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皇帝跟佛教有很深的淵源,從小是跟著尼姑吃齋念佛長大的

這位皇帝跟佛教有很深的淵源,從小是跟著尼姑吃齋念佛長大的

三國之後,曹操家種了多年的棗樹,熟了,讓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一杆子全給打了,曹魏變成了西晉。西晉皇帝司馬炎給他的傻兒子司馬衷娶了個醜媳婦賈南風,『醜人多作怪』用在賈南風身上在合適不過了。丑皇后賈南風起了個頭,司馬家的八個王爺開干,自家人打起來,誰都不手軟。西晉的『八王之亂』讓北方五個少數民族撿了便宜,『五胡亂華』掀起了一場民族大混戰,把北方砸了個稀巴爛。公元439年,鮮卑族領袖拓跋燾統一了「五胡十六國」的北方,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北魏不夠堅挺,又讓「六鎮起義」給沖了個七零八落。「六鎮起義」托出了高歡、宇文泰兩顆政治新星,一東一西,各自立了個傀儡皇帝,把北方又分成了東魏、西魏。

東、西魏的關係就跟現在的朝、韓差不多。東魏認為自己是北魏正宗,西魏是分裂國家的亂臣賊子;西魏說東魏那是不要臉,自己才是承襲正統。彼此視對方為頭號敵人,都要幹掉對方,一統北方,東魏、西魏幾乎年年開戰,不開戰的時候也不閑著---開罵。可惜,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直到死,誰也沒怎麼著誰,他們的兒子們相繼廢掉傀儡、稱帝,史稱北齊、北周。北方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江南地區也是一團漿糊。沒人跟他打,自己跟自己打。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之後,史學家拽詞說『衣冠南渡』、是中原文明往南遷移,說白了,就是西晉被人打的受不了,在北方呆不下去,被攆到江南之後變成了東晉。

東晉維持103年,最後在內鬥中徹底耗干,緊接著宋、齊、梁、陳四國換的跟走馬燈似的,一直跟北方以長江為界對峙。歷史上把這段亂鬨哄的時期叫做「南北朝」。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從黃巾起義算起,亂了三百多年了,算算時間,應該到時候了。我要說的,就從這裡開始。歷史的時鐘走到公元541年,三國鼎立的華夏大地上發生著一些這樣的事:南朝梁武帝蕭衍年初在南郊祭天,還親自下田種地,體驗百姓的艱辛,期盼有個好收成;西魏權臣宇文泰在『黃金搭檔』蘇綽的建議下,發布了六條詔書(治心身、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的行政手冊。宇文泰放了狠話:誰不會背六條詔書,就不讓誰當官了;西魏上下都忙著背六條詔書的時候,東魏新的立法《麟趾格》頒布實施了。

在這特殊的一年裡,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必將被另一些正在發生的事影響著。當然還有一些他們不知道的事,就是這些不知道的事卻改變著他們身後的歷史。比如農曆6月13日楊堅的出生。一般有皇帝出生,史書里總會有一些比較扯淡的記載。皇帝越牛逼,記載越玄乎。這樣的記載看多了,總讓我誤以為:不這麼寫點,顯得史官很不專業。開國皇帝上位,身世就得使勁往名人先賢身上靠。實在靠不上,就舔著臉說自己是老天爺的兒子,反正老天爺不能擺手說不是。宋,趙匡胤出生時就說是金光附體,好幾天都沒消,我讀書再少也知道,那就是新生兒的黃疸,還說成金光附體,真好意思;漢高祖劉邦更是不害臊的說,他媽夢中都能與神龍交合,生下劉邦。不知道這算不算劉邦他媽有外遇,給他爹戴了綠帽子。後來的史官可能也覺得不好意思,再碰到這種情況就用春秋筆法改成了「夢日入懷」。

