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身在空門心在紅塵——妙玉的世俗人生

身在空門心在紅塵——妙玉的世俗人生

  欲潔何曾潔,

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

終陷淖泥中。

《紅樓夢》中人物眾多,對於這些人物每讀者都有自己的愛憎,我也是一樣。只是妙玉這個人物,我個人好惡似乎不是特別明顯,主要因為書中的妙玉的一些行事方式,以及她待人接物的態度與身份不對應,總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印象。這一點在《紅樓夢》里也可以得到印證,曾與她為鄰且比較了解她的邢岫煙就因為她自稱「檻外人」而說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因為《紅樓夢》總體是一部禮教、制度、愛情和社會的悲劇,所以處於其中的妙玉也逃脫不了這個大環境,她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因為不容於權貴,她離家遠走寄人籬下;因為身體宿疾,只能捨身入寺獨伴孤燈;因為才情絕高,又鄙薄一切不入她法眼之人;因為清水芙蓉,最終又被強人所擄終陷淖泥……但同樣作為不幸者,她又鄙視比她層次更低的人,這點給她減了不少的分。當然,這是由她所處的階級屬性決定的,不唯妙玉,其他人也是如此,只是妙玉出家人的身份這樣做讓人懷疑她「四大皆空」的信仰到底是真是假。

其實,所有的這一切,皆因為妙玉出家本就是無奈之舉,所以哪怕她身在空門,但心依然戀著紅塵,戀著紅塵中的人。妙玉在這點上和寶釵有相似之處,兩個人都是遠來客居,只不過寶釵有母親的精心策劃,進賈府前就自我設計了「金配玉」的把戲,這是擺在明面上的;妙玉就不同了,她隻身帶碰著一個婆子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對於寶玉的情只能藏在心裡,不敢不能也不會言於外。儘管她的情埋藏較深,但我們還是能從她的一些行為中看出端倪。

針對妙玉的這些奇行怪舉,我主要從其行為及心理方面進行分析:


1.身入空門,心戀紅塵

不管多麼不情願,妙玉還是因為身體原因遁入了空門,不過「身在曹營心在漢」,空門中的妙玉似乎不甘於宗教的清苦,佛教本就認為人生即為「苦諦」,生、老、病、死都苦,更不要說缺少人氣的古剎清燈了。一個芳華正茂的年輕姑娘、一個出身名門的千金小姐、一個飽腹詩書的大家閨秀、一個志趣清高的閨閣名媛,出世是不得已,入世也不可能,「僧不僧,俗不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紅樓》鏈接:在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拉寶釵、黛玉吃梯己茶時,妙玉單把自己吃茶的綠玉斗給寶玉斟茶,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裡,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奤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踏。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讚不絕。」

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里,寶玉過生日,妙玉巴巴地派人給寶玉送來一張粉色的箋子,這個中深意明眼人應該可以看出的。「晴雯忙啟硯拿了出來,卻是一張字帖兒,遞與寶玉看時,原來是一張粉箋子,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寶玉看畢,直跳了起來,忙問:『這是誰接了來的?也不告訴。』襲人晴雯等見了這般,不知當是那個要緊的人來的帖子,忙一齊問:『昨兒誰接下了一個帖子?』四兒忙飛跑進來,笑說:『昨兒妙玉並沒親來,只打發個媽媽送來。我就擱在那裡,誰知一頓酒就忘了。』」

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里,在別人都覺得妙玉難處、不好打交道時,唯有寶玉能相與,這也耐人尋味。「李紈笑道:『也沒有社社擔待你的。又說韻險了,又整誤了,又不會聯句了,今日必罰你。我才看見櫳翠庵的紅梅有趣,我要折一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他。如今罰你去取一枝來。』……一語未了,只見寶玉笑嘻嘻掮了一枝紅梅進來,眾丫鬟忙已接過,插入瓶內。眾人都笑稱謝。寶玉笑道:『你們如今賞罷,也不知費了我多少精神呢。』」


  心理分析:品茶櫳翠庵一節里,妙玉對寶玉所說的單寶玉來了是不可能得厚待的,這顯然是「此地無銀」的掩人耳目之辭了。既然如此,怎麼還會有李紈認為妙玉為人難以相處,獨寶玉去了就能取來一枝如胭脂般鮮紅「花吐胭脂,香欺蘭蕙」的雪裡紅梅呢?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妙玉對寶玉的情有獨鍾,這也是才子佳人的老橋段,只不過在妙玉這裡就得欲說不能、情藏於衷了。品茶時,妙玉給黛玉和寶釵兩人是絕世茶具,唯獨寶玉卻用自己日常飲茶的綠玉斗,像妙玉這樣一個有嚴重潔癖的人,絕不可能是疏忽了,反之則是有意為之,那麼這位已出家的小尼姑的心思就不難猜了吧。《紅樓》中人物眾多,幾乎每天都有人過生日,在寶玉生日時,妙玉單派人給寶玉下帖子賀壽,這就耐人尋味了。寶玉的生辰對於賈府而言不是什麼秘密,但對一個整天與青燈為伴不問世事的尼姑,若非刻意留心打聽,無論如何也不會知道了。巧的是妙玉不但知道寶玉的生日,還巴巴地在生日當天給寶玉下了帖子祝賀,這份心思這縷情愫就更直白也更大膽了。看來,一身緇衣只能外在地改變一個人的身份,但無論如何也難遮掩她對外部世界的嚮往和對滾滾紅塵的留戀。


