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之都——鹽城

文化之都——鹽城

就這樣走走停停

鹽城的歷史文化底蘊

這裡曾上演過波譎雲詭的歷史劇情,西漢武帝時期,建立鹽瀆縣,當時這裡遍地皆為煮鹽場。東晉時期更名為鹽城縣,「鹽城」之名使用至今。以「環城皆鹽場」而聞名。

另一方面,鹽城又每每成為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見證者,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淮劇都起源於此,近代的戴寶雨、梁廣友、謝長鈺等人都曾與之結下不解之緣。

△淮劇

公元2世紀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

本土傳統文化形成積澱

公元2世紀,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誕生於廣陵射陽(今屬鹽城市鹽都區)。

施耐庵,公元1296年生於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撰寫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民國時期,新四軍與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

1938年3月30日,日機首次對鹽城進行狂轟濫炸。4月26日,鹽城淪陷,日軍進入鹽城,一路搶劫財物、屠殺平民……鹽城市濱海縣,一座一米見方的黑色大理石碑靜靜安放,碑身鐫刻著3個大字:雪恥碑。「雪恥碑」背後,是發生在1938年的日軍燒村慘案。

1947年10月底鹽城獲得解放,1948年上半年全鹽阜區回到了人民懷抱,又成為解放戰爭的大後方,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

▲April 16, 2016

▼May 22, 2017

▲April 16, 2017

▼May 22, 2017

△新四軍紀念館

新中國成立後

經濟迅速發展 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

1978年12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從此,社會主義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地處東部沿海的鹽城也掀開了新的歷史一頁。

△經濟開發區

2006年以後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生態保護區

Dafeng elk ecologicalprotection area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佔地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保護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大豐麋鹿生態保護區

鹽城見證多元文化融入原有文化的過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及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相關要求,全國範圍內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徵集保護工作。目前,鹽城的「董永傳說」、淮劇、建湖雜技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三者和老虎鞋一起,又被收入江蘇省「非遺」保護名錄。

△文化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鹽師法政團總支 的精彩文章:

TAG:鹽師法政團總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