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防止「洗腦式營銷」污染教育改革環境

防止「洗腦式營銷」污染教育改革環境

近年來,功利教育觀大行其道,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推波助瀾。不少家長架不住廣告「忽悠」,老師「洗腦」,報班花費成千上萬,可到頭來沒讓孩子練就「開掛」本領,反被部分培訓機構坑錢、坑娃、坑智商。記者調查了一些培訓機構,多是以誇大素質教育或升學來達到為家長洗腦的效果,許多家長一邊抱怨負擔沉重,孩子獲益不多,一邊又在矛盾焦慮,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洗腦式營銷」的概念切中了教育培訓市場要害。培訓機構的做法,看似是你情我願,傳輸「努力」的理念,其實還是在做販賣焦慮的那一套。與「你正在被你的同齡人拋棄」的論調如出一轍,只不過他們向家長兜售焦慮,孩子就成為了「試錯品」。

家長的焦慮與功利,固然與我們的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有關,但培訓市場在利益驅動下的推波助瀾,顯然加劇了這一狀況的惡化。培訓機構都非常清楚,招到學生就有大把的利益,而招學生的實質,其實是招家長。明白這一點的培訓機構,不厭其煩打電話、邀請家長聽免費講座、不斷灌輸教育「雞湯」、特殊時期炮製教育「雞血」……在各種套路之下,把家長的情緒帶入培訓機構的節奏,最終達到牟利的根本目的。

這種製造焦慮的營銷手段,將家長洗腦成無比焦慮的教育參與者,並由家長帶回去,傳導到孩子的身上和心理上,孩子的壓力自然更大、肩上更加沉重。而寅吃卯糧式的教育理念和實踐,違背了基本的教育規律,將對孩子身心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可以說,「頭腦風暴」摧殘的絕不僅僅是家長和孩子,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在社會上造成的教育焦慮和升學恐慌,社會會用一系列的回應來感知這種焦慮和恐慌,瘋狂的學區房不過是其中的表現之一罷了。

洗腦式營銷,傳遞焦慮和恐慌,如此的「教育」絕對不能要。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教育機構,應以真正教育家的情懷和科學態度,認真清理整頓教育培訓機構。在教育改革正在深入進行的當下,要堅決防止部分利欲熏心之人製造教育焦慮和恐慌,為教育改革製造障礙。而規範和清理整頓教育培訓市場,打擊為牟利不擇手段的培訓機構,扶持有特點、有教育情懷的培訓機構,則是教育改革外部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7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2017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年度報告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