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改革」與「開放」破解全球分化

用「改革」與「開放」破解全球分化

新京報漫畫/陳冬

管窺天下

中美貿易摩擦在日前的不斷升級後,當下處於拉鋸狀態。

中美貿易摩擦在日前的不斷升級後,當下處於拉鋸狀態。

事實上,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無非是中美實力相對變化帶來的關係相對變化,應對這種關係變化,需要做出長期戰略計劃。一直以來,美國的對外政策都有成套理論和戰略部署,在戰術上亦注重虛實結合。對於發展中、崛起中的我國,需要將自己的短中長期目標釐清,制定相應的戰略和戰術,並根據時局不斷調整。

那麼,應如何調整呢?

深化改革依舊是摩擦之下我國更需堅定的方向。

此次貿易摩擦,實則是從我國貿易的「一較長短」中體現國內經濟結構的長短板究竟在何處。誠然,我國受惠於對外開放政策毋庸置疑,但完全開放市場下可能遭遇的安全危機也在潛伏。這種癥結的形成,並非因不能開放市場,而在於我們對市場化的理解、踐行不夠。正因如此,我國需要積極進行結構性改革,找准市場化精神和邏輯,讓「市場化」向「高質量」行進。

因此,中期來看,我國需要堅持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加快結構性改革、市場化改革的速度、力度、深度、廣度。貿易是一個國家商品、生產的窗口,貿易結構問題體現的是一個國家商品、生產等結構問題。

長期來看,國家競爭力之戰是企業、技術、人才的爭奪戰。無論貿易摩擦走勢如何,但找到自身短板,謀求發展才是大方向。從美國減稅、貿易爭端等意圖看,均是為吸引企業、資金迴流,把技術、人才留在本土,這些才是國力基礎。改革不但需要「放權」,更要用「建制」來規範權力,讓市場更加公開透明,讓個體在公平機制下獲得最大的發展。

事實上,中國對外開放走過40年,不僅在承諾上我國提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而且在行動上,也已不斷推出加快開放的措施。

目前來看,今年中國在放寬市場准入方面將推出幾項有標誌意義的舉措。

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將確保落地,同時會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在製造業方面,目前已基本開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現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下一步將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

在日前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方面。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潮,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路徑,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立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退回自我封閉的孤島。

「中國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正如此次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所強調的,「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畢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破解全球分化、強化合作的真正可行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老闆電器四天市值蒸發百億 董事長夫人精準減持
GDP增長目標6.5%,留深化改革空間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