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重溫經典文章:人機交互大牛 08 年提出「創新的長尾理論」

重溫經典文章:人機交互大牛 08 年提出「創新的長尾理論」

編者按:人們總是提倡創新,並不斷尋找著將創新轉化為資本的機遇。在2008年發表的經典文章「The Long Nose of Innovation」一文中,人機交互開山鼻祖級大牛、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Bill Buxton闡述了為什麼人們應該對於創新之後的漫長改進投注於同樣的關注力,短小精悍,值得一讀。The Long Nose of Innovation 這個題目是原文作者參照 Long Tail 長尾理論起的名字,以做區分,字面可理解為「長鼻理論」,但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在標題中沿用了「長尾理論」。以下是正文。

2004年10月,克里斯·安德森在《連線》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長尾理論》的文章,並在他2006年出版《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一書中對其進行了詳細闡釋。在這個理論中,安德森提到了自己發現的有關在線服務的有趣特性,並用統計學概念描述了低振幅變化如何通過「長尾」效應成為公司的主要業務。

他舉的其中一個例子是音樂:大量不知名但是仍有人收聽的音樂比那些超級熱門榜單的收聽情況還要好一些。這一現象對於想要了解那些之於在線企業與實體企業有意義變數來說的人意義重大。顯然,這本書對企業家和公司高管產生了巨大影響。

但是那些想把理論運用到組織內部創新的人應該保持謹慎。我認為,對於那些想要了解創新過程的人來說,需要對重要性相同的長尾理論樹立一個鏡像。這指出,在那些給大眾帶來驚喜(比如,iPhone手機的多點觸控技術)的背後,存在著大量創新實踐行為,它們出現於某一「新」理念達到引爆點而廣為人知之前。這些大量創新實踐即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低頻度改變。這就是我所說的創新的長鼻子。


滑鼠的繁衍之樹

就像長尾理論一樣,在金錢、時間、精力和想像力等方面,那些長鼻子的低頻度變化可能會優於之後的高頻度變化,乃至成為表現最突出的一部分。以滑鼠為例。其於1965年左右由威廉·英格里希和道格·恩格爾巴特發明出來。到1968年,通過與發明者合作,滑鼠在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的音樂和動畫系統中投入使用。在1973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採用其中一個滑鼠版本作為Alto計算機的圖形輸入設備。

1980年,匹茲堡的3 Rivers Systems系統發布了他們的PERQ-1工作站,我認為這是第一個使用滑鼠的商用電腦。一年後,Xerox Star 8010工作站面世。在1984年1月,第一台蘋果Mac電腦引起了大眾對於滑鼠的關注。但是直到1995年Windows系統的發布,滑鼠才變得在社會上普及開來。

從表面上看,滑鼠所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因而,人們很難相信從它誕生起到成為主流用品經歷了30年的時間。這種長達30年的發酵期其實是常態,所以你不需驚訝。2003年,我在微軟的同事,巴特勒·蘭普森向位於華盛頓的國家研究委員會下屬的計算機科學與電信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在這份報告中他追溯了許多驅動電信與信息技術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的歷史。

了解未成熟技術

報告在一開始分析了每種技術(分時系統、客戶/伺服器計算、區域網、關係資料庫、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等)從開始出現到變為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產業的過程。這些技術從剛出現到普及開來所花費的時間長度幾乎相同。通常情況下,一項發明從大學實驗室轉移到公司實驗室,再到被市場接受的產品一共需要經歷20年之久。而像滑鼠和大規模集成電路處理器這樣耗費了30年的時間也一點不令人奇怪。而且記住,現在我們身處一個「快節奏的計算機世界」,一個「幾乎不可能」跟上節奏的世界。

那些即將在未來10年發揮巨大影響力的技術至少已經擁有了10年的歷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已經10歲的技術是成熟的,或者是我們可以了解它所潛藏的含義。更確切的說,只有它的基本概念處於已知狀態,或者是只有那些關心它的人會明白其潛在價值。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創新與點金術無關。事實上,創新與發明無關。一個想法可以從轉化為一項發明入手,但是大部分工作和創造性改造都是在這個想法的擴展和改進中完成。想法越新穎,對其的分析就越粗糙,人們更有可能會說「哦,這就像X一樣」或者是「它們已經出現過了」。從概念到實現廣泛實踐涉及了多少工作和創新行為我們不得而知。


回報精緻藝術

創新的核心過程與「勘探」、「採礦」、「精鍊」以及「黃金鍛造」有關。當一個人發現了黃金,知道如何去找並識別黃金只是整個過程的開始。從宣稱此行為到實際堆積起金條的道路漫長而艱難。只有少數人擁有跟進的能力,特別是當這些人相信斷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時候,就已經與財富連在了一起。然而,真正擁有價值是在熟練的金匠把這些金條加工成比黃金重量更有價值的東西之後才實現的。與此同時,我們對於所謂的發明的集體歌頌和迷戀,再加上對「勘探」、「採礦」、「精鍊」和價值增值過程缺乏關注,告訴我其並沒有影響到學院、政府、或者是企業中那些待處理問題的任何決定。

很多時候,大學試圖控制研究結果,以此希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利用獲得商業價值。而有關政界人士認為,在大學周圍設立技術轉化孵化器將在短期或中期時間內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這種情況的確會發生,與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我只是認為我們不能指望這些。相反,也許我們可以專註於開發一種更具平衡性的創新方法,至少讓那些關注於改進和增強技術的人擁有與最初創造的人同樣的投資和聲譽。

至少在我看來,那些能把鼻子縮短10%到20%的人與那些提出最初想法的人擁有同樣大的貢獻。如果沒有其他影響因素,那麼長鼻子有能力嗅到那些正被人們忽略而坐等機遇到來的好想法。

原文鏈接:https://www.lri.fr/~mbl/ENS/FONDIHM/2013/papers/Buxton-BusinessWeek09.pdf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演算法支配內容讓你感到恐懼?來,RSS了解一下
網生IP的機會點在工業化、數據和人才,「淘夢」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