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竟然也明碼標價出售官職,當屬奇聞了吧

皇帝竟然也明碼標價出售官職,當屬奇聞了吧

原標題:皇帝竟然也明碼標價出售官職,當屬奇聞了吧



東漢時期,要說哪個皇帝最昏聵,非漢靈帝劉宏莫屬了。他在位二十二年,政績上沒有什麼作為,荒唐事卻幹了不少。本人生活也極端奢侈荒淫,後宮彩女多至數干餘人,衣食之費,每天竟高達數千金。


漢靈帝執政的時候,皇權旁落,宦官當道。宦官的名目之多,簡直令人眼花繚亂。他突破常制一次便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稱「十常侍」。建寧二年(169年),在宦官曹節病重時,劉宏以其為車騎將軍,他死後又追贈為車騎將軍;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到軍營對討伐黃巾軍的立功將領進行封賞。漢靈帝還公開宣稱:張常侍(張讓)是我的父親,趙常侍(趙忠)是我的母親。



宦官地位的提升,直接造成他們的驕橫跋扈,無所顧忌。當權的宦官,給他管理家事的私奴可以遊走在權貴中間收受賄賂,為其斂財。在朝廷上是興風作浪。這些宦官地方上的親戚也往往亦步亦趨,學著他們的樣子橫行鄉里,為害一方。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漢靈帝竟然開始公開出賣官職。賣官的規定是:地方官比朝廷官員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現在流行的招標制度是否由此開始的?)甚至連公卿這樣可以世襲的高位也可以出賣,公一千萬錢,卿五百萬錢,就可一次性買斷。



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一般來說,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及至後來更變本加厲,以後官吏的調遷、晉陞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中常侍呂強進諫:「這天下的財物都是屬於陛下的,何必還分公和私?」劉宏不聽。賣官的政策一直持續到劉宏逝世。


冀北名士崔烈由廷尉升任司徒,就是走皇太后的後門花了半價五百萬而買到這一職位的。拜官之日,漢靈帝劉宏親自參加百官聚會,劉宏回頭跟身邊的寵臣說:「我後悔沒堅持一下,本來可以賣到一千萬錢的」,皇太后回答道:「崔公可是冀州名士啊!他起初那肯買官,還不是虧我撮合,陛下反而不知道我的好心嗎?」



這個,崔烈出身於儒學世家,素有「冀北名宿」之稱,他平素非常珍惜名聲。此事披露以後內心不安,一日,問他的兒子崔鈞:"我現在位居三公,人們有什麼議論嗎?"崔鈞答道:"大人年少時就有英名,又為官多年,都認為你完全有資格位列三公的;但是現如今大人果然登上三公之位,卻讓天下人失望。"崔烈追問究竟是為了什麼,崔鈞只得回答道:「都說散發著銅臭味。」



朝廷上是如此,那地方上肯定是以例效之。地方官員怠於行政,而精於逐利,往往違背法律,專縱私情,殘害民眾,小民百姓雖然內心怨憤卻無所訴說。地方官員貪贓枉法,已經成為慣習。崔寔在《政論》中所揭露的「政令垢玩,上下怠懈」,正反映了當時國家政治機器已經被腐敗風氣全面鏽蝕的真實情形。地方官吏為了應付考績,常常隱瞞災情,虛報戶口和墾田數字,使更為沉重的賦稅負擔被強加於民眾的肩上,於是迫使大批農民流亡他鄉。


在這天怒人怨的情況下,天下的老百姓再也無法忍受,終於爆發了黃巾起義,張角領導的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聲勢浩大。這次起義雖然最終被朝廷鎮壓了下去,但從根本上動搖了東漢的根基,國力日益衰落。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在南宮嘉德殿駕崩,年僅三十四歲,謚號孝靈皇帝。


參考資料:《後漢書》宋·范曄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衲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古代燕京稱呼的來歷,果然和燕國人有極大的關係
皇帝也願意給人「起外號」,讓後人看了禁不住要噴飯

TAG:老衲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