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中華民族最具有家國情懷?

為何中華民族最具有家國情懷?

作者:賈小強

說到家國情懷,我最先想到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說中華民族最具有家國情懷,這是和我們的歷史、文化、文明傳承所分不開的。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各種思潮大爆發,在諸侯兼并、戰亂頻繁的時代,中國人逐漸產生了國家意識,產生了我們至今所尊崇的一套中國傳統的價值體系和道德修為。

中國傳統社會是典型的家族社會結構,所以,這個社會結構必然產生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樣舉世無雙的價值體系。

而其中的核心就是我們的家國情懷,這個精神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文化基因裡面,我們的中華文化也因此得以延續。

歷史上的一個個典故和瞬間,皆展示了古人是如何愛國、衛國的?從漢朝張騫出使西域,聯合西域各國幫助漢武帝解決北方匈奴之患,到五胡亂華時期南方漢室政權對故土的眷戀,我們始終把中原故土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把安國興邦當作最崇高的理想。

我們還從蘇武牧羊、屈原投江的典故當中看到了手無寸鐵的文人墨客是怎樣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在古代中國,家與國從來就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經歷了太多戰亂和災害的中國人深知有國才有家,深知保家衛國、捍衛疆土的重要性。

古代中國人區分華夏與夷狄,認為只有漢人才是中華正統,因此才有岳飛抗金保家衛國人人傳頌,大唐破吐蕃的赫赫功績。

因為顧全大家、擁有大愛才有岳母刺字、才有楊門一家忠烈流傳千年的佳話。正是在國家強盛時期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耀感,才會在國家衰敗之時產生無盡的憂愁與感慨。

古代文人墨客早就把自己個人的情感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這才有了杜甫《春望》里的那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於過去盛世繁華與如今亂世蕭條產生的強烈的對比,從而無限感慨。唐朝安史之亂之後,朝綱崩壞、百姓遭殃,《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里的那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正是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操。

詩人杜甫對於聽聞朝廷平定叛軍、收復失地之後的喜極而泣、縱情豪言,表明這位詩人早就把自己小家的情感和唐朝這個大家的情感,牢牢捆綁在了一起。

在古代,國家是皇家的,普通臣民只不過是皇帝的傭人而已,但是受過教育的文官武將和黎民百姓並不這麼認為。相反,他們早就把自己和國家連成了命運共同體。這才會有范仲淹《岳陽樓記》裡面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也才會有辛棄疾的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最膾炙人口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寄望與熱血。

即便是人已白髮蒼蒼,卻也不忘畢生收復失地的信念,陸遊的《示兒》便囑咐了子孫後代一件重要的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待到國破家亡之時,中國古人依舊孜孜不忘對於故國的懷戀,依舊鐵骨錚錚、寧死不屈,只能以詩文告誡後代滅國之後的慘痛與悲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歷史處處彰顯著我們這個民族對於家庭的堅守、對於國家的認同。

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融合交流相處之後,原來被視為異族的一些少數民族已經和不少漢人雜居同化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因此到了近現代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了新的變化,來自外國的威脅成為大家的共同矛盾。

十九世紀以來中國不斷遭受來自西方列強的侵略,為了團結起來反擊侵略建立民國以免亡國滅種,孫中山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走向了「五族共和」,形成了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從此中國人有了新的定義即屬於中華民族的一員,進而加強了民族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在抗日戰爭、歷次反侵略戰爭犧牲的仁人志士們,就是為了守護大家共同的家園——中國而舍小家顧大家,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愛國篇章。他們為了國家興亡,所做出的艱苦努力,他們的家國情懷,都值得讚頌千遍。

首都天安門廣場的那座人民英雄紀念碑正是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們繼承他們的優秀品質,愛家愛國,明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這才是我們可以持久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

家國情懷是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著我們的個人行為的。就像我們礪劍公眾號的粉絲朋友們,不論工作有多麼繁忙、生活有多麼艱辛,我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來關心國家大事。雖然很多事情和我們的生活聯繫並不緊密,但是通過關注、討論和自然而然的轉發,同樣也是在參與到國家的歷史進程當中去。

在不經意之間,我們就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給緊緊連在了一起。

翻看整個世界的歷史,有哪個民族和國家經歷了如此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命運安排我們從盛極而衰再到強勢復興。那些被外族所覆滅的古老文明,它們都在羨慕著中華文明的連綿不絕和青春依舊。

世界上有無數個民族,有美利堅民族、斯拉夫民族、德意志民族、法蘭西民族、大和民族等,而我們中華民族整體應該屬於一個宗族,我們是一家人,中國是我們的國,而中華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國情懷用樸素的語言來講應該是期望我們的民族與國家再次強大起來,用生命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理性· 愛國 · 思想

·↑長按此二維碼可關注 ↑·

部分文字和美圖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

對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礪劍 的精彩文章:

81194,我已接力起航!

TAG:礪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