調到79歲,而穆斯林和黑人未來將成為世界主流。

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其中一項引起了廣泛的爭議:2017新出生1723萬人,比2016年少了63萬,雖然生二胎的人數在增加,但是一胎出生人數只有724萬,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

一時間,"人口雪崩"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熱詞,為什麼年輕人連一個小孩都不願意生了?"計劃生育"是不是一個禍國殃民的政策?中國未來是否可能變得像日本一樣,由於少子化、老齡化導致經濟低迷?

1、生育率到底是多少?

要維持人口總數不變,意味著平均每個育齡婦女需要生2.2個小孩(需要考慮到男嬰比率較高以及夭折問題),中國目前的生育率是多少呢?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各有各的說法。

政府計生部門認為目前的生育率大概在1.6左右,比日本(1.4)、韓國(1.2)要好,比美國(1.85)、英國(1.78)、法國(1.9)差。但是,統計局曾公布了一個抽樣調查結果,認為2015年的人口生育率大概是1.047,比日本東京還要差,這個數據意味著,中國人口將面臨急劇萎縮問題。

雖然各家的口徑和統計來源各有不同,但是不可否認,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推進,現代人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了。我奶奶那一代(30、40後),普遍每家每戶生5-8個孩子,建國後,由於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死亡率下降,人口迅速膨脹,毛主席當年說"人多力量大",加上農業社會需要養兒防老,大家卯足了勁生,後來,馬寅初等一批學者發現人太多了可能有問題,當時沒有解決糧食問題,工業建設需要積累資本,再生下來,別說電燈電話,連人都要餓死,所以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就提倡避孕節育。

到了我爸媽那一代(60、70後),1982年計劃生育開始成為了基本國策,造就了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群體,當時牆上到處刷著鼓勵"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的標語,如果第一個生的女孩你可以再生一個,要是男孩還生,就要被罰款,我們班主任的孩子叫做"楊四萬",就是因為生二胎當時被罰了四萬塊,春晚有個"超生游擊隊",宋丹丹一炮走紅的小品,反映的就是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四處奔波的社會現象。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和宣傳的結果,當時普遍把人口看作一種負擔,很多人現在都認為,如果中國人口只有6個億,我們的街道可能沒有那麼擁堵,高考可能沒有那麼大的競爭壓力,人口的質量也許能提高很多,所以當時馬寅初就說"人口質量也是一種數量",而且當時認為,生育是可以計劃的,像水庫一樣,只要放開了閘門,人口自然會上去,所以2014年衛計委的專家估算,如果放開二孩政策,每年會多生4000萬人!

沒想到的是,開放政策之後,不僅人口沒有出現大規模反彈,反而持續下降,一時間出現大量批判計劃生育政策的文章,以及對於未來中國人口問題的憂思。

2、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

計劃生育估計讓中國人少生了4個億,但是責任是有限的,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眼光苛求曾經的決策者,當時生下來也是在一畝三分田裡面折騰,人口太多確實會導致各種問題,所謂的"上山下鄉"和"紅衛兵"就是國家延遲就業壓力的對策,"人口紅利"是改革開放隨著西方產業轉移產生的新現象。

有趣的是,當初你不讓生大家拚命要生,現在你讓生,大家反而不願意生了,這就像讀書時不允許早戀,後面卻要逼著剩男剩女相親一樣,根本原因,在於這30年裡面,中國經濟社會和人們的心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就是經濟的快速增長,30年裡面,中國的人均GDP從7百元人民幣(1984)到6萬元(2018),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人均收入超過一萬美元,生育率就會降低到2以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日本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生育率也是很低的(1.4),台灣更低,現在日本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包括日本天皇也只生一個女兒(愛子公主),小時候看動畫片《哆啦A夢》大熊、靜香都是獨生,為什麼呢?

在小農經濟的社會裡,多生一個孩子家裡就多個勞動力,所以說"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同時,育兒成本低,多個人只是多雙筷子,衣服都可以穿哥哥姐姐的;然而,在工業化社會,生了孩子無非是給別人打工,而且,各種培訓班、學區房等讓撫養教育孩子的成本變得很大,從經濟的角度,生孩子更多的是一種負擔,因此大家不願意多生,正是生產方式帶來的觀念變化。

其次是高等教育普及以及女性職業化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人數佔比從2.35%(1984年)到50%(2018年),一半左右的年輕人都要上大學、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出來就是27、28歲,大城市還要面臨著職場就業壓力,擠佔了育齡女子的生育時間和意願,我奶奶那一輩普遍十幾歲生孩子,我媽媽那一代大多二十多歲,現在身邊三十多、四十多生孩子的大有人在,中國平均生育年齡超過29歲(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而且逐年在上升,日本、韓國現在是35歲。

最後一點是社會觀念的轉變,尤其是性觀念的轉變,以前的家庭和性生活直接導致生育行為,在都市裡面,性行為更多的是一種享樂方式,加上避孕手段的普及,消費享樂、個人主義的都市生活更讓年輕人逃避家庭責任,"交男朋友不如養條狗,養孩子不如養一隻青蛙",現在電視劇、網路論壇都在宣揚"中年危機"、"婆媳矛盾"、"職場歧視"等,導致年輕人的婚育恐懼症,不婚族、丁克家庭可能越來越多。

3、人口危機會在那些方面體現?

