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減負」只是一句口號嗎,背後原因敢說嗎?

「減負」只是一句口號嗎,背後原因敢說嗎?

1955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校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但是沒有真正的開始減負政策。而真正的給校園減負,則要從1988年國家教委下發《關於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若干決定》開始。

30年來,從國務院到教育部,曾多次出台減負文件。但是,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校內在減負,校外的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卻發展迅猛。學生減負,越減越重。

那出現這種情況的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本質原因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教育資源有限,必須要通過「高考」的形式來選拔學生進入大學,如果校內減負,反而把孩子的教育交給了社會,讓家長陷入課外培訓的「軍備競賽」中。

中國教育學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的學生規模超過1.37億次。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課外補習已經演變成一場沒有盡頭的競賽。並且,我國中小學生在課外補習時間上已經「領跑全球」,且近年來有不斷延長的趨勢,且補課壓力向小學甚至幼兒園下移。

根據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薛海平的調查研究發現:1、家庭經濟條件越好的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的比例越高;2、學校排名越靠前,學生參與的比例越高;3、成績越好的學生參與課外補習的比例越高。

2018年3月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近年來各種成功學、培訓機構的廣告滿天飛,帶來的結果就是家長的口袋空了、學生的負擔重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亂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規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長需求的理念到處流傳,給家長製造焦慮,給孩子製造負擔,這種現象絕不允許。」

新的一輪關於社會培訓機構行業的嚴格政策出台,比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並依法追究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責任。一些培訓機構主辦的杯賽已經暫停或者取消,比如原定於3月10日舉辦的「華杯賽」決賽表示暫緩舉辦,「學而思杯」也表示今年不再舉辦。

筆者認為,隨著我國的教育資源逐漸豐富,科學有效的教育理念的完善,和國家對我國中小學校學生過重負擔問題的重視,以後的教育將逐步更加科學和人性化。但是,這種文化畢竟已經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好的解決辦法家長和老師以身作則了,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更難,請諸位家長和老師和我們共同直面這個問題,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學習網 的精彩文章:

TAG:機器人學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