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老城重生記,帶不走的是最美歷史記憶

老城重生記,帶不走的是最美歷史記憶

來源中國軍網

紅牆故事丨老城重生記,帶不走的是最美歷史記憶

解放軍報記者 侯磊 中國軍網記者 張藝藐

白塔寺。2017年4月15日,攝影馬拉鬆開賽。本次活動的創意靈感來源於,白塔寺、魯迅博物館及老北京衚衕的前世今生。圖為參選作品之一。

北京西城,一處有著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城區。拂面春風,猶如從遙遠的年代吹來,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深厚的人文底蘊與現代化建設在這裡交相輝映。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2014年2月26日,習主席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

新的時代,紅牆根下。首善之區在城市建設中以首善標準傳承歷史文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巧得千年古城煥新生……

改造後的阜內大街。張藝藐

命題:「最美大街」呼喚復興

「這兒什麼都有,有御河、有故宮的角樓、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鰲玉蝀橋、有團城、有紅牆、有圖書館、有大號的石獅子,多美,多漂亮。」著名作家老舍曾借駱駝祥子的眼睛,飽含深情地凝望著他筆下的北京「最美大街」。

四合小院、灰牆土瓦、綠樹白塔……春日午後,騎著單車穿梭於有700餘年歷史的阜成門內大街,一股濃濃的衚衕文化味道撲面而來。這裡,承載著一代代北京人的記憶。

1945年美軍航拍圖——阜成門內一帶,圖中垂直方向的一條主幹道為阜內大街,位於照片中心的區域是今天的白塔寺。資料圖

自上世紀60年代,趙永福老人就一直住在白塔寺街區。夏日衚衕口納涼,累了去街拐角熟悉的小店吃口燒餅……一晃半個多世紀,現年62歲的他對老街生活如數家珍。

時光的年輪,催朽了衚衕口的老槐樹。不知從何時起,沿街的很多老屋被改成餐館、商店,隨意擺放的攤位阻擋了人們休閑的去路,狹小的衚衕紙屑飄飛、廢水橫流,「開牆打洞」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打破了這裡的寧靜與安詳。

「濃厚的商業味道沖淡了普通百姓的煙火,老北京的幸福感越來越少。」聊起這段有些落魄的生活記憶,趙永福感慨地說。

現實的繁雜消磨了文化的氣息,很多人的生活開始在凌亂中變得蹉跎。「最美大街」何時能恢復曾經的優雅妝容?這是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時代之問,更是廣大西城群眾的內心呼聲。

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應。細心的趙永福發現,一切都在悄然改變。

「騰舊家,搬新家,幸福全家」……2015年初秋,惹眼的金黃色灑滿京華大地,田野上處處呈現豐收的希望。就在此時,與「騰退」相關的大紅標語開始出現在阜內大街磚灰色的院牆上。

騰退,是個艱難的過程。不解、埋怨、傳言等隨之而來。

「將重點提升街區『溫度』,通過深度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加強文物的騰退與活化利用、舉辦非遺展陳活動、講述百姓身邊故事,給『物』的場所賦予街區『活』的靈魂。」西城區副區長徐利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給很多心有憂慮的人吃下了「定心丸」,也讓趙永福看到了「最美大街」復興的希望。對此,他充滿期待……

「四分院」模型。張藝藐

機遇:小衚衕遇上新時代

四下通透,綠樹掩映,鴿哨傳鳴……走進位於青塔衚衕的宮門口四條24號院,古樸典雅的精緻讓人讚歎。

這處由傳統四合院改建而成的「四分院」,是西城區院落更新示範的典型一例。從模型圖上看,這個小院呈風車狀布局,將場地分為四組空間,每組包含一個房間和一個私人空間,各自朝向不同方向,私密性十足,生活基本設施應有盡有。

「從傳統中尋找古老的建築智慧,在歷史和現代中穿梭尋求平衡,用現代建築語言表達歷史,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需要。」在阜成門內大街復興計劃展示中心,解說員如此描述這種設計理念。

