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院物流機器人:你從哪裡來?

醫院物流機器人:你從哪裡來?

導讀

作為國家人工智慧標準總體組全權會員單位,上海木爺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諾亞」醫院物流機器人一次運輸的最大負重可以達到300公斤,並且完全可以避讓行人,不會撞到人。

一款外形有幾分可愛,動作有些拘謹的醫院物流機器人,在醫院川流不息的人流中默默行走,執行著「主人」下達的運送物品的指令,主人可能是醫生、護士、藥劑師,也可能是一名醫院的清潔工,運送的物品可能是藥品、耗材,也可能是醫療廢棄物。這樣的場景,已經不再停留於科幻片,而是正在走入我們真實世界的場景。

2017年10月,由國家人工智慧標準總體組全權會員單位——上海木爺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諾亞」醫院物流機器人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投入試運行,用於運送標本、靜脈藥物、醫療包、醫療器械、被服、餐飲、耗材等物資。近日,上海木爺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蔣化冰接受了HIT專家網的獨家專訪。初見蔣化冰,挽著袖管,露著結實的胳膊,應該是長期練習太極拳的緣故。而早已聽說,曾任華為手機終端產品線總裁的他,人稱「蔣校長」。


殊不知,蔣化冰可謂華為手機第一人。

2002年,身在華為無線部門的蔣化冰被公司任命去組建華為手機產品線。對於一直從事電信交換設備和企業網路產品的華為來說,這顯然是一次重大挑戰和轉變,蔣化冰欣然領命。「當時,我在華為無線的職位是3G基站部門的副總,算是比較高的位置了。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去做手機業務。」蔣化冰說,「我當年是有勇氣和興趣去做手機的,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它。」

憑著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幹勁,蔣化冰將華為手機產品線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到2010年,蔣化冰管理3000人,並將手機業務做到60億美元。「我們在華為內部做手機比外部還要困難,在大樹下面長出小草是很難的,當然好處就是財務方面不用擔心。這個經歷讓我收穫特別大。」蔣化冰認為,「抓住趨勢,順著趨勢走,能夠做出很大的事情。」

2012年12月,蔣化冰調任華為海外做銷售已有一年半時,回國體檢,被查出肺部有個結節,遂動了手術。而華為有45歲退休的機制,蔣化冰因為重大貢獻和手術被公司特批提前3年退休,開始治病修養。

上海木爺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蔣化冰

2013年7月,僅休息了半年的蔣化冰重新找到了事業的方向,這個方向的靈感卻是來源於「夢境」,有一天他夢到了機器人。「我覺得這個方向不錯。這相當於手機的延續嘛,手機上再加個輪子,就有了機器人雛形。」蔣化冰的創業靈感來了。很快,經過審慎的調研分析,他判斷機器人絕對是個趨勢,會有大發展,儘管當時還沒有真正地發展起來。

2014年,蔣化冰動了創業的念頭。同年9月,上海木爺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核心團隊均來自世界500強公司,在產品研發和運營管理方面有豐富經驗。


木爺機器人是國內最早一波做機器人的,與眾不同的是,這家創業企業從誕生之時,在行事風格上就植入了「華為基因」。

首先,技術上投入很大。目前研發團隊有近百人,研發人數占公司人數的70%以上,而且有近50個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目前公司原創核心專利已超過200項,涉及導航避障技術、人形仿生設計、電磁輻射抗干擾設計、智能語音交互、智能視覺技術、人格化系統等多個方面,並能實現多台機器人同時工作。

其次,木爺機器人擁有自己的工廠,並且是國內首家通過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質檢總局、認監委四部委聯手推行的中國國家機器人認證(CR)產品認證和工廠認證的雙認證企業。

一家創業企業,為什麼從一開始就要擁有重資產、自己做工廠?蔣化冰是這麼想的:機器人的組裝和測試過程非常複雜。同樣一堆元器件,如果外包給第三方組裝,一是很難達到自己要求的組裝質量,自己還得派研發人員去培訓和指導;二是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隱患。「我們的野心比較大,不是說小干一票就走,而是要干大事,整個布局都是比較大的。」蔣化冰憨厚地笑道。

