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哥哥臨死前叮囑弟弟一人不可殺,弟弟不聽,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哥哥臨死前叮囑弟弟一人不可殺,弟弟不聽,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文:冷門歷史大全

長文預警,盜文抄襲必究!

常讀明史,會發現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大明崇禎之前的幾代皇帝,嘉靖、萬曆、天啟,看似很昏庸,但是他們在位期間,國家機器卻正常運轉,外戰內戰皆不落下風,也沒出現專權弄權的情況。然而,看似明君的崇禎皇帝登基後,大明朝的局面卻急轉直下。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外有後金大軍盤桓關外虎視眈眈。崇禎皇帝十七歲登基,在位十七年間,勵精圖治,夙興夜寐,朝政不敢有絲毫倦怠。可是大明王朝還是在崇禎的統治下逐漸江河日下,走向滅亡的深淵。

我們不禁唏噓不已。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大明王朝綿延近三百年的基業,在短短十七年的崇禎年間,山河破碎,江山易主。

後世很多人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大多都認為無非這三點,第一,王朝更替的基本規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明王朝歷經兩百多年,已經到了壽終正寢的階段。第二,崇禎猜疑心重,剛愎自用,不信任大臣,導致最後眾叛親離。第三,關外大清的崛起,關內高迎祥、李自成等農民起義。再加上天災不斷、國庫空虛。明朝的滅亡不可逆轉,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其實,明朝滅亡的原因,應該還要加上這一條。那就是崇禎皇帝不聽哥哥的遺言,初登大寶便迫不及待的殺掉前朝秉筆太監,九千歲魏忠賢。

哥哥臨死前叮囑弟弟一人不可殺,弟弟不聽,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明 崇禎帝

崇禎的哥哥,便是木匠皇帝天啟了,天啟鑽研了七年的木匠手藝後,可能落下了小腦失衡的後遺症,在一次划船遊玩時,失去重心,一頭扎進冰冷的湖水裡,落下了病根。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回宮後不久,便一命嗚呼了。天啟膝下無子,皇位便傳給了弟弟崇禎。駕崩之前前,天啟拉著崇禎的手,語重心長的說到,「忠賢恪盡職守,可堪大任。」崇禎也毫不含糊的答應了。

可是,自幼接受東林黨人和文官集團言傳身教的的崇禎,此刻對魏忠賢及其手下的閹黨簡直恨之入骨。於是,天啟剛死,崇禎便開始行動了,失去庇佑的魏忠賢,好日子也走到了盡頭。

…天啟七年七年秋八月,熹宗崩,信王立。王素稔忠賢惡,深自儆備,其黨自危。楊所修、楊維垣先攻崔呈秀以嘗帝,主事陸澄原、錢元愨,員外郎史躬盛遂交章論忠賢。帝猶未發。於是嘉興貢生錢嘉徵劾忠賢十大罪:一併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朘民,十通關節。疏上,帝召忠賢,使內侍讀之。忠賢大懼,急以重寶啖信邸太監徐應元求解。應元,故忠賢博徒也。帝知之,斥應元。十一月,遂安置忠賢於鳳陽,尋命逮治。忠賢行至阜城,聞之,與李朝欽偕縊死。詔磔其屍。懸首河間…《明史 魏忠賢傳》

魏忠賢此人,在歷史上也算是臭名遠揚的太監,小編在此也不為其洗白。可是,崇禎皇帝清除了魏忠賢和閹黨集團後,是否真如史書上所說,對崇禎,對大明朝,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現在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哥哥臨死前叮囑弟弟一人不可殺,弟弟不聽,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明 魏忠賢

明朝中後期,且不談嘉靖、萬曆、天啟諸位皇帝的治國能力,但單論玩弄權術,這幾位是封建世上各個朝代末代皇帝遠不能及的。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萬曆皇帝三十多不面大臣,天啟皇帝在深宮內院做了七年木工。但是他們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終其原因,便是他們懂得制衡之術。所謂制衡,無非是一方風頭太盛時要打壓,一方士氣低落要打氣。

面對明朝中後期抱團取暖,勢力日益強大得文官團體(這裡主要是指東林黨),幾位皇帝幾乎都選擇扶持官宦集團,兩大集團平時互相牽制,互相制衡。皇帝要做的工作,只是協調他們之間得矛盾,做好最後的協調工作,便可以把國家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而魏忠賢,便是崇禎得前任皇帝,天啟扶持起來得用以制衡東林黨得一顆棋子。魏忠賢所代表的,不過是天啟皇帝得利益而已。帝王權術,最忌諱得便是頭腦發熱,不計後果的去做事情。而崇禎皇帝,偏偏就是這樣一位皇帝。魏忠賢死後,大明便進入亂套的節奏了,後金天天騷擾邊境,李自成和張獻忠一呼百應,甚至焚毀了明朝的皇陵,東林黨也無所節制的成長起來。崇禎一朝,再也沒能培養出可以和東林黨相抗衡的代表出來。

哥哥臨死前叮囑弟弟一人不可殺,弟弟不聽,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明 東林黨談論國事

東林黨人代表的是江南大地主階級的利益東,東林黨上台後,對內,把持朝政,剝削百姓民不聊生導致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對外,把持軍事,明朝末年文官與武將的地位和宋朝時期極為類似,武將地位極低,在同品階,文官地位絕對高於武官,這樣武官所能發揮的作用大大的收到限制。文不知兵,反而對武官的權利加以限制,這樣就導致了明朝整體軍事實力的下降。

更為可氣的是,滿清入關後,東林黨人絕大部分迅速投靠清廷。反之被崇禎恨之入骨的閹黨隨南明繼續抗清。面對侵略者的刀槍,東林黨那些人,連禮義廉恥都忘記了,氣節還不如一個普通的百姓。

哥哥臨死前叮囑弟弟一人不可殺,弟弟不聽,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明朝滅亡,崇禎帝自縊於煤山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