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自由生長的街頭塗鴉藝術

自由生長的街頭塗鴉藝術

Created by FY

添加【賜骨·手作】客服

查看更多 文藝豪士必備裝備

關注

說起塗鴉文化,首先不能繞過嘻哈文化。近年熱爆中國嘻哈文化的網綜,把歐美的街頭藝術重新引入大眾視野。而與街舞、饒舌、打碟並稱四大街頭藝術的塗鴉,讓藝術家們在城市一角,肆意洒脫的展示著屬於本土的自由與熱忱,生長出了新的生命與活力。

塗鴉,在義大利語中,本意更貼近為「亂寫」一詞,雖然形象的符號或標誌、圖形也是常見的內容,但文字占的比重仍然很大。通過類似書寫的方式,簡單扼要地表明意圖,而不刻意地去描製成為了塗鴉早期較為明顯的特徵。

隨著人們發現圖畫相對與文字更能體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和其作品的主導思想,圖畫、符號、標誌便反過來壓倒了文字在塗鴉藝術中成為了主導。

要知道藝術的產生總是脫離不了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這些根深於街頭的文化。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本土的塗鴉藝術,正值二戰後美國經濟低迷、社會矛盾突起的時期,人們生活水平貧富差距十分懸殊,這樣的社會狀況自然挑起人們的一些不滿與反叛,從而出現了一些像街頭籃球,街舞,塗鴉,HIP&HOP等街頭文化。這也是美國街頭反叛文化產生的根源。

塗鴉藝術和嘻哈音樂一樣都起源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布朗克斯(Bronx)是紐約唯一一個和美國本土連在一起的街區,也是紐約最窮的街區,一直以來被黑人和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佔領。

最初的布朗克斯,隨處可見的是塗的歪歪扭扭的幫派符號,也可以說是街頭塗鴉的前身;隨著藝術家們加入這個領域,不斷地將設計與藝術靈感注入到這種「符號」之中,這才逐漸將「發泄塗鴉」變成了藝術塗鴉。

後來,真正意義上的塗鴉藝術家大多已和幫派無關,一群有天賦、有熱忱、以及極具表達欲的人們,常年出沒在紐約的黑夜裡,創作著自己的作品,只為讓世人瞥見自己的想法。此時,塗鴉的表現逐漸趨於成熟。而為了和幫派以及頭腦簡單的塗鴉者劃清界限,他們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畫家」(Painter)。

隨著紐約發達的地鐵系統崛起,塗鴉不再只是拘泥於街頭的牆面,它走進了地鐵。此時的塗鴉風格包羅萬千,將世界各地的文化與本土風格交織在一起。70-80年代,紐約的地鐵塗鴉將塗鴉文化帶向了新的黃金時期。

塗鴉文化的風格也歷經了一番演變。早期的塗鴉作者喜好單一色彩,並用非雙關性引用語,如煙縷的符號及「hello」等。接著,藝術家將文字形式的箭矢變化成王冠,讓它戴在頭上以示威嚴。後來,藝術家又開始以高彩度噴漆在地鐵或大街道上書寫自己的名字,載通過強烈的對比色,以達到耀眼、醒目、突出的目的,甚至又以鑲條、斜紋、星形、西洋棋盤或圓點花樣等裝飾,將文字突顯出來。

20世紀70年代中期,塗鴉文化以改變自我的象徵形式出現,內容則大多為卡通影片的英雄人物為主,這些人物常以類似被攻擊、辱罵等一些不尋常的姿勢出現。

而塗鴉作品的背景也越來越複雜,噴漆以及裝置的改良而使其功能及作用發揮到極至,也使塗鴉的藝術性與個性發揮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燃燒的太陽、星星、子彈劃風而過、風景、自畫像、抽象符號等等元素,組合併重生出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新世界。

然而這種對公共設施的任意「塗抹」也並不是都得到大眾的認可,只不過正處在社會各種矛盾問題突發時期的紐約政府,對此暫時無暇顧及,也正因如此,給了整個塗鴉文化快速發展以及壯大的機會。

1982年,電影製作人托尼·西沃爾用攝像機來記錄了當時的塗鴉以及塗鴉畫家們,並把他的記錄拍攝成了一部電影,名為《Style wars》。電影中出現了許多與當時塗鴉場景同名的名字,包括Futura,Dondi,Seen,Kase2,Zephyr,TAKI 183等傳奇。而這部電影不僅記錄了80年代街頭文化的輝煌,也成為了塗鴉文化的一個里程碑。

塗鴉文化也有自己的領袖人物。1980年代,基斯·哈林(Keith Haring)是紐約派藝術家中的傑出代表。他對當時流行的藝術以及極限主義藝術有著強烈的不滿,反而對街頭到處可見的塗鴉藝術和波普藝術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

受到美國波普藝術家湯姆·奧登斯(Tom Otterness)具有卡通角色的歡樂趣味特徵作品《渡渡鳥》的影響,哈林的作品通常充滿了非常歡樂的小人物形象,也有大量的性象徵形象。

他的作品,主題風格明確,線條流暢,還有很強的娛樂感,然而卻常常以「無題」為題。不僅限於塗鴉文化,他的作品形象也被廣泛地應用在服裝、室內裝飾、廣告設計上,可謂是塗鴉文化的「一代宗師」。

塗鴉文化也常遭到人們的兩極討論,有人認為塗鴉不過是一種破壞、污損、瘋狂、侵犯、恐嚇的發泄,而有的人則認為,塗鴉也是頗具美學屬性在其中的,可以釋放個體被壓制的靈魂以及歸還了人們表達自我的權利。