人口問題會首先體現在人口的結構上面,也就是老齡化的到來。

所謂的老齡化社會,也就是在總人口之中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過高,2016年中國的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佔據了10%,30年後將達到40%,屆時,中國將形成倒金字塔的人口結構。

首先,社會養老保障會面臨巨大壓力,當一個國家領退休金的人數超過了工作人數(目前平均2.8個繳納養老保險的勞動力要養一位老人),支撐社會經濟的人數少於需要撫養的部分,經濟壓力會很大。現在日本GDP的30%以上都要用於養老,政府負債沉重,未來中國政府最大的挑戰可能來源於養老社保金的入不敷出。對於每個家庭來說,4-2-1"的家庭結構意味著一對夫妻需要承擔四個老人的養老,今年朋友圈刷屏的《流感下的中年危機》就是這個問題具體表現。

其次,國民經濟面臨巨大挑戰,尤其是對體力勞動力有要求的產業,去日本下機場打個車,司機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年人,2015年中國20-45歲的勞動人口達到峰值,之後也將陸續下跌,很多沿海的工廠已經找不到農民工了,農村裡面種田的都是60多歲的老人,未來誰來種田是一個大問題,農業、製造業、IT等依靠人口紅利的產業都會首當其衝。

此外,老齡化會帶來整個經濟創新不足、投資氛圍低落,影響房產、汽車等支柱產業,比如日本到2040年,一半以上的市區將被廢棄,前幾年,安倍政府推出的住房貸款利率低於2%,時長達35年,也沒有多少人申請,汽車銷量更是連年走低;同時,日本沒有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除日本雅虎),現在現金支付佔比超過了一半;即使股票利率大於存款利率,大部分人還是會把錢存在銀行裡面,這些的根本原因是在於對於人口的悲觀預期。

若干年後,年齡結構最年輕的大陸是非洲和南亞次大陸,中國可能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困境。

最後就是種族延續的問題,從80後到00後,我們的出生人口減少了32%,世界銀行預測在2025-2030年之間中國人口達到14億多後持續下降,100年後減至6個億,中華民族在全世界人口比重將從18%降低到10%,民族都快沒了,還談什麼復興?

4、如何緩解人口問題?

如何緩解這個問題呢?有三種選擇:強制生育、鼓勵生育、吸引移民。

除非發生大規模長期戰爭,強制生育不太可能,因為人權和法律意識都在提高,政府不可能做出這樣的要求。

其次是鼓勵生育,比如廢除戶籍制度,歐洲在40年左右紛紛廢除了戶籍,很多女性未婚先孕,私生子佔了50%,東亞社會對於婚外生可能接受不了,包括日本韓國都沒有廢除戶籍制度,但是隨著少子壓力的升級,未來很有可能改變。

其次是鼓勵生育,比如北歐一些國家,生的越多,國家補貼越多,英國GDP3.83%,瑞典的3.76%都用於補貼生育家庭,法國大學完全免費,雖然中國各個地區差異明顯,很容易出現騙補貼的情況,但是可以預見,未來不僅人口政策一一定是逐步放開,很有可能會採取補貼生育的政策。

最後就是鼓勵移民,美國之所以能夠維繫較高生育率,不是白人愛生,主要靠移民支撐,吸引了全世界16%以上的留學生,且有色人種的生育率較高,雖然中國缺少移民文化的基因,(移民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歐洲大量湧入難民後帶來的社會治安問題),但是隨著人口問題的惡化,未來很有可能推出吸引印度、非洲、東南亞的移民政策,經濟和文化吸引就是一種最好的移民手段。(所謂"越南新娘",其實就是一種經濟移民)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青年一代的焦慮感和育兒成本,尤其需要解決住房和教育的問題,抑制房價、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社會養老體系的完善,不僅是提升社會穩定和幸福感的手段,同時也是維繫國家人口結構的重要方式,中國年輕人上街遊行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幾代年輕人不生孩子,其社會破壞力不亞於一場持續的罷工,對於這個問題,政府應該有所認識。

當然,這些都是西方社會採用的方式,中國人是否能找到獨特的解決方法,有待觀察。

完!感謝閱讀鍋底星球的第8口鍋。

鍋底星球

打破鍋底 發現真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鍋底星球 的精彩文章:

TAG:鍋底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