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王朝》中此人結局凄涼,但歷史上康熙視他為知己,如同朋友

《康熙王朝》中此人結局凄涼,但歷史上康熙視他為知己,如同朋友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康熙近臣中的一個核心人物,他夾雜於明珠與索額圖的黨爭之間不能自拔,最終獲罪,在康熙帝親政噶爾丹的過程中,李光地被開釋官復原職,但終因扳倒明珠和索額圖兩黨,以及禍及皇室親情而被康熙貶為台澎知縣。

歷史上的李光地和電視劇中的反差很大,李光地其人在康熙一朝尤為獲寵,他不僅獲得了「三賜御匾」的殊榮,還被康熙帝視為「朋友」,引為「知己」,成為最受信任的漢臣。

李光地是康熙九年(1670年)二甲第二名進士,隨後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三年後,李光地省親回到故里福建安溪,適逢三藩之亂爆發,靖南王耿精忠聞聽李光地素有才能,便想將其招納,但是李光地以父親病重為由,拒絕了耿精忠後藏匿了起來。

在平定三藩的過程中,李光地身在福建很快掌握了前線的軍情,他與好友陳夢蕾一起上書康熙帝,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軍事情報,並建議朝廷主力進入福建。此舉深受康熙讚賞,並下令參照李光地的提議部署破敵方略。李光地也因此被破格提拔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在後來的收復台灣的大業中,李光地再次立功,得到康熙帝的認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李光地以母親生病為由乞歸,次年回京,授翰林院掌院學士,三十三年(1694年)任順天學政,時母親病逝,李光地奏請回鄉奔喪,康熙帝卻以「學政關係緊要」為由不準,後來李光地幾次乞假為母守孝,康熙都捨不得放行。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光地被任命為直隸巡撫,在任上,李光地專註於治河,僅用了十個月就完成了子牙河工程。一定後,李光地又接手永定河治理工程,他日夜操勞,每天親自巡察工地,敦促工匠們趕工,原本預計一年的工期,李光地用了40天就完成了,康熙得知後,特賜李光地一塊匾額「夙志澄清」。

在直隸巡撫任上,李光地的確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曾上奏朝廷赦免百姓「偷墾之罪」,從一定程度上革除了清初圈地的弊端,保證了百姓耕種田地的權利。同時他還設立了常平倉,在災荒之年賑濟百姓,上書減免賦稅,廢除了「十家連坐法」、「凌遲」、「滅族」等酷刑峻法。

由於李光地治理地方政績卓著,後累遷至吏部尚書,拜文淵閣大學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賜御匾,上書「夾輔高風」,兩年後,康熙帝第三次賜李光地「謨明弼諧」的御匾。

康熙帝與李光地的關係,一言以蔽之,可謂「情雖君臣,義同朋友」。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康熙帝都習慣徵求李光地的意見,而且多採納之。甚至在廢立太子這樣敏感的大事上,康熙帝也參考了李光地的意見,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復立廢太子胤礽。

儘管李光地深受信任,為官為學都有突出的成績,但是他身上同樣也有污點,在他為官的大半生中,參奏彈劾之聲不斷於耳。早在三藩之亂時,他出賣摯友陳夢蕾,將兩人共謀的平定大計據為己有;後來母親去世時,李光地不回籍奔喪,違背孝道,貪念官職等等。

可是,這些非議並沒有動搖康熙帝對他的信任,而且康熙帝還時常為李光地澄清,向群臣解釋說:「光地並非不孝或貪念官職,他曾多次請辭官,只是朕不允罷了。」

李光地晚年多病,曾患有惡瘡、疥毒,幾乎不能行動,他多次乞歸故里都被康熙帝拒絕,康熙帝對李光地關懷備至,時常賜葯,甚至還親自指導治療方法。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病逝,康熙帝聞訊深為悲痛地說:「朕知之(李光地)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亦無有過於光地者」,意思就是說最了解他的人就是李光地。李光地的一生有功也有罵名,但客觀地講,他的功大於過,其正面影響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家族曾被美國視為皇室,受無數人追捧,其成員卻一個個離奇死亡
在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派專機送來一面國旗,而且上面僅有31顆星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