諸如此類比較扯淡的說法,差不多所有帝王都有。朱溫和朱元璋好一點,出生時都是火光衝天,左鄰右舍的大老爺們跑去救火。到了一看,不是著火,是女人生孩子,顯得有點尷尬。跟這些不顧一切的瞎說比起來,楊堅寫的還是比較正常的。西魏大統七年(541)六月十三日夜,馮翊郡的般若寺里,一院子紫氣一直不散,甚是漂亮。時任雲州刺史、大都督的普六茹忠將軍異常緊張,沙場征戰十幾年,將軍已經不記得上次這麼緊張是什麼時候了。這種提到嗓子眼的坐立不安,不是要打仗了,而是他在等待著第一個孩子的出生,滿眼的倦意卻幸福的激動著,這種緊張又帶著幸福的感覺彷彿是人世間最美的。確實,將軍要比一般的等在產房外的父親要更緊張一些,他已經35歲了,這歲數在當時,別人都要當爺爺了,他才有了第一個孩子。倒不是將軍有什麼不孕不育的毛病,實在是半生戎馬生涯,跟夫人呂苦桃聚少離多。隨著一聲孩子的啼哭,將軍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在心裡連謝佛祖保佑。下人報喜說是個男孩,將軍高興的有點不知所措。

為了讓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能健康的成長,長大後威武堅毅,卓爾不群,將軍特意取名為「堅」---普六茹堅。「普六茹」是個鮮卑姓,雖然將軍有個鮮卑姓,但是卻不折不扣的是漢人。普六茹忠,原姓楊,因為過於生猛,屢立戰功,被賜姓普六茹。這少數民族的姓寫起來比較麻煩,看著也費勁,為了大家都省點勁,咱們還是稱呼漢姓----楊堅。正當全家上下都為楊家後繼有人高興的時候,一位專程從河東趕來尼姑智仙神奇的出現,要看一看這個剛出生的孩子。智仙看過後,對楊忠夫婦說:「這個孩子不是凡人,不能讓他住在俗人住的地方」。智仙讓楊忠夫婦把這個來歷不凡的孩子交個自己撫養。好不容易有了個兒子的楊忠將軍不捨得孩子一出生就讓尼姑帶走,但是篤信佛教的他們又不能不信,最後折中了一下,在家裡騰出一套房子,安置成別館,把楊堅交給尼姑智仙撫養。這點從楊堅的小名就能看出他跟佛教有很深的淵源:那羅延(梵文,金剛大力士的意思)。

以上的記載都還比較靠譜,但是普通人當不了皇帝,照這麼寫下去,皇帝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必須寫點不一樣的。史官也不容易,寫史還得兼職干裁縫,給皇帝打造一套金光閃閃的政治外衣,告訴天下人:皇帝是命里註定的,你們甭惦記!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史官必須寫的玄之又玄,通俗一點說就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根據史書的記載,楊堅的母親呂苦桃忍不住對孩子的思念,偷偷跑去看兒子,抱起兒子時,只見楊堅頭上長角,全身長滿鱗片,嚇了一跳,鬆手把孩子掉下地。記得小時候有部《小龍人》電視劇很火,楊堅頭上長角,身上長鱗,要是身後再長個尾巴,就能湊出整套的『小龍人』。『小龍人』還不算完,史書越寫越玄乎。楊堅越長越大,這長相是越來越抽象:「下巴像龍,額上有五個肉柱長上頭頂,目光四射,手上有「王」字,紋路十分清晰」。

每次讀到這裡,我都會很認真的看看自己的手掌。我手上有個『川』字,紋路也很清晰,可是到現在也沒佔過任何一個山頭,別說山頭,連地頭也一點沒有。說這些記載扯淡,它們還挺配合。估計這些就是史官抓耳撓腮,揪著頭髮都想不出來時,照著古書上描述龍的那段抄的。這種胡說八道的無稽之談,大家看看就好,不必當真。我這人廢話連篇,總是抓不住重點,寫這麼多,就一句有用:楊堅從小是跟著尼姑吃齋念佛長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寄容說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康熙朝第一人精張廷玉,皇帝的貼心小棉襖

TAG:寄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