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部《降臨》?這部僅在中美上映的科幻影片或許讓人期待過高

又一部《降臨》?這部僅在中美上映的科幻影片或許讓人期待過高

生活如戲,電影如詩

| 蘇楊

《湮滅》是由著名導演亞歷克斯·嘉蘭執導的一部文藝科幻題材影片,亞歷克斯·嘉蘭曾憑藉電影《機械姬》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項提名,其對科幻現實的哲思與娛樂化詮釋相結合成為了他平衡市場與藝術的重要標誌。

《湮滅》作品改編自知名小說家傑夫.范德米爾的《遺落的南境》系列第一部同名原著作品《湮滅》,該作品曾在2004年與劉慈欣《三體》的對抗中,擊敗後者奪得當年星雲獎的殊榮,由此也足以見得該電影原著文本的深刻性和複雜性。

而越是這種作品,在改編成電影時面臨的瓶頸就越大,導演本人需要將文學性的敘事和虛幻的詭異原理通過影像化的方式呈現,這無疑是對導演和整個創作團隊的巨大挑戰。

而在這一方面,做的相對較為出色的,就當屬先後拍攝了《降臨》、《銀翼殺手2049》的大師級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其在《降臨》中對於原著七肢桶語言和原理的巧妙影像化詮釋,展現了其強大的美學功底和電影語言掌控力,而顯然,傑夫.范德米爾在《湮滅》中的表現與前者還是略有差距,但也情有可原。

對於《湮滅》的改編,導演本人曾經表示,他並沒有完全看完原著,僅僅是截取了其中的某幾個段落重新組合,拍攝成了現在觀眾看到的電影《湮滅》,這種做法的一方面壞處在於影片與原著核心產生了較大的脫離,而在許多細節的還原上則更顯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但另一方面因此而產生的好處也在於正因為有了導演自我再創作的改編,因而使得這部影片的最終呈現能夠儘可能的自圓其說,當然漏洞還是存在,但沒有丹尼斯維倫紐瓦的功力,退而求其次也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湮滅》中充斥著大量娛樂化的元素,夾雜著文藝氣質的娛樂科幻片是這部電影最概括性的一個特點,它滿足了觀眾對於經典科幻三幕式的情節需求,輔以光怪陸離的奇幻元素和詭譎多變的人性掙扎,加上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精彩出演,營造出大片質感的懸疑科幻氛圍。

而另一方面,導演傑夫.范德米爾又保有了影片原著文本內里所與生俱來的文學氣息,企圖採用類似《降臨》一樣抽絲剝繭般的插入關於「語言改編思維」等原理的解釋和慢節奏敘事,來闡述影片《湮滅》中關於基因變化的科學原理和探索過程。

只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導演在這方面做得並不盡如人意,能力所限因而未能將硬科幻所具備的理論支撐和可信服論據講述清楚,僅僅拋出為數不多的基因觀點顯然不足以扛起電影科幻情節發展的真實性,因此,在影片史詩感和厚重感的塑造方面就略微有所減弱。

從目前的評價來看,其與前作《機械姬》基本持平,口碑喜憂參半,沒有達到令人驚艷的好片質量,但也能夠勝過一大波同類型科幻作品了,這應該是對於這部《湮滅》很確切的一個定位,良好以上,佳作未滿。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美術設計方面所創造出的水晶樹、人形植物、閃著光的屏障和非具象化能量形式的外星生命等奇觀,使得整部影片在視覺感受上有著很好的體驗,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影片敘事的缺陷和不足,成為影片最大的亮點之一。

而導演傑夫.范德米爾在《湮滅》中所要表達出的探索和思考,和《機械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影片延續了個體對於生命形式和自我意識的糾結與懷疑,透露出了創作者對於「人」的焦慮和不安。

影片結尾莉娜通過基因複製而成為的另一個自己能否稱之為人,兩個互相擁抱且擁有人類情感的人形生命體究竟是不是人,那麼對於每個個體來說,我到底是誰?曾經有一個說法,人體的細胞每七年就會完成一次更新,複製的你到底是不是你?

影片對於傳統自然規律和生命法則的顛覆和思考不僅讓人感到一絲顫慄和恐懼,也讓人在導演哲思的背後去更加地維護和尊敬自然的奇蹟和人未來的多種可能性,如若不然,人類在故步自封的懷疑和掙扎中走向自我毀滅的傾向,也就正應了影片的《湮滅》之名。

? END ?

影評人,專欄作家,簽約媒體人,知乎大V。全網閱讀量過千萬,長期供稿於百度、知乎日報、文匯網等主流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楊電影筆記 的精彩文章:

畢贛+湯唯+黃覺+張艾嘉,這可能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電影了

TAG:蘇楊電影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