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的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的

4月1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了」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小編第一時間下載閱讀了報告全文,報告詳實易懂,適合普通大眾閱讀,尤其是「小貼士」部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非常實用。鑒於報告全文多達30頁,在此,僅將通知全文及其官網鏈接附上,並把「小貼士」部分進行摘錄,供圈友及家人們閱讀。

1

什麼是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

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是指抗菌藥物的殺菌作用主要取決於血葯濃度高於細菌最低抑菌濃度的時間。臨床常用的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包括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及其他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阿奇黴素除外)等。

使用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應注意些什麼?

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要維持一定的血葯濃度、適宜的給葯間隔才可保持其療效。每日用藥次數若少於推薦的用藥次數,可能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如果增加單次給藥劑量可能還會給患者帶來安全風險。

2

怎樣合理選擇給葯途徑?

臨床給葯途徑常用的有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滴注等,不同的給葯途徑各有特點。口服是常用方便的給葯途徑,但口服後需經過消化道吸收,起效相對較慢;肌內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注入肌肉組織內,由於肌肉組織血管豐富、藥物吸收相對較快,但會引起局部疼痛等;靜脈滴注是將藥物直接輸入靜脈,能夠很快達到一定的血葯濃度,起效快,但由於藥物直接進入血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可能會高於其他給葯途徑。「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是公認的安全用藥原則。通常根據患者病情或治療需要,選擇適宜的藥品劑型及給藥方式。

3

電解質、酸鹼平衡及營養葯主要引起哪些不良反應?

電解質、酸鹼平衡及營養葯不良反應/事件主要累及全身性損害、胃腸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等,表現為皮疹、瘙癢、噁心、寒戰、高熱、胸悶、呼吸困難、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等。

使用電解質、酸鹼平衡及營養葯應注意些什麼?

電解質、酸鹼平衡及營養葯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尤其是無法進食或營養狀況差的患者,均需使用該類藥品,但由於往往與其他藥品合併使用,其安全性問題容易被忽視。臨床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適應症處方電解質、酸鹼平衡及營養葯。要關注該類藥品的嚴重過敏反應,在使用前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在給葯期間應加強監護,一旦出現過敏癥狀,立即停葯,及時救治。

4

什麼是非處方葯,怎樣識別非處方葯?

非處方葯是指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布的,不需要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葯簡稱OTC(Over the counter drug)。處方葯和非處方葯是管理上的界定,無論是處方葯,還是非處方葯,都是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藥品。

根據《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非處方葯的包裝必須印有國家指定的非處方藥專有標識(OTC)。根據藥品的安全性,非處方葯分為甲類和乙類。與甲類非處方葯相比,乙類的安全性更好。甲類非處方葯標識為紅色,乙類非處方葯標識為綠色。根據處方葯與非處方葯流通管理的相關規定,生產企業應在藥品包裝或藥品說明書上印製: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並按說明書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非處方葯有哪些特點?

非處方葯主要用於治療或緩解消費者容易自我判斷、自我葯療的一般疾病或癥狀。非處方葯主要包括感冒藥、咳嗽藥、祛痰葯、解熱鎮痛葯、助消化葯、抗胃酸葯、維生素類、滋補藥、通便藥、外用藥等。被列入非處方葯的藥物,一般都經過較長時間的考察,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便於貯存等優點。非處方藥方便消費者及時獲得藥品進行自我葯療,增進公眾健康,會降低消費者就醫的經濟和時間成本,並可節省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

怎樣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葯?

《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一條規定:「消費者有權自己選購非處方葯,並須按非處方葯標籤和說明書所示內容使用。」

消費者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葯,應首先仔細閱讀非處方藥包裝標籤和說明書。如有不了解的問題,可向藥師諮詢;如仍不能確定自己是否適於使用,應去醫院就診。需注意非處方葯也是藥品,消費者不能隨意使用,應嚴格按照非處方葯標籤和說明書的指示用藥。在用藥過程中,如癥狀不緩解,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非處方葯是安全保險葯嗎?會出現不良反應嗎?

藥品分為處方葯與非處方葯,是藥品管理上的分類。非處方葯本身也是藥品,因而具有藥品的屬性,風險與獲益並存。

總體來說,非處方葯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較輕,但藥物用於人體是否產生不良反應,除了藥品因素外,還受人體體質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有些非處方葯在少數人身上也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所以非處方葯也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的規定使用,不能隨便增加劑量或用藥次數,不能擅自延長用藥療程,更不能擅自改變用藥方法或用藥途徑。如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葯,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5

如何提高兒童用藥的安全性?

(1)謹慎選擇藥品,盡量選用適合兒童劑量和劑型的藥品。處方葯應由醫生處方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非處方葯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使用;如果病情變化或加重,需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2)兒童用藥品種不宜過多。藥物之間可能發生相互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故應嚴格控制聯合用藥種類。

(3)家長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遵醫囑,要嚴格遵照藥品用法用量,確保藥品放置安全位置,避免兒童自取誤服。

哺乳期用藥會對嬰兒健康產生影響嗎?哺乳期用藥應把握哪些原則?

哺乳期媽媽服藥後,許多藥物能通過乳汁分泌,並被嬰兒吸收。因此哺乳期媽媽用藥時既要考慮自身安全,也要關注有些藥物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健康。哺乳期用藥應考慮以下原則:

(1)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哺乳期媽媽用藥要注意哪些問題,確認是否需停止哺乳。說明書中未註明的,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2)同一藥物有多個劑量可選擇的,在滿足治療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選擇最低服藥劑量。

(3)同類藥物中有多種藥物可選擇的,優先使用半衰期短的藥物。

(4)盡量在用藥前哺乳。每日用藥一次的藥物,可在母乳餵養後立即使用,以增加與下一次哺乳的間隔。

(5)相較於全身用藥(口服或注射等),局部用藥(外用軟膏、貼劑等)乳汁中藥物濃度一般較低。同種藥物如有多種劑型可選擇的,可考慮優先選擇外用製劑。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本期編輯:我愛吃枇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藥品圈 的精彩文章:

一提起拉肚子就想起這倆葯,它們為什麼有「神效」?

TAG:藥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