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志寧:除了「大夏校花」「王伯群之妻」,更是獨立女性

保志寧:除了「大夏校花」「王伯群之妻」,更是獨立女性

位於上海愚園路1136號的上海市長寧區少年宮是上海經典老洋房。被譽為民國時期「十大校花」的保志寧曾是這裡的女主人。她在上個世紀30年代與大夏大學校長王伯群的婚姻轟動了整個上海灘。

今年是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的前身)建校94周年,也是王伯群誕辰123周年。1月,華東師範大學檔案館館長湯濤所著《海上名媛保志寧回憶錄》作為華東師大文化建設資助項目成果之一出版。

從「研究王伯群」到「研究保志寧」

1924年,王伯群在上海創辦大夏大學,並擔任大夏大學董事長和校長。他把這所大學發展成為民國時期著名的私立綜合性大學,有「東方哥倫比亞大學」之稱。

2015年,湯濤主編的《王伯群與大夏大學》公開出版。這本書收錄了王伯群自1924年至1944年執掌大夏大學期間所形成的書信、文稿、公函、布告、會議紀要等多種原始檔案,從辦學思想、經費籌募、教師聘任、學生管理、學校總務等方面,展示其治校理念、教育實踐。

不過,讀者在網上搜索到的有關王伯群的信息,多是80餘年來廣為流傳的「王保婚姻」之軼聞。坊間流傳「大夏校花」保志寧嫁於王之前,提出過三個條件:第一,贈其嫁妝10萬元;其二,婚後供其出洋留學;其三,為其購置一幢花園別墅。這三個條件被《生活》周刊等媒體報道後,經《大公報》演繹,眾人推定王有貪腐之行為。

「1931年底,王伯群辭去交通部長,更引起社會一片嘩然。」湯濤說,當時人們稱王伯群是「娶了一個美女,造了一幢豪宅,丟了一個官職」 。

1930年代,王伯群(二排站立者右九)與保志寧(前排坐者中)和大夏大學教職員工合影

但在對相關檔案史料進行爬梳和考證後,湯濤發現王伯群辭任部長一職其實和國民政府改組有關,與涉嫌貪腐無涉。至於王伯群何來資金建花園洋樓?湯濤認為這與王伯群的理財能力密切相關。

「他的另一個身份往往被大家所忽視,即出身於名門望族,身家顯赫。其研究生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精通商理,長於銀行、公司、媒體和字畫等投資。1923年起,先後發起成立上海嶺南銀行,投資入股上海銀行、浙江實業銀行、廣東銀行,投資《時事新報》《晶報》等媒體,投資入股上海電車公司、祥新麵粉廠等公司。 1937年,大夏西遷貴州後,王伯群先後發起成立兩岸川鹽運銷處、建國銀行、聚康銀行、聚康公司和利民公司等,並擔任董事長,發展西南經濟,確保大夏辦學經費所需。」

2016年春,王伯群、保志寧長子、八十三歲高齡的王德輔專程從美國回到國內。他向湯濤說起,《王伯群與大夏大學》再現了父親與大夏大學的一段歷史,若能有本回憶錄再現母親與父親過去的那段往事,亦算是對父母、對家族、對母校和對歷史的一個總結和交代。

在第二次見面時,王德輔還把父母遺留的中英文材料、筆記、錄音、日記、書信和照片等珍藏資料擺在湯濤面前,供其創作參考之用。

在翻閱資料時,湯濤發現保志寧作為國民政府高級官員的夫人,回憶中隨便敘及或一筆帶過的事情往往都是驚爆於民國期間生髮的大事件,比如王伯群親歷的「孫鳳鳴刺殺汪精衛」現場。

「這本回憶錄是一個人的回憶錄,也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還是一所大學的校史。我更希望它能為研究民國時期的大學、高層政治生態、社會世態和家族變遷史,提供一份個案參考。」湯濤說。

1927年,保志寧(左)初入大學時與同學合影

從「高官夫人」到獨立女性

保志寧本人其實也是大夏大學的校友,她就讀於大夏大學社會系並於1930年12月畢業。在大夏副校長歐元懷和三叔保君建的引介下,保志寧於1931年6月與王伯群結為伉儷。

兩人相差26歲、王伯群的身份、保志寧的美貌,使得「王保婚姻」立即成為上海灘甚至全國性的談資。

湯濤研究發現,即使在半個世紀之後的1981年,保志寧對此仍耿耿於懷,「當她首次從美國回到中國,在重慶修葺夫君的墓地時,有人勸她找政府解決問題,她仍然保持高度的警覺。她認為私事就要私辦,公私不要混同,當年伯群先生被抹黑,就是吃了這個虧。」

湯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婚後保志寧並不像宋美齡、陳璧君、沈亦云等夫人那樣熱衷政治,而是更傾心於家庭生活、相夫教子。在日寇入侵上海之前,保志寧的日常是看戲澆花,也僅僅被人們看作「金屋裡的美人」。

但1937年8月後,保志寧隨王伯群西遷貴州,她的能力與擔當盡顯無遺。在貴州,保志寧擔任了四年多的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貴州分會會長。這是一份相當繁雜的工作——籌措經費、尋覓院址、教育管理、醫藥簞食等,樣樣都要費時費力。

在哺育四個孩子的同時,保志寧攏集了李新之、薛岳夫人、何輯五、歐元懷、李德全、王文湘等要人擔任分會理事,建立了貴陽青岩、定番、遵義的桃溪和團溪等四處保育院,還在桐梓縣建立直屬保育院,收養保育1000餘名難童。其中,貴州第一戰時兒童保育院即青岩保育院,先後保育兒童六七百人,為搶救兒童、延續民族生命和抗戰建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而在丈夫王伯群為大夏大學籌謀擘劃、殫精竭慮之際,保志寧也傾情相助。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她擔任大夏校董。1944年是大夏成立二十周年,校方決定在六月一日校慶日熱烈慶祝,並通過舉辦名家書畫展覽義賣、戲劇公演等籌募基金。保志寧就給「民國第一美女」、著名女演員胡蝶寫信,希望胡蝶能來幫忙。

1930年代,王伯群、保志寧夫婦與長子王德輔、長女王德馨。

「從1931年王保結婚到1944年王伯群重慶病逝,保志寧13年的婚姻生活,夫唱婦和,快樂美滿。在這13年的婚姻中,她先後生育了二男四女6個子女。」湯濤感慨,除了「王伯群夫人」這個身份標籤,保志寧更是一位獨立、勇敢、自強的女性。

尤其,1944年王伯群去世後留下了為支撐大夏大學而累積的不少欠款。此前從不管賬的保志寧決定前往美國,重新在商校學習會計。畢業後,保志寧還應聘到一家服裝公司打工,獨自一人撫養子女。

在保志寧的培育下,長子王德輔擔任芝加哥Victor Comptometer公司總裁,管理5000多人的大企業;長女王德馨就職於GE公司;二女兒王德安在舊金山一所大學工作;三女王德楨從陸軍牙科醫院退伍後,就職一家著名公司;四女王德齡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擔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常務執行主席。而保志寧,終身未再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男子駕車試圖衝撞法國士兵後逃逸:無人受傷,追捕已展開
韓國前總統如何避免入獄?韓媒說只有這一種途徑……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