例如,卡吉(John Cage)就認為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塗鴉記號;1974年的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在她出版的《塗鴉的信仰》一書中,把塗鴉的現象看作是對罪惡的工商文明之種族性的反叛,並將它浪漫的解釋為社會自由的無秩序的顯示;藝術評論家蘇勒·加布立克(Suzi Gablik)則認為那是街頭少年渴求新鮮的藝術市場所。

對於城市塗鴉,雖然至今仍有爭論,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依然在城市景觀中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世界上很多著名城市都有一些塗鴉的聚集區,展示著不同文化風格的特色塗鴉,也成了世界各地遊客慕名前往的旅遊勝地。

美國紐約,塗鴉作品主要集中在春天大街、哈林區106街和地鐵。作為塗鴉藝術的發源地,有許多受政府默認的著名塗鴉藝術牆,其中位於春天大街11號的一座建於19世紀的5層庫房建築由於在過去的20年中不斷有塗鴉藝術家在此創作而成為紐約城市塗鴉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英國倫敦,主要集中在倫敦東區、老街地鐵站等,而在倫敦能夠留下的塗鴉作品必定出自大師的手筆,而且題材多樣。其中最有名的塗鴉藝術家是本克西(Banksy),好萊塢名流也對他的作品趨之若鶩,美國女歌星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就曾經花50萬美元購買了這位大師的一幅作品,

法國巴黎,主要集中在地鐵站附近、左岸居民區等,巴黎的街頭塗鴉並不像美國許多塗鴉那樣,多是為了宣洩不滿、表達激進的情緒而創作的,大多數巴黎的街頭塗鴉充滿了藝術美感,一如這座美麗浪漫的都市一般。

一直被認為是刻板國家的德國,也有著無處不在的塗鴉藝術,主要集中在柏林牆遺址、各個公交車站、居民樓外牆等。而德國塗鴉創作者們多愛「自由」的題材。柏林最引人注目的塗鴉牆就是那面記錄德意志民族分裂歷史的著名的柏林牆,據說,當年柏林牆上塗鴉的面積至今仍是「世界之最」,長達20多公里牆面上滿是塗鴉作品。

而在瑞士的日內瓦,在政府的管理下,特定允許的範圍內生長出了年輕人盡情揮灑的塗鴉藝術,集中在伯爾尼街、洛桑街、蘇黎世街等主要街道上的創作有著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同樣成為了城市亮麗的風景。

而東亞地區的塗鴉藝術更是充分展現出了異域文化的變種與衍生。在以動漫文化席捲全球的日本,出現了許多二次元的塗鴉風格藝術,名古屋的街頭塗鴉甚至有了漫畫的特質,卡通人物形象誇張,通常還用誇張的文字來進行註解,有時候這些街頭塗鴉看起來像是連環畫般,充滿了故事情節。

當塗鴉藝術的價值被嗅覺敏銳的商人捕捉後,塗鴉文化也從非主流走入大眾的生活逐漸成為主流藝術的一員。首先最直接的應用即是將塗鴉的圖案印製與各種產品包裝之上,吸引人們的眼球。而由塗鴉文化衍生而出的產品從形式到內容上都似被賦予「生命」一般富有青春活力。

將包含了許多時尚、娛樂精神元素的塗鴉藝術融於產品之中,也將往日的普通的商品賦予了某種精神內核,有很多產品甚至通過「塗鴉」變相的將品牌理念植入消費者的腦中。

當下很多融入塗鴉藝術的產品不勝枚舉,例如時尚品牌將塗鴉藝術運用到香水、粉盒、箱包等包裝設計中, 如CK、Apple Mac、LV等等,不僅如此,服裝產品設計中,Christian Dior及D&G等品牌相繼推出大量塗鴉設計產品,徹底地將這門藝術通俗流行化。

下面讓我們一同欣賞這些

恣意揮灑的塗鴉藝術作品

藝術視角變化莫測,不是唯有嚴肅或所謂正派的視角才可以被評判為高高在上的藝術,自由爛漫振奮人心的創作也有其無窮的魅力。說到底藝術都不過是人們表達的某種觀點,至於如何表現,以及怎樣的表現形式,又有何高下之分呢?殊途同歸,總是那些自由的靈魂讓人感動不已。

本文部分內容 摘自網路 愛好者撰文

感謝 原作者的資料基礎 向原創文章內容者 致敬

【賜骨 · 新媒體】出品

盜版必究

>> 高品直男還應該知道

冶制·系列官方發布!

【賜骨 · 手作】門店 開業啟示

革藝·系列 官方發布!

被大眾期待 · 為小眾服務的【賜骨 · 手作】

什麼樣的東西能取悅你

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諮詢【賜骨 · 手作】客服·新號

淘寶搜索店鋪 賜骨手作

或複製下面淘口令 打開手機淘寶

【賜骨手作】

複製這條信息¥2uAR0qBbmGz¥後打開手淘

[來自超級會員的分享]

賜骨官方淘寶店

https://cigu.taobao.com

關注 屬於你的 Ψ戀物聖經Ψ

進入【賜骨 · 手作】

創始人 微博主頁

更多【賜骨·手作】限量版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好物 的精彩文章:

漂亮的許願星星摺紙,方法簡單還是立體的,你還會折嗎?
舊燈泡做的海洋瓶也能很夢幻哦,把一小片心中的大海裝進燈泡里

TAG:創意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