第三,在標準方面,木爺機器人也具備了先發制勝的獨到優勢。2018年1月18日,國家人工智慧標準化總體組、專家諮詢組在京成立,將負責制定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標準。總體組由93家全權成員單位構成,木爺機器人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在這93家全權成員單位中,有9個標準機構、29個科研院所、13所高校和42家企業,會員單位的挑選是非常嚴格的,基本都是大國企,比如:中國電網、工商銀行、人保、華為、中興、BAT等。

「這相當於國家承認了我們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實力,賦予了我們在人工智慧標準制訂方面的投票權。」蔣化冰自豪地說,「某一項標準的投票只要超過三分之二,就能被通過成為國家人工智慧標準。國內有這麼多機構在做人工智慧,但是他們很難影響到國家標準,因為不是成員,沒有這個權利。這是我們的優勢。」

如今醫療行業給蔣化冰最大的感觸是:幾乎言必稱人工智慧。雖然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很多系統來源於海外,但他堅信中國一定會做自己的標準的,或許自身的這一資源優勢可以幫助其他醫療AI企業,合作推進國家層面的醫療人工智慧標準。


說到諾亞醫院物流機器人,蔣化冰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了一段醫院物流機器人的視頻:視頻中的多台機器人在醫院大廳的人群中走走停停,速度不快,但完全可以避讓行人,不會撞到人。

醫院物流機器人的真正難點,就是不要撞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應用場景就特別少,基本上只能在專用區域行走,比如檢驗科內部通道、手術室內部通道。目前諾亞機器人的技術已經能解決這一問題,這一點是其與國外廠商相比的優勢,因為國外一般會有單獨的設備層,機器人不會跟人混在一起。

蔣化冰認為,從本質上說,這一技術跟無人駕駛汽車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具體的應用場景不同。

「一家醫院的物流量是相當大的,比如一家700張床位的醫院,它一天的物流量差不多是20噸。其中有些東西出現差錯是問題不大的,而有些東西則是一絲一毫的差錯都不能有,否則就是致命的。如何減少失誤呢?」蔣化冰分析道,「答案就是:實現物流配送的完全自動化。很多時候人反而會出錯,而機器不會出錯。一旦實現,物流配送自動化就必將成為醫院的一個建設標準,只是說何時實現、誰來實現它而已。」

「我們會針對醫院裡可用的場景分門別類進行產品線和方案的梳理,可以橫著切、縱著切,比如:專門針對傳染病、核輻射、艾滋病、精神病等,總之是越細越好,越結合醫院的實際使用越好。」蔣化冰舉例說,靜脈藥物配置中心(PIVAS)是一個重點應用場景,它對實時性的要求沒那麼高,而且計劃性比較強,運送的東西很重、距離又遠,非常適合機器人運送。諾亞醫院物流機器人一次運輸的最大負重可以達到300公斤。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PIVAS裝載圖

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據測算,在運送標本、靜脈藥物時,一台諾亞機器人的每天工作量相當於能「頂」兩個人;在運送被服、餐飲、耗材等物資時,甚至能替代4個人的工作,還能節約一些其他的人力隱形成本。蔣化冰介紹,廣州市婦兒中心有12個手術室,按每天共完成100台手術計算,「諾亞」在手術室運送醫療包,一年可幫助護士避免奔走1944公里的路程,相當於廣州到北京的距離。

對於醫院比較常見的氣動物流(空氣炮彈),蔣化冰表示:「它有很多局限:如果是新醫院、新大樓,可以安裝專門的通道,實現氣動物流,但在舊大樓內很難新增實現;而且,氣動物流的載重量太小,一次只能運1.5公斤,如果裝在手術室,沒辦法幫助護士拿特別重的醫療器械包。物流機器人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蔣化冰坦言,目前醫院物流機器人在配送過程中,最有挑戰性的就是乘坐電梯,還不能像人一樣機動靈活地選擇乘坐適合的電梯。但他堅信,醫療物流機器人是個新事物,大家接受起來還有個過程。這個過程既有難度、也是機會,關鍵看怎樣把握好機會,只要趨勢是對的,就有大發展。這一幫有技術、有激情、有追求的團隊,他們的志向,就是開啟中國醫院物流機器人的新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T專家網news 的精彩文章:

醫院信息化應全面參與醫學人文精神的重建
心醫國際CEO邰從越:著力探索分級診療的可持續運營服務

TAG:HIT專家網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