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0C正式擔負戰鬥值班後距離飛上航母還剩多少步?

殲10C正式擔負戰鬥值班後距離飛上航母還剩多少步?

原標題:殲10C正式擔負戰鬥值班後距離飛上航母還剩多少步?



4月16日央視報道,我國新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0C正式擔負戰鬥值班任務,標誌著我國殲10戰鬥機的最新改進型正式形成戰鬥力。這也是繼4月15日我國火箭軍新型多用途中遠程彈道導彈東風26入列之後,空軍又一新型戰機正式形成戰鬥力。


殲10C是我國在第三代戰機殲10基礎上的最新改進型,主要改進了其發動機進氣口,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並加裝先進感測器,使其作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從外觀上看,殲10C與老殲10最大的區別,就在發動機進氣口,流線型的設計更有利於發動機在高速飛行狀態下的穩定性。其航電系統可以同時跟蹤12個空中目標,並對其中6個發起攻擊。而其武器系統,除了可以掛載較為先進的PL-12中距空空導彈外,還可以掛載更為先進的PL-13遠距空空導彈,可對敵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等大型空中目標構成嚴重威脅。


除了較強的空戰能力外,殲10C做為一款多用途戰鬥機,也可以稱之為戰鬥轟炸機,精確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是其主要作戰能力。由於加裝了激光制導吊艙,殲10C可以發射多種激光制導炸彈,進一步提高了戰機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



殲10C出色的作戰能力,自然會引起國外的高度關注,有消息稱早先殲10C曾加裝尾鉤在遼寧艦上試飛。如此一來,除了殲-15,未來哪款戰機可以上艦中國海軍目前有三種選項,但是目前最熱門的毫無疑問是殲20和殲31。特別是殲31,不僅擁有5代機的作戰能力,其設計之初,許多設計都是圍繞上艦,應該說具有很大優勢。最終選擇哪款戰機上艦,決定權在軍方高層,做為軍迷,筆者也想和網友們做一個探討。


首先,航母做為攻擊性海上力量,這一點毫無疑問,那麼其艦載機必然突出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從這一點看,殲20做為一款空優戰機,並不合適。畢竟殲20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空中壓制,奪取制空權,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突防打擊一些關鍵目標,如敵方防空系統,從而協助非隱身戰機發起大規模空中打擊,這就是所謂的踹門任務。



但是,航母所能攜帶的艦載機畢竟有限,除了擔負攻擊任務的艦載機,還有艦載預警機、艦載加油機,甚至未來還會有艦載無人機,如此,空優戰機上艦,對航母的遠距離攻擊力實際上是一種削弱。一方面塊頭大,殲20長度為20.3米,而殲10C僅16.43米,殲31為16.9米。另一方面,可執行任務較為單一。殲20做為隱身戰機,其掛載武器主要為空空導彈,僅能掛載少量雷石6精確制導滑翔彈,對地打擊能力較弱。



既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又可以對地對海打擊的多用途艦載機成為艦載機的寵兒,也是艦載機發展的趨勢,美國F35C就是典型的例子。從這個角度分析,殲10C和殲31優勢較為明顯,兩者都屬於中型多用途戰機,相較於殲20,不僅塊頭要小很多,從而在航母上可以攜帶更多的戰機,最重要的是兩者都具備出色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


那麼殲10C和殲31哪款機型更合適上艦,或者說誰最先上艦?官媒公開的數據顯示,兩款機型的作戰半徑都為1250公里,殲31載彈量不少於7噸,而殲10C為4噸。從作戰能力看,必然是具備隱身能力,載彈量更大的殲31更為合適。有網友可能會想,跟殲31比起來,殲10C似乎不具備任何優勢,但是海軍方面既然進行殲10C上艦測試,必然有其考量。


筆者認為,縱觀當前世界局勢,儘管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是打一場大規模高強度的信息化戰爭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主要是成本太大,而且很容易失控。而低強度衝突卻時有發生,以殲10C目前的作戰能力,對周邊一些中小國家保持空中優勢已經足夠,而且飛行成本上看,更為經濟,因此殲10C上艦並非完全沒有可能,但是最終結果還是要看高層對當前局勢的把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營發現ING 的精彩文章:

俄媒:中國新型核技術獲重大突破,或率先擁有核動力飛行器
俄國防部證實俄軍高超聲速導彈試射成功,將強化戰術核威懾力

TAG:軍營發現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