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會為家人點贊叫好,真的沒那麼難

學會為家人點贊叫好,真的沒那麼難

來源:麥子的麥田

01

前段時間,正在讀大學的七七很委屈,因為媽媽對她說了一句,「我對你失望了。」

在媽媽,那不過是激將法,希望女兒能再接再厲,爭取早日出成果;在女兒那裡,卻是揮向自己的拳頭,將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擊得粉碎。

所有的矛盾,都是因為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當然會各有委屈。

相比之前的漫無目的,小七今年整個暑假都很努力,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去學習的路上;不是學管理知識,就是學業務專業。但是媽媽卻似乎就是看不到她的進步,還覺得她是早就該知道努力。

七七媽媽是個要強的人,自律性很強。她不止對女兒,對自己要求也很高。這些年,為了培養女兒,她付出了很多心血,對七七有點恨鐵不成鋼,希望她無論做什麼最好能堅持下去。她甚至告訴七七:我只想看到結果,不要讓我知道過程。

其實,七七媽媽不知道,孩子一生都是需要被父母一路支持。從小開始,教會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把握住了過程,才能完美呈現結果。

常常為孩子點贊叫好,不僅僅是一種鼓勵,還是一種內心的認同感,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暗示,會鼓舞著孩子一往無前!

02

記得母親在我家小住時,每天都兢兢業業地奮鬥在廚房一線。

當我們下班,各式飯菜恰好熱氣騰騰地端上飯桌,就好像列兵布陣的閱兵式,等待我們的檢閱。

我們吃飯,母親卻不動筷,只一臉期待地看著我們吃飯的表情,彷彿等待著裁決的犯人。

如果說哪個菜好吃,她歡喜開心;當我偶爾說哪個菜一般,她就會悶悶不樂一整天。

曾經我覺得,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啊,幹嘛要那麼虛偽。但實際上,即使親如母子母女,也需要對方的肯定和認可。

她做的飯再不好吃,也都是她按照她以為你的口味,精心挑選過原料,細心用水再三洗過,又費力烹飪過,所以,整個過程都籠罩了母愛的光環,菜品早就被賦予了一種愛的味道。

我吃的不僅僅是菜,還有她那份濃得化不開的母愛。

在外面飯店,你吃的不好,可以挑剔可投訴可以下次不再光顧。但是,在家裡,你也挑剔也投訴,但卻不能不再光顧。

只有在你的鼓勵聲中,她才會一次次完美蛻變。嫌棄人家做的不好吃,你有本事自己做啊。你可以選擇不吃,但請閉上你挑剔的嘴。

當學會對菜品,尤其是細節方面加以表揚時,我發現,母親的廚藝越來越精進。

那時,我才發現,學會讚美,真的是老少咸宜,不僅孩子愛聽,父母也一樣受用。

03

給我上為家人點贊叫好第一堂課的,是我南方的姐姐靜。

她性格溫婉,知性成熟。初次到她家,很多人都會有不適應,因為聽到「謝謝」的頻率太高了。

她先生愛下廚,她和孩子在品嘗美味時總不吝嗇溢美之詞;女兒在她生病時一手端熱水,一手拿葯,輕聲囑咐她吃藥,她也不忘真誠致謝,並由衷地感激:有女兒在,很幸福;極不愛做家務的她,偶爾洗衣晾被,被先生和女兒恨不得誇上天.......

她總結說,即使知道那些讚美之詞,早已經被誇大。心裡明白,那是因為話語都穿上了愛的外衣。

有人曾說,本來那麼肉麻的話,為何說的那麼自然?!

因為,我們是家人,需要凝聚家裡的精氣神,需要團結家裡的每一個分子。如果我們之間整日橫眉冷對,忙於戰爭內耗,又怎麼能把日子過得蓬勃有力!?

一個,將那些好話當真理說;另一個,當真話聽,這才是家人和家人之間正確的打開方式。

04

家人之間的彼此付出是唯一不用我們買單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卻樂享一切,而且覺得理所應當,比如,孩子之於對父母,丈夫對妻子......從來不捨得讚美對方,一貫地挑剔埋怨,毫無感恩之心。

雖然,我們常常說愛不求回報,但實際上,每個付出愛的人,都會在心裡有所期望,期望能得到對方的感應和回應。

讓我知道,我對你你的好,你不是視而不見;我對你好,你不是敷衍了事;我對你的好,你不會覺得理所應當。

學會拿著放大鏡看家人身上的優點,忽略他身上的缺點,發自肺腑地欣賞他讚美他,才是我們最該提高的情商。

05

很多人,在外面都是極其和善的人,寬容大度,仗義厚道。

但一回到家,便立刻變身為小心眼、暴脾氣、刀子嘴,各種看不慣,各種不順眼。還美其名曰:我在外面戴著面具,難道在家也不能做自己么?

可是,難道自私自利,不顧親人感受,滿身負能量的你,才是真正的你么?

你可以傾訴,但不能抱怨;你可以發泄,但不要暴躁;你可以不做家務,但要尊重做家務的勞動;你可以不出去賺錢,但要理解賺錢的辛苦.......當我們試著慢慢改變與家人相處的方式方法,你也會發現家庭的氛圍會悄然發生變化。

當他做了一桌飯菜,無論好吃與否,都是親力親為,即使不好吃,也要為他點贊;當她做了一天家務,即使還沒有那麼整潔,請不要嗤之以鼻;當孩子考了59分,即使不及格,但是比上次前進了幾名,請為他鼓掌!

越是親近的人,越需要我們的重視和肯定。我身邊有很多家庭,常常會有親密的家人和伴侶彼此之間常常說謝謝,那句謝謝絕不僅僅是外人之間的客套,而是真心誠意的感謝:感謝你的付出,感謝你的給予,我感受到了你對家庭和對家人的愛。

人生不易,世事艱難,家是我們的避風港,家人才是我們最後的底氣。我們在外面歷經冷眼,遍嘗心酸,回到家中,只盼望能看到家人的笑臉,聽到家人的鼓勵。那樣的笑臉最有愛,那時的鼓勵最暖心!

學會為家人點贊叫好,真的沒那麼難!

麥子簡介

麥子,文字路上的苦行僧,以文字為修行,渡人,亦渡己。作品散見於《婚姻與家庭》《博愛》《做人與處事》《家庭百事通》《愛你》《家人》《新青年》等報刊雜誌,《博愛》雜誌和寫手圈簽約作者。微信公眾號:麥子的麥田。

歡迎關注本平台公眾號:文竹的煙火生活(wenzhubushizhuz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竹的煙火生活 的精彩文章:

多少家校關係,死於換座位!
我40歲生二胎,6年之後當奶奶

TAG:文竹的煙火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