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界泰斗 人世楷模

學界泰斗 人世楷模

紹興蔡元培故居訪記

江南名城紹興,人傑地靈。

相傳4000年前,大禹治水成功後,曾在會稽山上與諸侯慶功,紹興古稱會稽便由此而來。春秋時期,會稽為越國都城,越王勾踐十年卧薪嘗膽,成就一代霸主偉業。秦時置山陰縣,故紹興又名山陰。隋唐時期,紹興稱越州。公元1130年,宋高宗趙構南渡偏安,越州為南宋臨時都城,次年趙構改元紹興,越州從此名紹興。

如果因為越劇、黃酒和烏篷船,曾讓我對紹興痴迷與神往的話,當我走近紹興時,則為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折服與傾倒。數千年來,這方水土不僅孕育了王充、王羲之、謝安、賀知章、陸遊、徐渭等歷史名人,更培養了秋瑾、徐錫麟、蔡元培、魯迅、馬寅初、竺可楨等近現代傑出人物。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蔡元培故居,坐落在紹興城北的筆飛弄內。

在一個飄著毛毛細雨的午後時分,我獨自一人按圖索驥尋到筆飛弄時,發現它只是一個尋常的小巷落。與盛名而喧囂的魯迅路相比,更加顯得簡樸而寂靜。

蔡元培故居坐北朝南,由門廳、大廳和座樓組成,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蔡元培先生曾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

蔡元培少年喪父,家境維艱,全賴母親周氏勤儉操持。先在叔父蔡銘恩指導下讀《史記》、《漢書》、《文史通義》、《說文通訓定聲》等書,後又師從同縣老秀才王懋修學八股文章及宋明諸儒著述,其勤奮刻苦的精神,常為同學所欽佩、老師所讚賞。1883年,十六歲的蔡元培考中秀才,二十二歲再中舉人,因當年未參加殿試,四年後晉京補殿試,被錄為二甲第三十四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參加散館考試,由庶吉士升補翰林院編修。此時,年僅二十七歲的蔡元培,已是「聲聞當代,朝野爭相結納」的士大夫。

科場的平步青雲,卻絲毫不能慰藉蔡元培面對國家與民族災難深重的憂患與憤懣的心情。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蔡元培在日記中痛切地寫道:「……疆臣跋扈,政府闒茸,外內狼狽,虛疑恫愒,以成煬灶之計,聚鐵鑄錯,一至於此,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也!」如果說此時的蔡元培對清廷還抱有幻想的話,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變」的發生,則讓他對清廷徹底失望。10月間,他「知清廷之不足為,革命之不可已,乃浩然棄官歸里,主持教育,以啟發民智」,從此開始教育救國與反清革命的事業。

我無意深析蔡元培從封建士大夫嬗變為民主革命家的人生軌跡。綜觀近代中國,既是一個令民族充滿屈辱的時代,又是一個讓仁人志士熱血沸騰的時代——必將自覺或不自覺地投身到一場以拯救民族與國家為己任的偉大事業中,無論這個事業將受到多大的阻力與挫折,無論實現這個事業須付出多大的代價與犧牲。

1917年新年伊始,年已五十的蔡元培抱定「吾人苟切實從教育著手,未嘗不可使吾國轉危為安」的信念,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如一縷春風吹進這座校政腐敗、學術陳腐的學府。他推行「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不僅聘請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劉半農、魯迅等一些新派學者任教,同時又延攬辜鴻銘、劉師培、黃侃、崔適、陳漢章等思想保守的學術專家,讓各派學者在學術上各抒己見、自由發展,開創了學術民主的新風,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搖籃。先有蔡元培,後有北大。此說,不為過也。

