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個爸兩個媽:中國首批試管狗誕生,有望拯救瀕危犬科動物

一個爸兩個媽:中國首批試管狗誕生,有望拯救瀕危犬科動物

我們是一同出生的「六胞胎」,與其它有著一父一母的『汪星人」不同。

我們有一個爸爸,兩個媽媽。一個是親媽,一個是「生身之母」,這兩個媽媽可不是同一隻「汪」。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是「試管汪」。

4月16日,記者從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中國首批體外受精犬(俗稱試管狗)在北京誕生,此次共誕下2隻公犬,4隻母犬,採樣送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檢測,結果證實6隻幼犬與受體母犬無血緣關係。

「這是我國首批體外受精犬,標誌著我國犬科動物輔助生殖技術的一大進步。」希諾谷副總經理趙建平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

姍姍來遲:獨特生殖系統難破解

試管狗的培育,與試管嬰兒的技術路線類似。「首先我們會把成熟的卵母細胞從母犬A體內提取出來,再採集公犬的精子,處理以後會將精子與提取的卵母細胞放在一起共同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卵母細胞會受精變成受精胚胎,此時就有了發育能力,然後我們再把將這個受精胚胎移植到母犬B體內,最終培育出體外受精犬。」希諾谷克隆事業部經理馮沖博士說。

有人不禁要問,在試管嬰兒技術已經發展成熟的當下,試管狗的培育為啥這麼難?「犬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由於其特殊的生殖生理學特點,其排出的卵是不成熟的,需要在輸卵管待幾天才能成熟,因此,很難獲得體內成熟的卵母細胞。」馮沖說道。

雖然之前研究曾使用了體外培養的成熟卵母細胞,但體外培養成熟效率較低、卵母細胞發育能力較差;犬的發情鑒定技術尚不成熟,提取出的卵母細胞可能是未成熟的,這樣就無法受精,提取出的卵母細胞也可能老化,受精以後胚胎髮育也不好;同時,異體胚胎移植也很困難,卵子細胞來源於母犬A,但要移入母犬B體內,這就需要母犬A與母犬B的發情階段同步,如果不同步,它們的內分泌水平、子宮狀態等方面的條件無法使胚胎完成整個發育過程。「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犬體外受精技術的發展。」馮沖說道。

應用前景:有望拯救瀕危犬科動物

據200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公布數據顯示,犬科動物有36種,正式列為瀕危物種的有9種。輔助生殖技術對於犬的繁育至關重要。希諾谷團隊繼2016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疾病模型犬「蘋果」、2017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暨我國首例自主研發的體細胞克隆犬「龍龍」之後,現在又獲得我國首批試管狗,在犬科領域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馮沖介紹,自2016年3月始,公司研發團隊相繼攻克了犬體細胞系建立、卵母細胞供體犬的發情鑒定、成熟卵母細胞的獲取、體細胞核移植、胚胎融合激活及胚胎移植等技術難題,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犬體細胞克隆技術平台和犬基因編輯技術平台。

趙建平表示,犬體外受精技術是對犬基因編輯技術、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有益補充,這項成果在拯救瀕危犬科動物、優良犬種繁育、犬遺傳疾病的治療乃至人類疾病的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腦計劃」研究正在悄然布局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人類胚胎髮育和進化機制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