「不得不說,衚衕變了。」走在彎彎繞繞的衚衕里,很多居民如此感嘆。事實上,很多西城人發現,變的不僅是居住環境,更催生了一種新型鄰里關係。

徐永祥老人在「白塔寺會客廳」忙著用刨子推平剛完工的量具。張藝藐

記者見到70歲的徐永祥老人時,他正在白塔寺會客廳里忙著用刨子推平剛完工的量具。在他眼裡,「做量具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藝,不能丟」。

白塔寺會客廳,是白塔寺街區人文改造後專設的公共共享空間。會客廳面積不大,上下兩層加起來也只有120多平方米。雖然空間不算大,但因為臨著宮門口東岔衚衕,附近居民閑暇時喜歡聚集在這裡嘮家常、包餃子、做拿手菜。會客廳開門不久,徐永祥就憑著自己的木匠手藝成了這裡的「常駐嘉賓」。

在「白塔寺會客廳」,街坊鄰里製作各種老北京小吃。張藝藐

「這裡收藏著太多老北京人的記憶。」順著徐永祥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角落裡擺放著以前供銷社的老物件,臨近櫃檯上的塑料盒子里盛滿糖果,搪瓷秤里擺著鴨子玩具,甚至還有上個世紀流行的黑白電視機和縫紉機。

老物件、北京小吃、傳統編織品……會客廳里的一景一物,無不勾起人們對昔日生活的回憶。很多人感嘆:衚衕文化又回來了!

其實,歸來的何止衚衕文化?這幾年,西城區充分挖掘城市邊角地、閑置地,留白建綠、拆違還綠,將休閑空間建設與景觀打造、文化傳承相結合,已在繁華街巷裡建起了15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微公園。

走出會客廳,衚衕口的櫥窗里,一幅宣傳畫映入眼帘,上面「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12個大字格外亮眼。這三個被寫進《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片語,不恰恰道出了小衚衕變化的背後意蘊嗎?

北京老字號——白塔寺藥店。西城區對藥店進行降層處理,並對外觀採取仿清風格,讓人感到一種歷史的厚重。張藝藐

新生:白塔寺再生計劃的未來

衚衕文化歸來,金名片越擦越亮。而白塔寺會客廳,僅僅是西城「白塔寺再生計劃」的一部分。

阜成門內大街從阜成門立交橋至趙登禹路長約680米的東西區域,如今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白塔寺歷史文化保護區,「白塔寺再生計劃」正在為這一區域增色。這也是北京市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的一部分。

去年9月29日正式公開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更加重視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明確提出「老城內不再拆除衚衕四合院」。

不準拆除,只有再生!在西城區的「白塔寺再生計劃」中,「實現區域的衚衕文化復興,居住精神回歸」成為未來的目標。這一計劃還注重「院落改造+衚衕提升+片區更新+社區共建」,強調設計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

設計,讓未來更美好。

妙應寺白塔東南側是北京有名的老字號——白塔寺藥店。原建築檐口高18.1米,對白塔景觀造成遮擋。西城區對藥店進行降層處理後,外觀採取了仿清風格,古色古香的建築外表讓人感到一種歷史的厚重。

設置景觀綠島,添加綠植和街角花園,配合垂直綠化植物……「白塔寺再生計劃」新聞發言人田娜告訴記者,未來,阜內大街將打通行人道路,並在金融街路口對景處設計山牆壁影,營造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的視覺美感。

「街道鋪裝將盡顯老北京風味。」田娜說,街區的建築風格,將以傳統風貌為主要特色,道路將採用舒適耐久的石材鋪裝,通過顏色對比形成引導路線,以彰顯老北京衚衕的沉穩古樸。

如今,一切向著美好的未來行進。自20世紀50年代就住在阜成門內大街的宋阿姨,見證了這裡的變化。她說,綠植增多了,街道乾淨了,衚衕清靜了,一切有了新面貌,生活也更愜意了。

「希望老城改造能夠把大家聚集起來,把丟失的東西找回來。」宋阿姨的話,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未來已來,但歷史不曾遠去。資料顯示,2020年之前,「白塔寺再生計劃」將實現200個院落的修繕改造、28條衚衕的基礎設施改造。對於西城來說,一切遠未結束,一切才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學習雷鋒,看看被譽為「國門大使」的她們咋做的?
這場炊事大比武,是否讓你口水直流?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