二十世紀初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中國近代教育史和留學史上光輝的一頁。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便利了許多無力出國求學的青年,使他們能以半工半讀的方法到法國留學,接受西方科學文化知識,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對社會進步和發展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不僅是勤工儉學運動的力行者,也是勤工儉學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1907年,蔡元培去德國留學,便是半工半讀完成的。1916年3月,蔡元培和李石曾、吳玉章、汪精衛等,與法國巴黎大學教授歐樂、眾議員穆代在巴黎發起組織了華法教育會,並擔任中方的會長。蔡元培認為「人類事業最普通最悠久者,莫過於教育」,華法教育會的成立,為將法國文化科學介紹給中國教育界「開一新紀元」。在蔡元培等人的主持下,華法教育會在溝通中法文化的同時,還做了兩件事:一是從國內招收華工,二是在法國開辦華工學校,從而開創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917年蔡元培回國出任北大校長後,仍然擔任華法教育會的會長,繼續領導和組織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五四運動後,留法勤工儉學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廣泛的群眾性運動,吸引了大批追求革命和進步的知識青年。到1921年,在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已達一千七百多人,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學習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成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共產主義戰士,如周恩來、蔡和森、向警予、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王若飛、李富春、蔡暢等等,對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吳玉章後來在《紀念蔡孑民先生》一文中,論及勤工儉學對中國社會與革命的影響時,便說「這也應歸功於孑民先生倡導勤工儉學之力。」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三省,抗日救國成為全國各階層人民的一致要求。蔣介石政府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對外妥協屈服,對內壓迫人民,踐踏民主,無視人權,將千千萬萬的革命者和愛國人士投入監牢、任意殺害。蔣介石的種種反革命行為,不僅讓蔡元培看清蔣的面目,也促使他走上反蔣和同情革命的道路。1932年年底,蔡元培和宋慶齡、楊杏佛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成為他公開反對蔣介石獨裁政府和同情革命的重要標誌。營救政治犯,是民權保障同盟的主要任務。民權保障同盟不僅成功援救過許德珩(北大教授)等愛國民主人士,還積極營救過廖承志、陳賡、丁玲、朱宜權等共產黨人。

1934年,蔡元培一次去南京,汪精衛設宴邀請。席間,蔡元培語重心長地對汪清衛說:「關於中日的事,我們應該堅定,應該以大無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們抵抗,我們的後輩也抵抗,中國一定有出路。」言時,老淚縱流,舉座無不為之感動。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因病逝世於香港,毛澤東同志聞訊後,即以個人名義由延安發出唁電,唁電中高度評介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人之生存為義務而不為權利。」蔡元培一生清風亮節,無論高居教育總長顯位,還是身任北大校長要職,始終廉潔自守,一塵不染,晚年甚至連一所屬於自己的住房都沒有,其道德情操與學術思想,同為世人欽仰。

在故居的大廳里,我遇到兩位不同尋常的遊客,一位中年婦女和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太太。在後來的交談中,得知她們是一對從鄭州來的母女,老太太已八十高齡,上午剛到紹興,下午便來故居。女兒告訴我,蔡元培先生是母親一生中最敬佩的人。女兒說這話的時候,老太太露出了羞澀的笑容。

大廳與座樓之間是一方天井,天井兩側的廂房,已闢為蔡元培生平陳列室。陳列室里的圖片,那對鄭州來的母女看得最仔細。老太太的眼神不好,只能看圖,圖下的字都是女兒念。介紹到蔡夫人時,老太太突然問道:這位蔡夫人,是不是大腳?老太太對蔡元培先生事迹的熟稔,令我驚訝不已。蔡元培33歲那年,原配夫人王昭因病故去,欲續弦,媒人聞訊紛紛登門推薦,把女方說的天花亂墜。蔡元培不耐其煩,便書寫徵婚啟事一則貼於書房壁上,列出女子須不纏足、須識字、夫婦不合可離婚等五項條件。啟事傳出,一時成為美談,當然也受到不少封建衛道士的反對。後來,蔡元培經人介紹認識了黃仲玉女士。黃女士一雙天足,不光識字,且通書畫,深合蔡元培心意,兩人於1901年年底在杭州結為伉儷。蔡夫人大腳典故,也由此傳出。

離開故居的時候,那對鄭州來的母女還依舊在元培先生居住過的座樓前流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父亂彈 的精彩文章:

子見南子:孔子其實很後悔
「阿斗」真的扶不起?

TAG:漁父亂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