2.玉質金聲,才捷思敏

妙玉祖上是讀書仕宦之家,文墨極通。這樣一位相貌又好,兼有才情的妙齡女子。當然不甘對青燈了,只是由於所處的環境的相對封閉性,讓她有志不能伸有才不得展。當妙玉碰到黛玉和湘雲兩個人中秋夜聯句時,自然是技癢難耐,補全了黛玉、湘雲的餘韻。雖不能說是畫龍點睛,但也不至於是狗尾續貂。不然,眼高於頂的黛玉也不會大加讚賞了。

《紅樓》鏈接:在第七十六回「凹晶館聯詩悲寂寞」里,黛玉和湘雲二人深夜賞月聯詩,在聯到「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句時,妙玉轉了出來。三人同入櫳翠庵,妙玉的見識才情,不負其出身詩書大家,讓人刮目。「黛玉見他今日十分高興,便笑道:『從來沒見你這樣高興。我也不敢唐突請教,這還可以見教否?若不堪時,便就燒了;若或可改,即請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評贊。只是這才有了二十二韻。我意思想著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續時,恐後力不加。我竟要續貂,又恐有玷。」……「如今收結,到底還該歸到本來面目上去。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目無涉了。』二人皆道極是。妙玉遂提筆一揮而就,遞與他二人道:『休要見笑。依我必須如此,方翻轉過來,雖前頭有凄楚之句,亦無甚礙了。』二人接了看時,只見他續道:

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

空帳懸文鳳,閑屏掩彩鴛。

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

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贔屓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

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

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

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

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後書:《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

黛玉湘雲二人皆讚賞不已,說:『可見我們天天是舍近而求遠。現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心理分析:黛玉、湘雲兩個人尋章摘句、搜腸刮肚聯了半夜的句,妙玉續聯卻一揮而就。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兩大才女旗鼓相當、不分高下,真是妙語疊出,黛玉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極力爭勝;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妙玉的確是身出名門,文墨功夫果然了得,連兩位才女也心服。只是,妙玉這裡既有補聯續句的意思,更有炫技的心思。大觀園裡起詩社、設詩局的事妙玉不可能不知道,如妙玉這樣的才情女子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只是礙於自己的身份,不便於表現的太過貪戀紅塵,所以只能默默旁觀。現在有了這樣良機,妙玉自然不能錯過,所以出來給這些每天寫詩論句的小姐們展示一下自己,刷刷存在感,這應該是妙玉的小心思了吧。這也是因為她六根未凈,不能忘俗。紅塵中的喜怒哀樂、自然中的山水花鳥春去秋來,她都放在心上,這與佛門的教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相違背的。除了她身著緇衣多了一些脫俗的氣質外,一切家長的小女兒態在她身上都有,這也可以看出妙玉依然心戀紅塵。


3.看人下菜,三六九等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般若心經》雲「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空義;世間諸法皆因緣所生,無獨立的自體,故曰是「空」;實際上,空是建設宇宙萬有之意。空並不是無,而是要我們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無對待,空去一切差別觀念,空去一切戲論,甚至連這個空都空去,然後才能享有一個大圓滿、大自在的世界。妙玉身入空門本屬無奈,所以對人世間的人情萬物仍然依戀,她自己做不到「四大皆空」(古人以「忠教仁義」為四大,出家人不能以忠孝仁義的標準來衡量他們),也沒去設想著要「空」,於是在行事中不免帶出了俗氣來,這對於一個正處於妙齡的女子而言,也算是正常。

《紅樓》鏈接: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在大觀園宴罷,賈母又帶了劉姥姥來到櫳翠庵。妙玉的表現,讓人對這位佛門弟子產生了質疑。「妙玉忙接了進去。至院中見花木繁盛,賈母笑道:『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妙玉笑往裡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在同一回里,因為賈母把自己吃剩的半盅茶遞與劉姥姥吃完,正好讓妙玉看到,妙玉之後的言論和行為讓人瞋目。「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臟不要了。……寶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雖然髒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給你,快拿了去罷。』寶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裡和他說話授受去,越發連你也髒了。只交與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了,又道:『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幺兒來河裡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只擱在山門外頭牆根下,別進門來。』寶玉道:『這是自然的。』」


