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書為伴的女子,不孤寂,更不油膩

有書為伴的女子,不孤寂,更不油膩

文:慧

在習慣的生活里,夢的衝動會不知不覺地消失在瑣碎之中。

曾經潮濕的心情,被時間生硬地分隔開來,一半在春早,一半是秋晚,任由煙雨詩意地暈染,而後消失在寂寥的鳥鳴中。

記得陳果說過,這世界上她最害怕兩樣東西:

第一,害怕有一天,不愛這個世界了,不愛生活了,喪失愛的能力了。

第二,害怕靈感枯竭了。

我想,不單單是她,其實人人都會害怕吧。

當那些曾經感動你的不再讓你感動,曾經投入一腔熱情的,卻感覺再也提不起來勁來,生活在日復一日地迴轉中,一點一滴地銷蝕著激情和嚮往,直至一隙的抒情都不再需要時,生活,便是剩下日子了。

有時候往往心安理得地把這種狀態稱之為「成熟」,或是成長的代價,有時候又覺得,這其實是一個人提前步入心靈黃昏的跡象。

然而,當你捧起一本書時,靜靜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感覺還有一股流淚的衝動的時候,那就說明,你的心裡還依然住著個孩子,心靈的眼睛就還能看到童趣和單純的世界。

最近讀了兩部令我感動的書,一本是沈從文的《邊城》,另一本是賈平凹的《天狗》。

讀書應該也有因緣際會的。《邊城》好像已經在心裡預約好幾年了,不知道為什麼到現在才開始讀。記得幾年前偶然看過一篇論述廣泛閱讀對學生重要性的文章時,舉例提到一道高考語文選擇題:翠翠是哪部小說里的人物?於是,我覺得,也該讀讀《邊城》了。

寒假期間,為完成學校布置的閱讀任務,去新華書店買了本賈平凹的散文《願人生從容》。其中有一篇《再哭三毛》,賈平凹寫到三毛臨死前與他有過兩次書信往來。

三毛給他的信中說,許多個不眠的夜,他的《天狗》與《浮躁》這本書,被她反反覆復讀過不下二十遍,直哭到雙眼紅腫。。據說,寫過這封信的第二天夜裡凌晨兩點,

三毛自縊身亡,床頭邊放著的,正是這本《天狗》。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只能說,是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當即去搜了來並一口氣讀完。

這兩本小說,完全不同的風格,卻都是通過主人公曲折的命運,表現出善良人的生活遭遇和對命運的無奈。他們雖然都是一些最底層的小人物,卻有最閃光的心靈,人間最樸素的愛和人性的大美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掩卷後,回味,感動。更忍不住感嘆。

那一部部吸引古今中外讀者的作品各有其獨特的魅力,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它們若散落其中的珠寶,爭奇鬥豔,各自璀璨,那光芒,照耀到哪裡,哪裡就有心靈的迴響。

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這個問題,無數人問,也會有無數個答案。

我覺得,閱讀的過程中心靈得以洗滌,並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於我而言,就是最重大的意義。

記得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天,一對爺孫在河邊散步聊天。孫子問:爺爺,你每天讀書,記住多少呢?反正都要忘記,為什麼還看?

爺爺沒有正面回答,只慈愛地說:回家去把裝煤的竹籃拿來,去河裡打點水,完了我再告訴你。

孫子聽話地按爺爺說的做了,只是,用竹籃打水的結果是,剛從河裡提上來,沒走幾步便漏光光了,反反覆復,到最後一點水也沒有打回來。

孫子十分不解爺爺讓他用竹籃打水的做法。

爺爺笑著說:孩子你看看,這還是之前的竹籃嗎?

孫子愣住,之前滿是煤渣的竹籃,因為多次受到清水的清洗,已煥然一新。

爺爺這才解釋到:讀書就如同竹籃打水,雖然清水從縫隙中流走,表面上什麼都沒得到,但在不知不覺中,人的心靈就像這竹籃一樣已經被凈化得澄澈明亮。

爺爺智慧的比喻,亮了。

是的,每讀完一本好書,我們以為讀過的書都忘記了,但其實,它對人生的改變是恆久的。

讀書帶給人的福報,莫過於一個堅定而不飄忽的眼神,一個強大也更加寬容的內心。

閱讀,每每帶給人的震撼就如同獨自闖入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獵奇,驚詫,感嘆,然後謙卑,面對著前人若日月之光的智慧和氣概,甘心低下頭來,讀,再讀——

點燃你的,或許是蘇格拉底的思想,或許是莎翁的悲劇,或許是席勒的美學,而感動我的,或許是安徒生的童心未泯,或許是戈蒂葉的烏托邦,或許是三毛的遊子吟……

那些令人仰望的大師們,他(她)們的作品還有人品都鮮活地影響著這個世界上「懂得」的人們。

誰道知音稀?達心共賞之。

有人說,世上最美的一是女子,一為文字。文字讓女子不再被囿於吃穿打扮,囿於衣食住行和柴米油鹽。文字讓她們掙脫了加諸身上的世俗枷鎖,有了一方可以供養自己精神愉悅的凈土,可以在紅塵里以一種優雅的姿態,綻放萬種風情!

與書為伍的人生,不孤寂,更不油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思語 的精彩文章:

美人的堅強,英雄的眼淚-一曲吟唱千年的悲歌
昨日重現,早已是時過境遷-一首歌,教後有感

TAG:慧思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