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如其人?且看權臣嚴嵩的好文章說了些什麼?

文如其人?且看權臣嚴嵩的好文章說了些什麼?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鳳凰于飛

孫儷

00:00/02:48

文/王清和

(《抗倭英雄戚繼光》中的嚴嵩)

【作者簡介】王清和,男,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獲學士、碩士學位)。現居住於美國。除歷史論著、譯著外,在海內外發表大量詩、散文、隨筆、評論等,曾在多家報刊有專欄(如中國《青年參考》、美國《僑報》《多維時報》《發現》雜誌等)。近年致力於文史研究,出版有《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金瓶梅詞話》(最新校點本,上下冊)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嚴嵩的美文《寄適園記》

能夠流傳的古話、俗語大都不錯,但凡事有例外,比如「文如其人」,嚴嵩即一反例,可謂「巨奸為憂國語」、大蠹作清廉狀。縱有流傳後世的美文,縱有「晚節冰霜恆自保」的自詡,也終究洗刷不掉千古罵名。

閑居無事,信手拿起一本中國古代文選翻翻,看到一篇好文,不長,連標題《寄適園記》在內,只有不到160個字,照錄於下:

獲地為圃,中樹一亭,以資燕息。種竹數挺,雜蒔蕿卉,以供怡玩。命之曰:「寄適」。夫結林木以延清,避喧囂而豁此,恆情之所欲也。然而委質王室,夙夜在公,萬務嬰其慮,百責萃其躬。聞君命則行不俟駕,草奏記則筆不停揮。雖欲寓情衎衎,棲志恬曠,豈可得哉?園名寄適,予未嘗得一日之適。聊志斯語,以代解嘲雲。

嘉靖乙巳仲夏記

文字簡潔,情趣高遠。看得到園林主人在婆娑竹下、扶疏花間得暇倘佯的側影,聽得到欲歸隱而不得的輕聲嘆息,字裡行間流露出一個朝官兼讀書人勤於公事、憂國憂民、身在殿堂、心系田園的矛盾心態。

如果此文的作者是姜尚、魏徵,或者岳飛、于謙、文天祥等,想必讓人讀罷擊節稱快,當浮一大白。當我知道其作者竟是明代權奸嚴嵩時,那種感覺,就像在吃完一道道珍饈佳肴後,看見上來致謝的大廚,從手到腳,長滿牛皮癬!

(二)寄適園真的那麼小嗎?他的田產可超過百萬畝

「嘉靖乙巳」是嘉靖二十四年,即公元1545年,當時嚴嵩65歲。在此前後,嚴嵩任武英殿大學士、掌禮部事,又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正是權勢熏天。「萬務嬰其慮,百責萃其躬」大概並非言過其實,問題只在「嬰慮」、「萃躬」的是何「務」、何「責」?「予未嘗得一日之適」的形容亦不為過,但他內心是否「雖欲寓情衎衎,棲志恬曠」則可疑得很。

文章起句給人的感覺是,「寄適園」來之不易,且不大,僅容下「以資燕息」的一亭、「以供怡玩」的數竹和一方花圃。

但據史載,嚴嵩敗後,其家產被抄沒,僅土地一項,在北京、揚州、袁州三地所佔即超過百萬畝;在北京的房屋達一千七百餘間,在江西的房產有六千六百多間;在京師的府邸,連接三四坊,水塘便有數十畝。說什麼「獲地為圃」、「種竹數挺」,豈不做作、滑稽?

舉凡大奸大惡,必有過人之處。

(三)權臣嚴嵩的下場

嚴嵩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江西分宜一個寒士之家,自幼體弱多病,史書說他的形象是「長身戍削,疏眉目,大音聲」(《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奸臣》)。嚴嵩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及第,不久因病告假回鄉,「讀書鈐山十年,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當他再次入朝時已年近不惑,以「詩名」、「清譽」為釣餌,求達顯赫而曲意媚上。

嘉靖帝朱厚熜是個有名的荒唐皇帝,篤信道教,一心求長生不老,嚴嵩殫精竭慮,為嘉靖撰寫供齋醮儀式所用的「青詞」。「青詞」字義詭異,非常人所能識解,而「醮祀青詞,非嵩無當帝意者」。「青詞」使嚴嵩扶搖達「青雲」,他所說「草奏記則筆不停揮」,將「奏記」改為「青詞」,顯然更為貼切。

嚴嵩自承「委質王室」「聞君命則行不俟」,儘管如此,晚年終因江郎才盡、聖眷日衰。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嚴嵩八十二歲高齡時,被政敵尋隙扳倒,其子嚴世藩被捕,一代權奸退出政治舞台。三年後,嚴世藩被斬於西市;再二年後,嚴嵩「寄食墓舍以死」,而民間甚至有嚴嵩「捧金碗要飯餓死」的傳說。

嚴嵩由窮而達,位極人臣,雖曾有「結林木以延清,避喧囂而豁此」之意,但終不過敷衍於紙,下場是,上有廣廈千間而不能遮風雨,下有良田萬頃而不能葬屍骨。

能夠流傳的古話、俗語大都不錯,但凡事有例外,比如「文如其人」,嚴嵩即一反例,可謂「巨奸為憂國語」(錢鍾書《談藝錄》)、大蠹作清廉狀。縱有流傳後世的美文,縱有「晚節冰霜恆自保」(《生日》詩)的自詡,也終究洗刷不掉千古罵名。

(嘉靖帝朱厚熜)

嚴嵩並非遺世獨立的怪物。在其前一千二百多年的西晉,有一位潘岳(247年-300年),少年時即才思敏捷,被稱為「奇童」。他在三十二歲時作《秋興賦》,表示要「消遙乎山川之際,放曠乎人間之世」,但實際上「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權臣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晉書·列傳第二十五》。

潘岳因仕途傾軋失利,在知命之年作《閑居賦》,以老莊自飾,聲稱「覽止足之分,庶浮雲之志」、「仰眾妙而絕思,終優遊以養拙」。三年後潘岳被誣造反,被孫秀所殺。元好問論詩絕句之六云:「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人拜路塵。」即是以潘岳為例,質疑「文如其人」的習見。

即使姦邪之徒亦必道貌岸然、冠冕堂皇。雖說欣賞文章不必深究作者的身世經歷,但確實不知有多少美文是為了掩飾醜惡的魂靈!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狂龍戲鳳
潞王朱常淓巴結清軍,東林黨人為何還要立他為南明的皇帝?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