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職教育需要適度「泛專業化」

中職教育需要適度「泛專業化」

當前,中職教育面臨著新的形勢:技術進步帶來勞動世界的快速變化,社會發展要求勞動者具備更全面的素質,家庭願景期待子女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

面對這樣的形勢,中職教育需要做出「回應」,在通過深度專業化提升辦學特質的同時,要適度「泛專業化」,逐步修正中職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涇渭分明的現象,通過職業滲透、延遲分流,使普職之間構成一種更和諧的關係,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為學生個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全面打開升學通道。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必然發生變化,一方面民眾呼喚更有特色與吸引力的職業教育,一方面民眾對職業教育的「出口」要求不斷後移。近年來,經濟較發達地區中職學校面向當地的招生出現困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家長的這種「剛性」需要。因此,與長遠的基於民眾的要求相適應,中職教育將更多地承擔起為專業化高職教育輸送基礎性人才的任務,從中職到高職到技術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通道須全面打開,為中職階段職業教育的「泛專業化」提供空間。

實施寬基礎職業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要素將進一步活躍,由此必然帶來職業崗位的多樣性與就業崗位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走出單純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的辦學模式。其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長遠發展,重視文化基礎的教育,可以說人的生活條件越好,他所受的教育中與工作直接相關的能力與技能就越少,適當加強文化基礎的教育正是出於這樣一種人力資源發展考慮。其二,要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片面強調操作技能的作用,應更多考慮可遷移的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需要。

擴展職業教育空間。「職業分流越遲越好,而職業滲透越早越好」。當前,我國在初中階段幾乎沒有職業滲透,但是初中後就開始職業分流,從而導致民眾對職業教育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初中階段甚至小學階段就應開始職業滲透,通過開設勞動與技術課程,使學生對職業與勞動就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高中階段,則應進一步強化這樣的滲透,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與生涯教育。普通教育的課程應強化實踐能力培養,課程內容應加強與勞動世界的聯繫,這實際上是一種「泛專業化」的教育,是職業教育向普通教育的主動延伸。

逐步開設綜合高中。作為一種嘗試,新世紀之初,浙江等地曾普遍開設旨在加強普職溝通的綜合教育,綜合高中這種辦學形式受到社會與家長的普遍歡迎,反映了民眾對職業分流延遲的期盼。但由於辦學過程中的「普高化」,以及對職業教育生源的擠壓,綜合高中的發展出現了波折。實際上,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綜合高中的發展時機已進一步成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綜合高中應該普職並舉,開展「泛專業化」的職業教育,並與高考制度改革相適應,從升學與就業兩個出口進行分流。

中職教育適度「泛專業化」,體現的是對人的關懷,可以滿足民眾更加深層的學習動機;「泛專業化」不是對中職教育的否定,而是對中職教育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的揚棄;「泛專業化」要解決的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協調發展問題,實現一定程度的普職融合,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社會的合格公民以及高素質的勞動者。

(作者系浙江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特級教師、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7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家校合作中教師面臨勝任力挑戰
小小石榴變成了「寶」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