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不該少了「民族英雄」

歷史,不該少了「民族英雄」

2002年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頒布時,曾熱議岳飛、文天祥等是否為民族英雄。教育部曾就此作過說明:1996年《歷史大綱》頒布後,有關部門組織編寫《學習指導》,其中收錄了部分專家發表的一些看法,由於觀點的分歧,導致教材迴避了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岳飛等歷史人物歷來被視為民族英雄,其高尚的道德品質,不屈的民族氣節始終得到公眾的歌頌。但是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時隱時現,某些人以「反思歷史」為名,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中原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是中華民族內部矛盾,屬於國內戰爭。並以此為依據,否定以岳飛、文天祥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的稱號。

屈原,他愛的是楚國而不是秦國,但我們不能以後來秦國統一中國而否定屈原的愛國之心。粽子是國人共同的美食,端午節已經成為國假,屈原是全中國人民都紀念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為宋朝抵禦外族侵略,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抗到了最後,寫下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壯麗詩篇,成為宋代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史可法,明末抗清將領,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史可法城破身死。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到了清代,乾隆還給史可法追謚號「忠正」。

地處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線的長城,當初是為抵制「外族」入侵而建,從秦始皇到清康熙朝,歷代帝皇不惜代價修建,所耗費的不僅僅是巨額的白銀,更是炎黃子孫的血汗和白骨。千百年來的風風雨雨,吹佛去了長城內外的怒火,滌盪了長城曾經的血腥,長城,也從一道森嚴的壁壘華麗轉身為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象徵,成為國家標誌性遺存。是否有人會提出,為了不影響某些民族的情感而拆除長城呢?不難想像,凡中國人都會抗議,全世界人民也會反對。

民族英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民族英雄是指在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鬥爭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民族觀認為:人類不分種族和民族,一律平等。我們評價歷史,應以這一基本觀點出發,客觀公正地對待歷史上各民族間的對峙和紛爭。無論哪個「民族」,無論當時他代表哪個「國家」,經過歷史的考驗和融合,特別是民族間的血肉之情和中華文明的無限魅力,離散的各族已經凝聚,往日的傷裂已經癒合,當時的民族英雄已經成為炎黃子孫共同的民族英雄。

只有正視歷史,不迴避爭議,才能把昔日的民族矛盾化作今天的警示,才能更加珍惜和平,促進民族團結,這才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基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可偉 的精彩文章:

杜牧的一封「情書」

TAG:張可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