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學:科學與玄學

易學:科學與玄學

易學可分為「實學」和「虛學」。實學就是科學,虛學就是玄學。中國人要是能學好用從爻號演變而來的漢字元號把握好天地人變化規律的學問,切實掌握好科學知識和玄學智慧,因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不遙遠了。

何謂科學?國內外定義多多。國內有說,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是適應人們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是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結晶;有說,科學是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本質的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有說,科學是科+學,科是分類:門、綱、目、科;學是學問、知識。國外有說,科學通過分類,以尋求事物之中的條理,它通過揭示支配事物的規律以求說明事物;有說,科學是人類活動的一個範疇,它的職能是總結關於客觀世界的知識並使之系統化;有說,科學是一種進步的理論知識體系,是社會發展的進化過程,科學成果是社會發展的具體表現。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一句話:科學就是知識體系。

科學是時空的學問。「科」由「禾」、「斗」而成,「禾」表示時間的中線,《說文解字》釋「禾」為:「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按古曆法計算,農曆十一月為一年之始,十月為終,禾一年一熟,生長時間在一年之中,「得時之中」。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是禾學,是植物學,是時間學。「斗」表示空間度量的容器,由「禾」而來的「谷」或「米」,其計量單位是,一石等於十斗,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一合等於十勺,一勺等於十撮。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是斗學,是器學,是空間學。所以,時空觀是科學的大前提,時空觀就是世界觀、存在觀、宇宙觀。

科學是時空的學問,科學就是人與禾的學問,科學是側重於形而下的學問:斗學、器學。科學就是人類研究時間、空間、物質、生命、能量、信息的學問。科學就是人側重把握地球上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人類掌握科學的方法側重於記問見聞,側重於分析,在於勤奮思維。因此,它是人類建設地球文明的重要武器。

何謂玄學?「玄」這一概念,見於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說文解字》釋「玄」為:「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可以說,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漢代楊雄曰:「玄者,幽離萬類而不見形者也。」又認為,知人方知天,知天方知人。漢代的玄學,將老子對宇宙本質的思辨成果和《易》的卦爻數理思想進行提煉和統一歸納,實際上是一門中國智者對宇宙日月星辰和農業季節及其人的性命這三者運動關係中的統一和同一的周期性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總結的一門學問,即天道、地道和人道三道合一的智慧體系。「玄學」之稱的由來,是魏晉時期清談家稱《周易》、《老子》、《莊子》三本書為「三玄」,其清談的內容,主要涉及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人有情或無情,聲有無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形而上的問題。所以,玄學又稱天人合一的學問。

何謂玄學?國外的看法,亞里士多德認為,玄學(Metaphysics)是根本哲學(Firstphilosophy),或者是神學(Theology),它包括天帝,宇宙,人生種種觀念在內。玄學是研究超乎感官經驗以外的、形而上的本體,與科學研究感官經驗以內的、形而下的事物不同。如果要對應我們給科學的定義,那麼我們可以歸納為:玄學是一種「給定論的絕對真理」。

玄學就是「亠學」,就是「幺學」。「亠學」,是玄天之學、人性之學,是站立的人學,高玄的人學。「亠學」,是一始之學,元始之學,更是爻學、道學。玄學,既是帶有探討神秘的深奧、無窮無盡的大宇宙,也有研究精神世界、心靈頓悟的小宇宙的學問。

玄學就是研究神秘深奧的大宇宙的學問。玄學側重於形而上的學問:道學、神學。玄學就是人類研究旡極、太極、陰陽、氣場、五行、形符的虛玄學問。玄學又是研究天地與人體相通的仙道、中醫、命運、占卜、相格、堪輿的天人合一的學問。玄學又是人類研究宇宙本源、本體的學問,還是無中生有,化有為無的學問。玄學就是人側重把握天道、地道、人道的智慧體系。人類掌握玄學的方法側重於靈感了悟,側重與歸納,在於天賦靈悟。因此是人類建設太空文明的重要工具。晉朝葛洪《抱朴子》提出以「玄」的概念作為道教思想體系的核心,作為玄學的理論體系:1、吸收玄學思想,以「玄學」為宇宙本源。2、既尊老子道論,又尊還丹金液。3、有因而無生,形須神而立。4、不必速求登仙,關鍵結胎受氣、寶精行氣,能做活神仙。5、為道當先立功德。

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元,也是中國一切學術的源泉。如果不了解「易學」,而去侈談中國的國學,都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易」除了「變易」外,最主要是以「日」、「月」變化來表現「易」:日為太陽系,月為銀河系;日為實,月為虛。周易是國學的實學、虛學之源,也是國學的科學、玄學之源。

易學是中國科學之源,表現在其系統論和變化論。在古代,以其轉易的形式表示時間的春夏秋冬十二個月二十四個季節,以適應農耕稻禾生產規律。有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十二卦表示農曆十一月(子月)至十月(亥月)變化過程,有以坎、震、離、兌四卦二十四爻表示四季二十四節氣,還有六十四卦除坎、震、離、兌四卦的六十卦表示十二月氣候相承次序,以中孚、以中孚、復卦表示十一月始,又以未濟、蹇、頤表示十一月終。還有先天八卦圖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兌東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順逆而成形魚尾圖。在當代,易經的六十四卦與人體基因的六十四組相吻合,DNA的雙螺形結構與陰陽的概念相吻合,成為21世紀前沿科學的生物學的重要重要研究課題,特別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根據八卦圖發明計算機二進位,震動了世界科學界,故八卦有計算機之母說法。如果說,計算機網路改變了世界,其實就是易學改變了世界。

易經為中國玄學之源,表現在其研究旡極、太極、陰陽、八卦、氣場、五行的玄學道學,研究天體與人體相通的仙道、中醫、命運、占卜、相格、堪輿的天人合一學問。易經中伏羲的先天八次序是: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為陰陽,即天地,屬太陽系。太極應是銀河系,而旡極則是黑洞星雲。黑洞世界是一種暗天體,其基本特徵具有一個封閉的視界面,即黑洞的邊界,是玄之又玄的世界。何以旡極能生太極,這裡有魂魄精神在發揮作用:精魂,就是介於旡極和太極之間的以太的一種聚合形態;神魄,就是神霸。《說文解字》釋「霸」為:「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月亮前一個月大(有30天)的則兩日生魄,前一個月小(只29天)的則三日生魄,三日成魄,八日成光。月初一謂之朔,十五謂之望。朔者,死霸也;望者,生霸也。所以「霸」和「魄」相通。空間的「精魂」和時間的「神魄」,是構成萬物之元,這也是易經玄學之精髓。所以,學易經關鍵的是,要學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坤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賢苑傳統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和賢苑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