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太可憐,做好這兩點,幫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太可憐,做好這兩點,幫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總有一些家長吐槽,孩子都這麼大了,還總是粘著媽媽,特別怕見陌生人,在家人面前很放的開,一旦有陌生人在就不敢表現自己。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大了就好了,守著這份盼望和期待,最終換來的是直到孩子成年都還在為自己尋求安全感!

媽媽和孩子原是一個整體,直到孩子成為一個身心獨立的人,這個漫長的分離過程不能缺少安全感!

4個月-3歲是孩子和媽媽剪斷心裡臍帶的過程,這個階段媽媽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孩子分離的主要對象是媽媽,能否順利自然的走過這個分離期主要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礎上。

那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那裡?

看護人的情緒決定孩子吸收安全感多少!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一個情緒穩定平和的媽媽陪伴在身邊,孩子需要什麼,向媽媽索取,然後媽媽滿足孩子,這就是孩子安全感最好的來源。

我們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時不時跑回媽媽身邊要求媽媽抱抱,如果媽媽痛快的抱一會,孩子又會要求下來自己去玩;再大一點的時候不會在粘著讓你抱,而是玩一會就向媽媽所在的位置看一看,看到媽媽還在,孩子就放心的繼續玩。這就是孩子在吸收安全感,當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就會嘗試分離一點,安全感更多一點,就再分離更久一點,總之安全感越多就越容易分離,這是孩子身心走向獨立的自然過程。

相反,如果看護人常常處於焦慮狀態,情緒不夠穩定,心情好的時候就把孩子抱起來親親玩玩,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去理會和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得不到滿足,時而久之,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所以看護人一定想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再面對孩子。

家庭氣氛融洽能給孩子的安全感加分

孩子的安全感除了媽媽的陪伴外還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關係上。當我們成人有時遇到困境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家,家能給我們歸宿感,可以說沒有歸宿感就沒有安全感。如果孩子成長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孩子就會常處於緊張害怕的狀態,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呈現出一些古怪的行為,例如喜歡靠牆走路,不喜歡融入孩子的群體中,不能接受小朋友之間的肢體接觸,特別敏感等等。

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世界,爸爸媽媽開心他們才開心,有些父母因為種種原因覺得對不起孩子就用物質來彌補,物質代替不了孩子缺失的安全感,其實一個有歸宿感的家才能給孩子安全感加分!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和爸爸誇媽媽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有所成就,父母臉上也添光彩!

TAG:我和爸爸誇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