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本《雪庵隨筆》

兩本《雪庵隨筆》

陳子善

2月19日 雨。上海《文匯報·筆會》發表張昌華先生《台靜農:「於玩世中恭謹做人」》一文,文中提到張目寒,不禁想起手頭的兩本張目寒著 《雪庵隨筆》。

張目寒 (1902—1980) 其人,而今知者已寥寥。他是安徽霍丘人,1920年代魯迅在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任教時的學生,也是魯迅主編的《莽原》 周刊撰稿人。自1924年5月至1929年7月,魯迅日記上有他多次拜訪和互相通信的記載。1925年4月 27日魯迅日記云:「夜目寒、靜農來,即以欽文小說各一本贈之。」所以,台靜農首次拜訪魯迅,還是同鄉張目寒引介的。但張目寒當時只是一個文藝青年,在新文學創作上淺嘗輒止,不久他的興趣就轉向書畫和藝壇掌故了。

《雪庵隨筆》 應是張目寒第一本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本書,1956年5月台北暢流半月刊社初版,平裝,版權頁鈐印「淮南張目寒字雪庵」,封面于右任題籤,序文則出自張大千之手。序中說:

吾弟目寒,天資峻介,爽邁自得,性嗜書畫,而不耐於臨摹,隨興為文,又不樂於雕飾,遂涉筆成趣,聊以自適而已。比年以來,播遷海上,散值之暇不廢讀書。時或造述,皆有關於藝事,雖雲小道,亦多可觀。

確實,《雪庵隨筆》 內容頗為豐富,回顧古今藝事,鉤沉畫壇佚聞,描述山川風光,均能得心應手,尤以品評于右任法書和張大千繪畫最為精彩,而行文文白相濟,要言不煩,使此書更具可讀性。

我所藏第一本 《雪庵隨筆》,系張目寒題贈「狷夫」者,扉頁有其鋼筆題籤:「狷夫吾兄教 目寒」,鈐張目寒陽文圓印。狷夫當為傅狷夫(1910—2007),浙江杭州人,國畫家,先後師從王潛樓和陳之佛,擅山水畫,赴台後致力於台灣山水畫的創作,是「開台灣山水情境一代新風」的重要人物。抗戰時期,傅狷夫入蜀九年,張目寒也在四川,交遊廣闊,或許就在此時結識傅狷夫。

我所藏第二本 《雪庵隨筆》 是台靜農舊藏,目錄頁右下角鈐有台之名印。此書系台靜農長子台益堅先生所贈。2001年春,我訪學哈佛燕京學社,得知益堅先生執教波士頓大學,即慕名拜訪,觀賞了魯迅 《娜拉走後怎樣》 手稿長卷和陳獨秀晚年致台靜農書札多通,大飽眼福。臨別時,益堅先生檢出這本 《雪庵隨筆》,問我知張目寒其人否,我答曰知道。於是他就說此書是父親舊物,送你留個紀念吧。他還告訴我,最後一次回台北時,台靜農交給他此書,同時向他透露,書中有幾篇系其代筆。但到底哪幾篇是台靜農代筆,台靜農未說,益堅先生也沒問。

我把這本台靜農舊藏 《雪庵隨筆》 帶回了上海,注意到書中有一篇 《記韓熙載夜宴圖》。很巧,台靜農也寫過一篇 《夜宴圖與韓熙載》,列為其晚年的散文集 《龍坡雜文》首篇。兩相對照,倒有些意想不到的「發現」。兩文均稱 《夜宴圖》 為「連環圖畫」,均大段引用 《宣和畫譜》 中關於南唐人物畫家顧閎中創作此畫的記載並加辨析。更妙的是,台靜農文中還大段引用張目寒此文中的文字,原封不動地抄錄了張目寒此文中關於 《夜宴圖》 第一圖的介紹,台靜農文中原話是「現將吾友張雪庵的 《夜宴圖記》 第一圖抄在下面」。這當然是合理的引用。不過,如反過來,能否間接證明張目寒此文有可能是台靜農代筆或代為潤色呢?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但我未敢推斷。

而今與此事相關的當事人,張目寒、台靜農、台益堅諸位前輩已先後謝世,這個謎恐已難解開了。我只能如實記下這段故實,以供今後有興趣的研究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網 的精彩文章:

「翰墨傳承書法作品展」上海站開幕,189件優秀作品體現三代書法傳承淵源
19個卓越中心盡顯創新「尖刀連」作用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