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2017 年的一份對全球6000 家企業 IT 部門的調查顯示,85%企業認為目前企業正在部署或計劃部署多雲戰略;58%的被調查企業表示目前正在使用混合多雲環境,或者迫切地計劃遷移到混合多雲環境。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NetApp的公司戰略和技術發展方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布的。日前,NetApp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張思華、NetApp ONTAP部門高級副總裁Octavian Tanase、NetApp雲基礎架構事業部副總裁Tim Pitcher、NetApp全球雲業務開拓高級總監John Wrobel、NetApp大中華區技術總監游慶洪等公司高層一起出現在「數據·成就領導者——2018 NetApp中國創新論壇」,再次闡述公司數據創新戰略以賦予客戶利用數據改變世界的能力,並詳細解讀了NetApp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圍繞全新戰略的兩款產品與解決方案,賦能企業客戶更加精準的認識數據,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於全新的IT需求。

看點一:不斷夯實的NetApp Data Fabric願景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今天混合雲的普及,讓企業IT環境面臨著多種選擇,同時也面對更多競爭。作為雲數據管理的服務提供商,NetApp需要幫助客戶解決這些面臨的新挑戰。正是結合企業客戶面臨的全新IT需求這個變化,NetApp給出了自身的公司未來發展戰略。

4年前NetApp曾提出NetApp Data Fabric願景,希望通過簡化並集成雲端和內部的數據管理,加速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提供一致且集成的數據管理服務和應用程序,確保用戶數據可見性和洞察力,數據訪問和控制以及數據保護和安全。

4年後的今天,NetApp Data Fabric願景已經可以清晰地通過圍繞充分發揮混合雲的無限潛能、構建下一代數據中心、打造現代化存儲管理這三個方向來滿足企業客戶對與混合多雲環境下的IT架構和數據管理需求。

為了讓用戶更好地應用混合雲環境,充分發揮混合雲的無限潛能,NetApp提出雲激勵創新,允許客戶在任何多雲環境中享受最多選擇、最多合作夥伴支持和最大自由度,實現數據網路架構。NetApp構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產品組合希望為用戶打造靈活、可擴展、可預測、自動化、與NetApp Data Fabric相連的軟體定義解決方案。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新的產品線包括以SolidFire AFA產品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全球性能最高、雲連接支持最廣泛的強大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組合,包括管理大規模數據的下一代對象存儲NetApp StorageGRID、最新發布的企業級超融合解決方案以及混合雲數據備份解決方案以及FlexPod SF。

此次NetApp推出混合雲數據備份解決方案NetApp Cloud Backup(此前稱為NetApp AltaVault)的主要優勢包括:NetApp Cloud Backup允許企業實現數據保護的現代化,並將其數據高效備份至其所選擇的公有雲服務之中。目前已支持的公有雲服務包括阿里雲、微軟Azure以及AWS。

NetApp Cloud Backup是一款開放的軟體解決方案,並已與Veeam、Veritas及IBM等領先的備份軟體提供商實現了深度的服務整合,可有效幫助企業充分釋放現有的備份投資潛力,獲取最大收益。

企業可憑藉NetApp Cloud Backup強大的去重與壓縮技術,在具有良好經濟性的雲服務上大幅降低成本、實現備份流程的現代化並取代低效的磁帶系統。

看點二,打造下一代數據中心,推出更加靈活的超融合產品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NetApp HCI具備了網路、計算以及存儲融合的一體化設計,同時實現計算與存儲兩個維度上的分別池化和平行擴展。)

在大會現場,NetApp重點介紹了全新的超融合產品。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這款超融合產品相對於傳統的超融合產品而言,實現了計算和存儲這兩個資源池分別擴展和優化的設計。從產品構架和技術上看,NetApp HCI具備了網路、計算以及存儲融合的一體化設計的同時在計算與存儲兩個維度上能分別池化和平行擴展,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分別實現基於節點的配置以及存儲資源池的分別配置。

NetApp雲基礎架構事業部副總裁Tim Pitcher表示:「結合了NetApp SolidFire創新技術與NetApp強大數據管理能力的NetApp HCI將能夠幫助客戶革新傳統基礎架構,迅速過渡至下一代數據中心,令客戶享受無與倫比的靈活性、可擴展性、自動化以及與Data Fabric集成所帶來的優勢。」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NetApp HCI的主要優勢包括:

NetApp HCI可幫助客戶擺脫第一代超融合架構的束縛,在敏睿、可擴展且易於管理的最小6節點配置組件中實現對計算、存儲和網路的支持,提供有保證的性能、自動化以及成熟的集成效率、複製、數據保護和高可用性服務。

