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艾灸治療尿路感染取穴和方法

艾灸治療尿路感染取穴和方法

艾灸取穴:腎俞穴、膀胱俞穴、次髎穴、中極穴

癥狀分析

尿路感染又稱泌尿系統感染,是由細菌(極少數是由真菌、原蟲、病毒)直接侵襲尿路所引起。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尿路感染常見尿頻、尿急、尿痛等排尿異常,也可見到尿失禁和尿瀦留。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後期可出現少尿或無尿。感染癥狀嚴重時,亦可見發熱、周身乏力、汗出、寒戰等。本病好發於女性。

尿路感染屬於中醫學「淋證」範疇。淋證的病位在腎與膀胱,且與肝脾有關。其病機主要是腎虛,膀胱濕熱,氣化失司。腎與膀胱相表裡,腎氣的盛衰直接影響膀胱的氣化與開合。淋證日久不愈,熱傷陰,濕傷陽,易致腎虛,腎虛日久,濕熱穢濁邪毒容易侵入膀胱,引起淋證的反覆發作。

艾灸取穴方案

1.腎俞穴

【功效】滋陰補腎

腎俞穴位於背的中點,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處。

2.膀胱俞穴

【功效】外散膀胱腑之熱

定位該穴道時常採取俯卧的姿勢,此穴位於身體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寬處,與第二骶後孔齊平。

3.次髎穴

【功效】疏導水液,健脾除濕

在髂後上棘與後正中線之間,適對第2骶後孔。

4.中極穴

【功效】募集膀胱經水濕

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辨證加灸

癥狀一:

*熱淋型小便頻急短澀,尿道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數滑。

加灸:曲池穴、內庭穴

曲池穴

【功效】清熱去火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在尺澤與肱骨外上連接中點,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時,將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盡頭外側的凹陷處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時,則在肘橫紋外側的盡頭處。

內庭穴

【功效】清胃熱,化積滯

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癥狀二:

*膏淋型小便渾濁如米泔水,置之沉澱如絮狀,上有乳油如脂,或夾有凝塊,或混有血液,尿道熱澀疼痛;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加灸:陰陵泉穴、豐隆穴

陰陵泉穴

【功效】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豐隆穴

【功效】化痰濕,清神志

豐隆穴位於腳部外踝尖直上8寸,距脛骨前緣2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癥狀三:

*石淋型尿中時夾砂石,小便艱澀,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絞痛難忍,痛引少腹,連及外陰,尿中帶血;舌紅,苔薄黃。

加灸:公孫穴

公孫穴

【功效】以水濕風氣的形式運化脾經之氣

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癥狀四:

*血淋型小便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有血塊,疼痛滿急加劇,或見心煩;舌苔黃,脈數滑。

加灸:血海穴、膈俞穴

血海穴

【功效】化血為氣,運化脾血

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

膈俞穴

【功效】養血和營、理氣止痛

位於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線旁開1.5寸處

癥狀五:

*勞淋型小便不甚赤澀,但淋漓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腰酸膝軟,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

加灸:脾俞穴、胃俞穴

脾俞穴、胃俞穴

【脾俞功效】調理肝、脾

【胃俞功效】外散胃腑之熱

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胃俞穴位於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以上穴位,使用艾灸儀施灸,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灸30~40分鐘,10天為1個療程【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調節】

「艾」心小貼士

1.尿路感染,注意外陰的清潔衛生很重要。本病多有一定的誘因,故應仔細檢查患者有無尿路結石,腎或輸尿管有無畸形等情況。

2.患病期間應合理安排性生活,注意節制房事。

3.食療方:冬瓜紅小豆粥。冬瓜500克、紅小豆15克、薏米15克,加適量水熬粥,不加鹽或低鹽,食瓜喝湯。

施灸順序

據《千金方》記載,施灸時應遵循「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少後多」的順序。「先陽後陰」的意思是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後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醫里,後背屬陽,前胸屬陰);「先左後右」指先灸身體左側穴位,後灸身體右側穴位;「先上後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後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後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後大,以便身體能逐漸適應,這是一般施灸的常規。

灸前灸後注意事項及調養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同時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溫開水(水溫應高於體溫),艾灸時注意保暖,不要吹風,容易受涼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調。

2.對於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的人、高熱、昏迷、抽風、身體極度衰弱等情況時,不要施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時和飯後立即施灸。

4.灸後要保持心情平靜,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煩惱,這樣才有利於使艾灸達到更好的療效。

5.灸後適當多飲水(水溫燙嘴皮子為宜)或多食稀粥,因為艾灸過程中會通過皮膚蒸發一部分水分,多飲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6.施灸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的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後這些癥狀就會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湧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癥狀就會消失。

7.艾灸後不可以馬上洗澡,一般情況下,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8.灸後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飲酒、不吸煙,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多食蛋白。不可飲食過飽,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後部分人會出現大便乾的情況,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進行調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節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減少每天上網、看電視的時間。

12.運動是最好的一種調養方式。灸後的運動可以散步、打太極拳、練瑜伽等為主,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氏風采 的精彩文章:

對抗地心引力,感受一場頭腦風暴
瑜伽練得有多好,從這些小細節你就能看出來

TAG:龍氏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