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外治療法,詳解穴位艾灸治療感冒的操作方法

中醫外治療法,詳解穴位艾灸治療感冒的操作方法

【導讀】

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外感疾病。感冒又有傷風、冒風、傷寒、冒寒、重傷風等名稱。

感冒為常見多發病,其發病之廣,個體重複發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無法與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多。輕型感冒雖可不藥而癒,重症感冒卻能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兒、老年體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時行感冒暴發時,迅速流行,感染者眾多,癥狀嚴重,甚至導致死亡,造成嚴重後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腫、痹病等多種疾病發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須積極防治。中醫穴位艾灸對普通感冒和時行感冒均有良好療效,感冒有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之分,中醫感冒與西醫學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當於西醫學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時行感冒相當於西醫學的流行性感冒,故西醫感冒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灸法一】溫和灸

[配方1]

取穴:風門、肺俞、足三里。

1、風門,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將艾卷一端點燃,對準應灸腧穴部位,距離皮膚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至皮膚紅暈為度。灸10 - 15 分鐘,每日灸1 次,連續7次為1個療程;或每3日灸1次,連灸7次。

2、肺俞,位於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將艾卷一端點燃,對準應灸腧穴部位,距離皮膚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至皮膚紅暈為度。灸10 - 15 分鐘,每日灸1 次,連續7次為1個療程;或每3日灸1次,連灸7次。

3、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將艾卷一端點燃,對準應灸腧穴部位,距離皮膚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至皮膚紅暈為度。灸10 - 15 分鐘,每日灸1 次,連續7次為1個療程;或每3日灸1次,連灸7次。

[配方2]

取穴:風池、列缺、風門、外關;

1、風池,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2、列缺,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3、外關,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

4、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配穴:

1、乏力加足三里。

2、口淡膩者加陰陵泉。

操作:將艾卷一端點燃,對準應灸腧穴部位,距離皮膚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至皮膚紅暈為度。每穴灸10 -15 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有溫熱感為宜。

【灸法二】艾炷灸

取一側外關,用麥粒大小的艾炷,當燃至患者感覺疼痛時,去掉艾炷,此為1壯,繼續灸第二壯、第三壯,直至灸穴皮膚潮紅,輕度燒傷為度,最後1壯保留艾灰,用創可貼外敷灸處。第=日灸處皮膚出現水皰為佳,皰大者可刺破,局部塗龍膽紫再用創可貼外敷。一般1次見效,效果不佳者可重複施灸。

【灸法三】隔姜灸

[配穴方1]

取穴:大椎、肺俞、風門、足三里。

1、大椎,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2、肺俞,位於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操作: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取艾炷如花生米大小,每穴灸5一7壯,每日灸1-2次, 3 -6次為1 個療程。

[配穴方2]

取穴:雙側風門、肺俞。

操作:取厚約0. 3厘米的薑片,用針扎數孔,以利於藥力透達穴位。做大艾炷置於其上並捏實,點燃後用手背感覺到薑片下面溫熱時,下墊兩層小紗布,放置於施灸穴位上,當患者感覺發燙時,將薑片輕輕提起,調節到熱氣向里透達且能耐受為度夕每穴灸2壯,換穴同時更換新薑片。每日灸1次,7次為1個療程。

【灸法四】藥物灸

[配方1]

取白芥子100 克,研末過篩;再取1-2 枚雞蛋,用蛋清與葯末和勻,調成糊狀,敷於神闕、湧泉、大椎處施灸,灸後蓋以紗布,外用膠布固定,囑患者覆被睡卧,出微汗即愈。

1、神闕,在臍中部,臍中央。

2、湧泉,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配方2]

取淡豆豉30克,連翹15克,薄荷9克,上藥研末過篩和勻,備用。先取葯末20克,加入蔥白適量,搗爛成膏狀,敷於風池、大椎施灸,外覆紗布,膠布固定。再取葯末15克,填於神闕,取冷水滴於葯末上,周圍用麵糊圍圈,以防滴水外溢,待葯氣入腹即愈。

【灸法五】燈火灸

[配方1]

主穴:風池、風門、列缺、合谷、陶道。

1、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處。

2、陶道,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

4、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5、天突,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配穴:

1、頭項強痛加外關;

2、鼻塞不通加迎香;

3、發熱或高熱加大椎、曲池;

4、喉癢咳嗽加肺俞、天突。

操作:施明燈爆灸術,每穴灸1 壯,每日灸1 次,連續3 -5 日為1 個療程。

[配方2]

主穴:取大椎、合谷、風池、外關。

配穴:

1、鼻塞不通加迎香,喉癢咳嗽加列缺、天突;

2、頭痛加太陽、印堂。

太陽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就是太陽穴。印堂穴在人體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操作:施明燈爆灸術,每穴灸1壯,每日灸1次,連續2 -3 日為1 個療程。

【預防與調攝】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適應氣候變化的調節能力,在氣候變化時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慎接觸感冒病人以免時邪入侵等,對感冒的預防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時行感冒的流行季節,預防服藥一般可使感冒的發病率大為降低。主要藥物有貫眾、大青葉、板藍根、鴨跖草、藿香、佩蘭、薄荷、荊芥等。不過隨著季節的變化,預防感冒的藥物亦有所區別。如冬春季用貫眾、紫蘇、荊芥;夏季用藿香、佩蘭、薄荷;時邪毒盛,流行廣泛用板藍根、大青葉、菊花、金銀花等。常用食品如蔥、大蒜、食醋亦有預防作用。

感冒病人應適當休息,多飲水,飲食以素食流質為宜,慎食油膩難消化之物。卧室空氣應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風。藥物煎煮時間宜短,取其氣全以保留芳香揮發有效物質,無汗者宜服藥後進熱粥或覆被以促汗解表,汗後及時換乾燥潔凈衣服免再次受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穴位治療偏頭痛,傳統中醫灸法傳承
月經量少怎麼辦?月經量少正確的艾灸穴位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