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思想不是心,心是能生思想的人

思想不是心,心是能生思想的人

思想不是心,心是能生思想的人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世人不悟自心,而把思想當作心,他有了一個思想,他便說有了一個心。他又有了一個思想,他便說又有了一個心。他有很多的思想,他便說他有很多的心。豈不知,這些思想,在我們的妙明真心中,猶如空中電,水中泡,本無實際,究竟不可得。

過去的思想,已經過去。既已過去,則不可得。現在的思想,剛說現在,又成過去,亦不可得。未來的思想,龜毛兔角,亦不可得。可是,這個能生思想、能知思想的,究竟是個什麼?這個能見色聞聲的,究竟是個什麼?唯此一心,能生種種思想,能見種種色相,能聞種種音聲,百般作用,無非此心。

以「此心」而觀世間萬相,以「此我」而觀世間萬相,則世間萬相,皆是水月空花,亦名微妙莊嚴。釋迦雲「如露亦如電」。孔子云「於我如浮雲」。世間萬相,如露亦如電,於我如浮雲。這個我,究竟是個什麼?還是七十年前生、七十年後死的那個孔子色身嗎?還是八十年前生、八十年後死的那個釋迦色身嗎?釋迦色身,如露亦如電。孔子色身,於我如浮雲。如露亦如電,如過眼浮雲,豈是不生不滅、永恆常在的真聖人?

試觀當下,這個思想,那個思想,於我如浮雲。這個事物,那個事物,於我如浮雲。究竟哪個是我?這個四大色身,是「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的這個「我」嗎?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這個「我」嗎?是「本自清凈,能生萬法」的這個「我」嗎?這個能見萬相的,這個「不逐四時凋」的,只是這個妙明真心,只是這個無為真我。我者,心也,佛也,太極也,萬物之主也。人人有一太極,何以不見?這個我,這個心,只是這個蓋天蓋地的覺性靈明,只是這個遍現萬相的圓覺自性。不識此心,無由廓清私慾。不識此心,無由漏盡煩惱。若欲廓清私慾,漏盡煩惱,當須見得此我,當須見得此心。

道即人心,莫向外求。有人求道,不向心求,卻要向那事事物物上求,卻要向那無量萬年之前求,他以為,無量萬年之前,純然一道,一物亦無。道生一動,便有了陰陽。陰陽互動,便生出萬物。萬物衍生,又生出人類。這樣的道生萬物的思想,即是顛倒妄想。何以故?無量萬年之前,一物亦無,人亦無存。既然人亦無存,又怎知那時的獨懸之道?這無量萬年之前的道,分明是人妄想出來的,是個有名無實的概念,如龜毛兔角,本不存在。

用思維向事事物物上求,向無量萬年之前求,這不是求道,而是造影自惑,而是背道而馳。背道而馳,則漸行漸遠,愈迷愈深,怎能見道?朱熹先生便是此一類的人,他在思維上推測,在語言上表達,畫地為牢,徒自囚禁,自害害人,令無量千萬後人,入他罟擭陷阱之中,至今而不得出離。

天理即人心,或曰道即人心。這個永恆的心,這個絕對的理,不是任何思想,不是任何學說,不是任何主義,他只是一個當下的「原本的真實」。立志聖賢的人,當須立志覺悟此心。悟得此心,便是悟了大道,便是知了天理。不見此心,不見此理,即使說得天花亂墜,那也是自欺欺人,那也是人慾,那也是當格的心中之物。

我們可以體會一下。屏息諸念,一念不生,乃至呼吸,也暫時停止。這時,一念也無,哪是這個心?這個了了常明、一塵不染的,究竟是個什麼?這個能見能聞、朕跡不留的,究竟是個什麼?這個了了常明的覺性靈明,不隨思想而生,不隨思想而滅,乃至不隨日月而生,不隨日月而滅,它既包含天地萬物,而又超然天地萬物。他究竟是個什麼?在這裡,若能一見見得,徹見無餘,佛家謂之明心見性,儒家謂之知天命,謂之明天理,謂之明明德,謂之致良知。其實,明心見性,知天命,明天理,明明德,致良知,同事而假多名。這一事,只是諸人當下的這個了了常明,只是諸人當下的一個「原本的真實」。既然是當下的一個「原本的真實」,那就從當下直見,不可用思維推斷,猶如見當下的光明,不可用思維推斷,更不可把推斷出的光明妄想,當作實際的光明。

莫把思想當作心,思想只是心的現相。若把思想當作心,那麼,我們無思想時,豈不是無了心?若是無了心,又怎知無思想?若是無了心,又怎生下一個思想?分明有個能生思想覺性靈知。若無此心,誰來生思想?若無此心,誰來知思想?這個能生思想、能知思想的心,便是諸人的天心,便是諸人的天理,便是未發之中,便是百千妙用的源頭,便是百千萬億化身的源頭。

陽明先生說:「若解向里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亘古亘今,無終無始,更有甚同異?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1]又曰:「諸君要實見此道,須從自己心上體認,不假外求始得。」[2]

惠能大師云:「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3]

一切聖教,或佛或儒,論其宗旨,只在悟心。若悟此心,即見佛矣,即知天矣,則見道矣。或曰心,或曰佛,或曰天,或曰道,異名而同實,故云悟心即是悟道,見心即是見佛,知心即是知天命。


[1] 《王陽明全集》

[2] 《王陽明全集》

[3]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五一頁上。

思想不是心,心是能生思想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剋期求證應當具備的見地
怎樣才能消除「業障」呢?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