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輕身不老不是神仙

輕身不老不是神仙

「輕身不老」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該書是上古、先秦、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其記載的「上品」大多有「久服」、「強志」、「輕身」、「不老」、「延年」的功效。

滄海桑田,時光流轉,先人的智慧在傳承中流逝,久服之法、炮製之法或失傳,或是後人和今人的臆測,或是見真而不信,總之,我們在無法認定中徘徊,我們因久遠的歷史而無奈,然而那些「久服」、「強志」、「輕身」、「不老」、「延年」的追求一直未曾改變,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孜孜以求的探索目標。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機。」人的「生、長、壯、老、病、死」是一個自然的規律,未曾活至「天年」,察其「源」,亦或先天不良,亦或後天不和。先天之命難以改變,現代科學正在「基因層面」迅猛發展,未來可期;後天不和,提前衰老或生病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察其「機」,中醫認為,無外乎「內因七情」或「外感六淫」,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淫為風、寒、暑、濕、燥、火,因七情六淫在突發或長期作用下,導致人的氣血、經絡、體溫等發生改變,與人的自然生長規律結合而最終導致各類疾病的出現。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天道,是減損有餘的,用來補給不足的。但人之道卻不是這樣,總是減損不足的,用來供給有餘的。隨著科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規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千萬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起居規律因電燈而改變;千萬年來「應天而作、應季而食」的飲食規律因大棚而改變;千萬年來「寒而著衣、熱而避暑」因空調的出現而導致過猶不及,大有「天冷屋熱求寒食,天熱屋冷蓋棉被」且愈來愈烈之趨勢;隨著人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發展成為社會準則,地球村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陽常有餘而陰常不足」的中醫信條也發展成為了「陽常不足而陰常有餘」,富貴病、肥胖、癌症人群越來越多,且將更多。

「陰陽沖沖,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陰陽運行,沖沖流注,積至傳遍六經而為一周,一日一夜,周身五十,氣佈於里,形固於表,表裡相成。「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府藏也。」皮膚是絡脈分屬的部位,邪氣侵襲皮膚時,肌膚腠理開泄,肌膚腠理開泄,邪氣侵入絡脈,絡脈邪氣盛滿了,就內注於經脈,經脈邪氣盛滿了,就內藏於臟腑。所以說,皮膚分屬於十二經脈,邪在皮膚時治療不愈,就內傳而成大病。許多疾病的產生,必然是先從皮毛開始,外邪傷了皮毛,肌膚腠理張開,肌膚腠理一張開,邪氣就進入到絡脈,邪氣內留而不除,於是進入經脈;邪氣內留而不除,於是便內傳於腑,積留於腸胃。邪氣剛傷及皮膚時,寒冷戰慄,毫毛豎起,腠理開泄,邪氣進入絡脈的時候,絡脈盛滿,顏色改變,邪氣進入經脈的時候,經脈氣虛,經氣內陷,邪氣停留於筋骨之間的時候,如果寒盛便出現筋脈攣急,骨骼疼痛,如果熱盛,於是筋弛緩骨痛,肌肉破裂敗壞,皮毛枯槁。

君可見,二十五歲,面槁發黃,肌膚鬆鬆,三十齣頭,發稀頭凸,將軍肚肚,四十五十,身沉體肥,氣喘吁吁,六十七十,腰疼腿疼,走步挪挪,八十九十,戰病勝癌,人剩了了,一百之上,還有幾人?

這篇文章是2013年寫的,有些年頭了,最近和同道分享了其中的不少觀點,再發布一下吧。還要感謝一下微信,要不有可能這個文章就找不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圜院 的精彩文章:

TAG:圜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