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國最早的醫學實踐者——「巫」指的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醫學實踐者——「巫」指的是什麼?

文/李信軍

中國醫學的產生及發展脈絡,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均認為,中國醫學的起源是很早的,以伏羲制九針、神農嘗百草、黃帝創醫藥為始。

之後,隨著遠古人類醫療活動與經驗的積累,到了殷商時期,「巫醫」的治病方法和手段主要是通過各種厭勝、祈禳、禁咒等法術來遣神役鬼、鎮魔壓邪、驅除病蠱。

相傳制九針的伏羲

這從甲骨文的卜辭內容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同一時期,巫醫們在醫療方面不但懂得使用藥物(如艾條)來治療,而且還知道用魚的「行水」特性來化散瘀血,用棗的藥性來治療瘧疾等。對腹內寄生蟲病和蛀齒等一些病症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及簡單的治療方法。

可以肯定的說,道教醫學的歷史源頭遠可追溯到古代奴隸社會的原始宗教形態——「巫術」。巫術醫學正是原始社會巫術文化的一個重要產物,它是中國傳統醫學早期發展的一個歷史形態。

巫(資料圖)

「巫」,今人受形而上學的影響和束縛,將其簡單的視為「迷信」活動。早期的「巫」,其實是「巫」與「術」的通稱。他們是上古時期代表天神與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樑和紐帶,不但傳達上天的意志,還代表封建社會向上天祭祀及禱祝等重大活動。

關於巫與術、巫與醫,在我國古代典籍中記載很多,如「有神巫……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如神」。我國古代的「巫」,主要分官巫和民巫兩大系統。

官巫(夏、商、周三代時稱小宗伯或大宗伯)驗測國運,預卜戰爭,司掌宮廷祭祀,記輯王言,編纂史冊。而民巫則為百姓行禳、求福、驅邪免災以及治病療疾等。

占卜(資料圖)

眾所周知,殷商時期,原始社會的鬼神信仰、天神崇拜十分盛行,所謂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凡遇事都要請巫師通過卜筮、祭祀,向天神和上帝(指玉皇大帝)乞求福佑。

如有疾患,不論大小均要開占問卜,只不過規格不同而已。小病用占筮,中病用龜卜,大病用御祭,根據病厄的輕重緩急選擇進行。

總的來說,中國傳統醫學的產生,是在遠古人類進行醫療活動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經驗積累逐步形成的,但在我國原始社會裡,由於醫藥水平還很低下,許多疾病不能醫治,許多病因無法解釋,最初知識形態的醫藥知識在很長時期內是和原始宗教形態——巫術結合在一起的。

這也正如《古今醫統》所說:「以巫而替醫,故名巫醫也。」

(編輯:景卿)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高台之上:道教的建築形式之一
道是無緣卻有緣之猴王顯靈點吉凶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