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多次拒絕高官厚祿,建國後,因為周總理的一句話,決定出山

此人多次拒絕高官厚祿,建國後,因為周總理的一句話,決定出山

古往今來,大部分人畢生的追求就是功名利祿,說是趨之若鶩也不為過,雖說有一些淡泊名利之人,但往往都是經歷了大起大落才有這種超凡脫俗的心態。權利足矣讓人瘋狂,可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老先生,在他70歲以前,幾乎從未擔任過任何官職,而在七十一歲那年,因為周總理的一句話,決定出山,當過政務院副總理兼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官至副國級。他就是黃炎培,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他傳奇的一生。

1878年10月1日(清光緒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川沙鎮內史第,早年父母雙亡。1899年時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2年後又中江南鄉試舉人,1903年返鄉興辦小學堂。

黃炎培清名是「不做官」

黃炎培是名副其實的跨世紀老人,雖然他出生於光緒年間,但渾身上下並沒有一點迂腐之氣,在辛亥革命錢,他就投身學校,教書育人,希望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多拯救一些人才,在辛亥革命之後,黃炎培更是聯繫社會各界人事一同創造了中華職業教育社,隨後被委任於教育總長,但他拒絕就職,黃炎培認為「做教育這件事並不是沖著當官去的。

為此,袁世凱借題發揮,送給他八個字說:「與官不做,遇事生風。」「誰仁誰暴終須問,那許西山托採薇」,這是他自明心跡的詩句,也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其實不是不做,只是不願與惡人為伍,不願為強權服務。隨後,黃炎培在上海、南京、廈門都建立了很多高校,就連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都是他的學生,由此可見他在教育界的地位。

不當官,並不代表不做事

抗日戰爭爆發後,黃炎培積极參与抗日救國運動中,他創辦救國刊物,宣傳愛國主義,1939年11月,他就與梁漱溟、章伯鈞等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3月,他與張瀾、羅隆基、冷遹等人在重慶成立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並任中央常委會主席。1945年秋冬之間,他又與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等籌組了民主建國會,開創了中國政黨建設的新局面。他也因此成為兩個民主黨派的創始人和領導者,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為救國,他在民間開展募捐工作,黃炎培曾六下南洋,遊說華僑,為國家募得巨款,但他依舊是兩袖清風。困境時,他還曾賣字為生。黃炎培去世後,沒有一份家產,沒有一所房子,有的就是不斂財的清名。抗戰期間,雖然他年事已高,但他用自己的力量在全民禦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親自登門拜訪肯定出山

1949年建國時,黃炎培已經71歲高齡了,此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於是,周總理親自去黃炎培家中看望,希望他能出山,擔任政府公職,黃炎培一再表示:「周公啊,1946年我才68歲,已覺得年紀老了,如今72歲了,還能做官嗎?」周總理對這位比自己大20歲的老人滿是敬意的說:「此公職不同於舊社會的官,現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隨後,黃炎培因周總理的這句話,動搖了,決意出山,建國後,黃炎培歷任政務院(國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副國級)﹑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中國民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黃老一生憂國憂民,在此,向黃老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矢志卜漁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為什麼那麼痛恨別人稱他「弼馬溫」,只因得知真相

TAG:矢志卜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