NetApp HCI基於NetApp SolidFire分散式塊存儲技術打造,支持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服務提供商輕鬆自信地整合所有工作負載,以不會造成資源孤立的方式擴展並滿足下一代應用程序的性能需求。

客戶可以將NetApp HCI部署於從數據中心邊緣到核心的任意位置。NetApp HCI僅需不到 30 分鐘便可啟動並運行,能夠有效消除90%與性能有關的傳統問題,並支持通過VMware vCenter直觀的用戶界面對整個基礎架構進行全面控制。

藉助NetApp HCI,企業可以充分釋放基礎架構的全部潛能,還能簡化管理並獨立地擴展計算和存儲資源。NetApp HCI支持與來自Commvault、Intel、MongoDB Enterprise、Veeam 和 VMware等合作夥伴的解決方案集成。

看點三,借雲互聯快閃記憶體之力, 打造現代化 IT 架構

今天,打造現代化存儲管理需要通過升級基礎架構,為現有應用程序提供現代化的數據服務,NetApp的願景是藉助擁有雲連接支持的快閃記憶體打造現代化 IT 架構,同時結合ONTAP 跨混合雲打造通用數據管理。作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核心組件,快閃記憶體是提供性能原動力的重要保障,NetApp將幫助客戶利用性能超群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來加快應用程序運行速度。

NetApp大中華區技術總監游慶洪認為,全快閃記憶體是幫助客戶在基礎設施里提升企業數據管理效能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全快閃記憶體能夠幫助客戶提升業務應用響應的速度,還能夠幫助客戶更快的實現從數據里挖掘出更大的價值。NetApp全快閃記憶體的優勢是結合全球市場佔領市場第一的存儲操作系統——Data ONTAP,實現了雲互聯,客戶的數據能夠從全快閃記憶體上把數據傳送到雲端。

NetApp ONTAP部門高級副總裁Octavian Tanase也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最新的版本ONTAP 9數據管理軟體通過跨快閃記憶體、磁碟或雲,實現塊或文件全覆蓋等跨架構實現標準化數據管理,以及從專門設計的存儲陣列到商用伺服器運行跨部署模式來充分發揮混合雲的無限潛能。同時,通過部署ONTAP 9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能夠提供本機雲連接與雲端或近雲 ONTAP服務。

NetApp2018新戰略,三大看點不容錯過

而且為適應新的需要,NetApp正在積極打造全新技術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包括下一代固態陣列、採用存儲級內容作為緩存的新一代存儲,以及基於網路結構的NVMe技術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等。這樣就能從混合FAS、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再到下一代固態陣列全方位為用戶打造無中斷的業務環境,通過快閃記憶體之力致力於企業的雲互聯。

最後我們也看到NetApp不管是新發布的超融合產品還是混合雲數據備份解決方案,都離不開一個更加開放的業務生態,包括此次專為中國市場優化的混合雲數據備份解決方案NetApp Cloud Backup以及正式在中國市場實現商用的行業首款企業級超融合解決方案NetApp HCI,以及與中國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世紀互聯合作打造混合雲數據管理的託管服務。

NetApp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張思華先生表示:「數據不僅是新時代的貨幣,更已成為企業的業務核心。NetApp持續創新25年,專註於幫助客戶解決數據管理挑戰。賦予客戶利用數據改變世界的能力是NetApp作為一家數據公司的心之所向,更是我們與客戶共成長的深厚情義所在。在中國,我們始終努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合作夥伴生態圈。我們也非常榮幸能夠與廣大生態夥伴一道,以卓越數據願景助力中國客戶成為數據領導者。今天發布的企業級超融合解決方案和雲數據備份解決方案進一步突顯了NetApp對於中國客戶的長期承諾,同時繼續加強了NetApp的數據管理領域的權威地位。「

的確,新的戰略、新的產品將進一步擴大NetApp在中國的業務版圖,並確立了NetApp在混合雲市場以及下一代數據中心提供包括超融合、快閃記憶體、雲備份解決方案等更加領先地位與競爭優勢。結合NetApp HCI解決方案,企業將能夠實現計算與存儲兩個維度上的同時池化和平行擴展,從而充分實現與虛擬化平台的深度整合,打造高效、強大、經濟的私有雲平台,助力企業深入挖掘數據價值,並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AI)、大數據、高頻交易、物聯網(IoT)等領域的應用中獲取澎湃的數據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Palo Alto收購Evident.io增強雲服務基礎設施功能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