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造車新時代,G7要生產自動駕駛卡車順便「改造」物流行業

造車新時代,G7要生產自動駕駛卡車順便「改造」物流行業

文 | GentlemanZ

編輯、採訪 | 張嫣

有這樣一個讓人驚出一身冷汗的數字:在一天當中,行駛在路上的卡車司機,閉眼超過3秒的時間,超過26944次。

一輛總重6、70噸的貨車跑在高速上,而司機卻閉著眼睛超過3秒,危險似乎近在眼前。這時候,裝上了G7駕駛員監測系統的卡車會發出警告,提醒司機:你已經處在疲勞駕駛狀態。這是G7智能車隊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產品:安全機器人。

成立8年至今,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如今的G7稱自己為「智慧物聯網公司」。

它所打造的智能車隊管理系統服務物流企業超過5萬家,連接車輛超過60萬台。「如果說過去15年或20年的互聯網主要是解決人跟人之間的問題,後面的5年到10年一個很大的領域是要解決人跟物體、人跟設備之間的關係問題。」在採訪中G7總裁馬喆人如是告訴36氪。


通過為平台上這60萬輛貨車配備各種感測器,G7把這些車輛變成了一個個智能終端,車輛支持實時向G7後台反饋數據。

車輛位置、速度、行駛線路、行駛狀況、進出區域、停留時間、油耗、司機駕駛行為、司機考勤、貨物溫度、貨物裝卸等跟物流運輸和行車安全強相關的數據都可以在G7後台實時感知到。

上面這些數據有著大量的價值,G7用它們做了幾個產品,分別叫做安全機器人、調度機器人和財務機器人。

安全機器人:為了降低事故率,很多物流公司會給車隊安裝攝像頭,安全員會在監控室通過攝像頭傳回的視頻遠程判斷行車速度、駕駛員注意力是否集中、前方路況等,一旦異常立即提醒司機,避免潛在危險。

相對人類安全員始終存在無法長期集中注意力的問題,G7的安全機器人可以7×24小時實時監控大屏幕上的每一輛車,通過AI演算法不斷的檢測+判斷,前方路況是否異常,司機低頭、閉眼是否疲勞駕駛。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翟學魂透露,應用機器人的車隊事故率降低了75%。

調度機器人:物流行業非常強調準點,這很好理解。比如說生鮮、快遞的準時,直接與電商的產品品質、用戶滿意度掛鉤,更別提像危化品、醫藥等品類了。所以調度員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職位,調度員的問題在於單個調度員可支持的調度規模有明顯的瓶頸,而調度機器人依據大數據在大幅減少調度員的同時,可以從更宏觀的層面通過AI演算法調度運力、高效匹配供需兩端。

財務機器人:財務機器人比較好理解,一趟運輸跑下來多少油費、多少過路費、司機工資、其他成本……不同路段、不同貨物的資費模型都不一樣。而財務機器人的作用就是自動統計所有成本支出,供物流公司做比對、結算和支付。

安全機器人,降低事故率;調度機器人,提升供需匹配效率;財務機器人,提升效率。如果一家物流公司全面應用機器人,對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又是疊加的。比如說車隊剛出發行至某路段就遭遇堵車,安全機器人將延遲反饋給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同步給貨主;貨主提前獲知車隊出現延遲,可以優先處理這個問題,將損失降至最低;財務機器人會全程自動統計由此造成的額外成本。

僅憑物聯網數據+AI演算法,G7已經對推動貨運行業的效率出現顯著的改進。G7做對了兩件事,第一,收集物聯網數據的攝像頭和各類感測器行業已經高度成熟,不存在自動駕駛汽車感測器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推廣的問題;第二,無論是駕駛員疲勞檢測還是車隊供需調度演算法都有商業化案例,雖有改進空間但無落地難度。

圖片來自G7官網

物聯網數據+AI+的財務統計軟體,讓G7面對相對原始的貨運行業展現出近乎攻城拔寨的勢頭。京東、順豐、蘇寧、國美、亞馬遜、長安民生(全球第三大汽車物流集團)都是G7的客戶,G7物聯網平台上連接了超60萬輛卡車。


G7總裁馬喆人說G7本質上是一家技術公司,深耕技術也讓G7嘗到了一點甜頭。站在自動駕駛技術變革行業的當口,G7打算從軟體到硬體,生產智能卡車。

目前的感測器都是後裝,之後的智能卡車在設計之初就考慮感測器合理布局。此外,基於大數據的挖掘幫助車廠優化車輛結構的設計和工況的設計;在規模化運營體系下,優化商用車輛沿著全運輸線路網路的調配能力。

今年4月,G7聯合蔚來資本、普洛斯成立了由G7控股的新公司,致力於研發「自動駕駛新能源智能重型卡車」。蔚來資本投資了Momenta、容百鋰電等諸多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公司,還與長安、廣汽等達成了合作。而普洛斯是中國最大的物流基地運營商,毫無疑問,這兩家合作夥伴會在G7的卡車落地中提供可能的資源支持。

產業鏈的下游,還是普洛斯。G7與普洛斯成立了合資公司「際鏈」,把倉庫物聯網化,給倉庫門、園區入口、月台、起重機、各種工業設備都配備感測器和軟體系統實現自動化。

盤點一下G7的競爭優勢,它的每一個點,幾乎都有對標企業。單揀出調度機器人,就是貨運版的滴滴——當然了,滴滴平台上的用戶是司機與消費者;G7的服務則是以物流企業為整體;調度+財務機器人,就是Uber去年推出的UberFreight項目;安全+調度+財務機器人產品組合,與特斯拉推出的Semi Trunk電動卡車及配套系統如出一轍,區別在於特斯拉要到2019年才能量產,而G7通過後裝的形式已經成功將之商業化。

一個細節,特斯拉研發純電動半掛可以理解,但上面G7也致力於研發「自動駕駛新能源智能重型卡車」,這是為什麼?

翟學魂透露了一個資費模型:假設一台卡車的營收為100萬/年的話,大概需要支付20+萬的人力成本、接近30萬燃料成本、30萬左右其他成本。而電動車的燃料成本是明顯低於燃油車的。結合研發「新能源卡車」換個角度看,G7所有的布局都是圍繞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來的。

車和家CEO李想講過一句話:TCO是貨運和出行第一定律。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即總擁有成本,包括產品採購到後期使用、維護的成本。以貨運車隊為例,TCO包括車輛購置成本、車險、燃料成本、保養維護成本、人力成本等。

G7的安全+調度+財務機器人組合,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參與設計、製造卡車,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對物流倉庫升級,同樣是為了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公司,在最近兩年連續獲得騰訊、淡馬錫、國開金融和普洛斯這種頂級互聯網巨頭、財團和行業巨頭的投資。包括G7總裁馬喆人,此前是騰訊車聯網、地圖和自動駕駛業務的副總裁。

在G7成立之初兜售面向車隊管理的SaaS服務階段,它並沒有展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直到近兩年開始重研發、重技術,以合理的感測器硬體輔以AI演算法,公司才開始快速發展。

G7的故事還在繼續,它值得互聯網人思考。前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說過,對於AI來說,每個傳統行業都存在著大量的機會。互聯網公司不必盯著新零售、共享出行、自動駕駛這些白熱化的賽道鏖戰,任何一個傳統行業+AI都有改造升級的可能。

G7對物流行業的改造就是明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巴西將法幣代幣化,意在提高金融交易透明度
戴森新旗艦吸塵器 Cyclone V10,背後有個心理學小把戲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