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每當我生病,就跟觀世音菩薩發願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每當我生病,就跟觀世音菩薩發願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禮佛拜懺

中恕

講於2011年6月14日萬佛城大殿

摘自《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月刊 第495期

這次我不能參加全程的禮拜萬佛懺,但每拜一尊佛,都感到法喜充滿,因為我深信十方諸佛都在放光加被我們。十分感恩諸佛菩薩的慈悲,憐憫攝受,才有今天的我。我深刻體會到修行是在日常生活(如,穿衣吃飯、言談、運作洗掃)中。如果沒在當下用好功夫,那就是當面錯過,浪費光陰。應該如何在當下用功呢?就是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夠盡心竭力,儘力而為。

我在廚房做工,三句不離米油鹽。好像齋堂,一些白色桌子,兩年前很新很乾凈,不知不覺有很多污垢。在法會期間及法會之後,居士都幫忙清潔打掃。經過兩三次的清潔,但我始終還是不相信那桌子上的塵垢不能去除。就拿了布及水,無非是多用些力氣,就把塵垢清除了,使桌子恢復原樣。修行、改過,亦復如是。能用一點心力,心裏面的塵垢才能去除。有些人做事馬馬虎虎,只要做了就算了,有沒有徹底做好,佛才知道。粗的,我們能夠察覺到行為;那細的,就能察覺到心念。如果能夠這樣修行,才是下功夫。

禮懺事儀,教導我們發願、迴向。願以禮佛功德迴向;願滿足諸波羅蜜行;願學習過去、現在、未來諸菩薩修行大舍,破胸出心施與眾生,舍六根、舍骨髓,為求法故,入大火坑。今天,只不過布施勞力、精神,我們都捨不得,如何能夠談到大舍?滿足諸波羅蜜,並非念念懺文就能滿足,而是要真正去做,以歡喜心、柔軟心、堅固心去做。還要以信心、慈悲心、大舍心、無有疲厭心,知諸經論,善解世間法;慚愧心,堅固力,供養諸佛,依教修行。這樣,心才能住到道上。

《華嚴經?十地品》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持。想要滿足諸波羅蜜,不妨先研究明白〈十地品〉,真正去實行,才會得到智慧,得到圓解。想想諸佛菩薩,是為法忘軀;而我們是為軀忘法。有人說:「我心有餘而力不足,報身弱,體弱多病,有很多困難。」那我自己也是,怎麼樣來克服呢?

我和我阿姨,同樣有藥物過敏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死人。阿姨在二十歲左右時,被打一針,馬上口吐白沫,倒在醫院診所門口,一命嗚呼。我十七歲時,亦不知情被打一針,那麼命大,僥倖殘存,但是免疫力(功能)很差。過去一生病,或者是感冒,就要躺著半個月,沒有力氣下床,或者吃東西。有人在我身邊咳嗽,就會被感染。每當我生病,就跟觀世音菩薩發願,只要能健康,我願意做事,幫助道場。原本我好逸惡勞,果然身體好轉,再也不敢再懈怠。

現代人生活在恐懼不安當中:第一個就是癌症的死亡;第二個就是食物中毒,食物桿菌或者是動物流感、蚊蟲、鼠疫等傳染病。無非是害怕死亡。有一天,倒了奶茶喝,旁邊的人問我:「你怎麼敢喝?那奶茶,有人不喝又倒回去,難道你不怕傳染病?」我回答:「不怕,只要自性無三毒,那外毒是不會相應的。」我喝了,到現在還在這裡好好的。如果能夠將世間法轉為出世法,會有快樂的修行生活。我們要深信佛法是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力量。

如果發菩提心,饒益眾生,若不幸死了,那也是快樂的事;就算長命百歲,而活在恐懼不安當中,那不也是苦嗎?

最後的結論,真正的懺悔就是要改過自新,隨時隨地都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是不是合乎六大宗旨,是不是合乎十善業。

六祖大師教我們,無相懺悔能夠滅三世罪,令三業清凈。他說:「我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都不被愚迷、驕狂、嫉妒所染,從前這些所有惡業,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這個又跟懺悔偈頌「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一樣的意思。萬法從心起,心伏罪滅;心識起,就在輪迴當中。

有人說:「你說這麼多,那你自己呢?」我還在煩惱的中流,但有少許的相應,少許的歡喜心,所以今天提出來和大家分享。修行最大的困難,就是接受別人批評,若能歡喜接受改進,那才是真禮懺。有人不歡喜在廚房做工,害怕人罵;又有人歡喜在廚房做工,歡喜人讚歎。這兩個都是人我心。如果能夠將人我心懺悔清凈,那才算真正立功立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悲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在廟裡做這種事,罪是最大!
不信〈大悲咒〉的人,永遠失去應得的最大利益

TAG:大悲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