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一塊石碑,韓國人硬說是他們的,曾索要多次,中國斷然拒絕

中國有一塊石碑,韓國人硬說是他們的,曾索要多次,中國斷然拒絕

吉林省集安市區城東四公里外的山腳下的通溝平原上,豎立著一塊重達37噸重的石碑,名為「東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與中國眾多石碑不同的是,韓國曾多次表示這塊石碑是他們國家的,並多次向中國索要石碑。為何如此?

這要從這塊石碑的背景說起,好太王碑是高句麗時期的遺物,是好太王的兒子長壽王為了紀念他父親好太王的豐功偉績,於公元414年(東晉安帝義熙十年)樹立,至今一千六百多年歷史。

文獻記載,「好太王」名談德,在位期間是高句麗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東討西征,占遼東、驅倭寇,侵漢江、降扶余,使高句麗國土面積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擴展。

好太王碑高達6.39米,四面寬窄不一,是用一塊完整巨大的角礫凝灰岩石柱稍加修鑿而成。四面都刻有碑文,行間以界格,每行41個字,原有文字1775字。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目前能識別的字有1600個左右。遠遠望去,整座石碑沒有藉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塊不規則的花崗岩石板上,非常神奇。

從僅存的文字來看,碑文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高句麗建國的傳說以及好太王統治的情況;好太王率兵四處征戰的情況;好太王墓地守墓人情況及制度。滿清入關後,好太王碑所在地被化為封禁之地,致使這塊石碑一直淹沒在野草之中,直到光緒年間被再次發現。

光緒三年,一名官員辦公之餘意外發現了這塊石碑,於是拓印若干碑文,後傳入北京,人們才知道原來這裡還有如此一塊巨大的石碑。「鴨綠江水流湯湯,有碑矗矗江之陽;大書深刻石四面,千秋風雨莓苔蒼。手剔莓苔索點畫,追摹秦漢超隋唐。」

好太王碑被發現後,引起了無數文人騷客前來調查研究,韓國人更是尤其熱情。解放後,當地政府鑒於石碑的破壞情況較為嚴重,於是對其進行了化學保護,效果非常明顯。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又進一步加大對好太王碑的保護,在石碑四周修建了堅固的碑亭,並派人把石碑嚴密地保護起來。

參考資料:《好太王碑揭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攻陷天京,左宗棠送來密信勸其稱帝,結果他冷笑著改了一字
眼看著近千名清軍淹死不救,東鄉平八郎如此回答,暴露日本人本性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