  心理分析:妙玉本是個心性高潔之人,按理說她會睥睨一切世俗之人世俗之事,可從她對待賈母的態度中可以看出妙玉對人情世故極通。她不但能留意到賈母不喝六安茶,還會不著痕迹地拍了賈母的馬屁,獻上含有祝壽之意的「老君眉」,若非平時留心刻意打聽或是觀察,一個吃齋念佛的空門尼姑,怎會在意權貴家族中老太太的喜好呢?她對賈母的關注,對黛玉、寶釵的關注,對寶玉的關注,能看出她時刻在留意著賈府中的一舉一動,只要她關心的人或事都會留意動向,這也可以看出她塵緣未了。在對待劉姥姥的態度上,是最讓讀者不滿意的。大觀園中人其實對劉姥姥也有鄙夷之色,但大家都表現的不是那麼露骨,唯有妙玉對待劉姥姥這個山野村婦極為反感,表現出強烈的憎惡感,甚至只要是劉姥姥沾過的器物、哪怕再珍貴也可以棄置,甚至不惜毀了。這與妙玉有潔癖有一定的關係,但能把這種厭惡表現的如此外露如此明顯,能看出妙玉是個眼中揉不得沙子的人,也可以看出她對下層百姓的蔑視和不齒。這樣一個清水芙蓉般的人兒,最後身入泥淖,卻讓人產不了多少同情心,可能與妙玉對待劉姥姥的態度有關吧。這其實也是佛法里的「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教化對應吧!


4.自命清高,終入風塵

妙玉的難以相處是大家共認的,連黛玉比較孤僻的性格都覺得妙玉「天性怪癖,不好多話」;李紈性格算是好的了,一般人都能與她共處,可李紈也說「我可厭妙玉為人,不想理他」,足見妙玉的難以相與。在對待賈母的態度上,妙玉知道賈母作為賈府里最尊貴的主人,不得不敷衍,但她又不又懶得去浪費自己的時間,所以奉茶之後,就拉著黛玉、寶釵到禪房旁邊的耳房裡吃體己茶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妙玉高傲、不容俗物的清高個性。

《紅樓夢》的續者高鶚給妙玉安排的結局是被強人所擄,這與前面曹雪芹所描寫的不太相符。賈府最後遭火焚應該是最合作者原意的。劉姥姥在行酒令時就不小心一語成讖,「大火燒了毛毛蟲」,而賈府一直被喻為「百足之蟲」;甄士隱家也是在失去女兒之後遭了火災。以賈府那些紈絝子弟日益驕縱,在大觀園中女子一個個出嫁、離去,妙玉被侵襲也是情理之中了,妙玉自命清高又特立獨行,那些好色之徒對她心存惦記,且對她的收藏有覬覦之心,最後逼迫妙玉火燒櫳翠庵,使賈府也落了個「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而她一個弱女子在男權社會中是無法生存的,她自己又不甘心「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愿」。曾經似清水芙蓉且有潔癖的妙玉,最終還是鬥不過社會這個大染缸,終是淪落風塵,落入淖泥了。

《紅樓》鏈接:在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里,一身自視清高的妙玉反被強人所劫,終遭玷污。「只見一個人拿著明晃晃的刀進來。此時妙玉心中卻是明白,只不能動,想是要殺自己,索性橫了心,倒也不怕。那知那個人把刀插在背後,騰出手來將妙玉輕輕的抱起,輕薄了一會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此時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可憐一個極潔極凈的女兒,被這強盜的悶香熏住,由著他掇弄了去了。……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還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難妄擬。」


  心理分析:妙玉曾經的清高那是真清高,沒有絲毫的做作,在她的意識里,她看不上的人是入不了她的法眼的。而她自視能與她厚交的也不過是黛玉、寶釵、湘雲和寶玉了。其餘人等,哪怕是貴為賈府里最高統治者的賈母,對於她而言,也只是敷衍而已。最後,她所依託的賈府樹倒猢猻散,而她心儀的寶玉也心死出家,這對她的打擊是雙重的;更兼賈家裡那些好色之徒對她不時騷擾,讓她更是不勝其煩。妙玉「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她選擇了一把大火把賈府送上了絕路,而她自己也選擇了成為青樓花魁,這也與妙玉個性高傲爭強好勝有關。

《紅樓》中眾多的女子,在那個男權的社會中都是弱勢群體,而妙玉這樣既離家索居又寄人籬下的出家人,更是受欺凌受侵擾的對象。妙玉只能以自己的冷艷對抗外部的強權,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只是在對待比她更不幸的下層群眾的態度上,她就顯得有些冷酷無情了。

妙玉作為一個出家人,終是六根未凈,她還能顧忌塵世間的人情世故,還沒有徹底斬斷情緣,對寶玉那份淡淡的情愫,都與她自己的身份不大相符。只是無論妙玉怎樣想要擺脫社會帶給她的不幸,哪怕是遁入空門想了卻塵緣,可最終還是被無情的社會逼迫著走上了風塵之途,這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妙玉的悲劇是她個人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妙質高潔遁空門,

玉潤冰晶最通靈。

清心寡欲遠塵世,

高山流水少知音。

同心有意思不得,

流水落花兩無情。

合離聚散皆天意,

污泥濁水與風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綻放在牆角里的生命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人本脆弱,歷事煉心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