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興禁售令」背後的美國故事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興禁售令」背後的美國故事

文/特約撰稿人,譚銘

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 4 月 16 日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 7 年,直到 2025年3月13日。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

有分析認為,由於美國公司在這 7 年內都不賣東西給中興,美國此舉無疑將重挫中興的發展,國內一些聲音在心疼中興的同時也更加擔心華為。在中美貿易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背景下,美國此舉殺敵一千,會否自損八百?傲慢與偏見背後,北美電信企業又會受到怎樣影響?

受影響的美國本土廠商實際數量比想像更多

目前與中興合作的美國企業眾多,包括微軟、英特爾、IBM等知名企業。中興曾經宣布在2012至2015年向美國的高通和博通採購至少50億美元晶元,而最近幾年來,中興通訊已經在美國晶元和美國設備上投入140億美元,並為美國市場直接和間接地創造了20000個就業崗位。公開資料顯示,從中興目前的軟硬體與零部件採購狀況來看,美國廠商占其採購比重高達 30% 到 40%。有分析稱,對於那些註冊地不在美國,但在業務據點、技術服務據點在美國的公司而言,也同樣在美國商務部禁令範圍中。所以受到該禁令影響的美國國內公司和其他國家在美投資的公司實際數量會更多。

思科為代表的美國本土企業受到保護 電信市場格局基本維持

美國的所謂「國家安全」實為「貿易保護」,這些年一直在打這一張牌,連理由都懶得換,更別提花樣翻新了。

華為中興十年來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中的搏殺,已經打亂了原有電信設備市場的格局,目前,這兩家公司正依靠高性價比的產品敲美國市場的大門,如獲准進入,無疑會對思科等美國本土企業造成衝擊。過去20年來,思科一直是核心路由器市場的霸主,思科製造的路由器、交換機和其他設備承載了全球80%的互聯網通信,被視為矽谷新經濟的典範。然而就在去年,華為在核心路由器市場上已經超越思科成為老大。

美國市場的中國技術滲入受到限制 相關合作公司受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中美貿易戰背後體現的是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快速崛起的擔心。

在5G的研發上,高通和英特爾都是中興的重要合作夥伴。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前夕,華為發布了首款符合3GPP標準的5G商用晶元和基於該晶元的5G商用終端。2018年2月27日,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興宣布了與英特爾合作,正式發布了面向5G的下一代IT基帶產品。

英特爾相關負責人不久前針對貿易戰問題表示,關稅對於擁有全球供應鏈的美國公司是個難題,並希望美國政府提供意見徵詢期。

美國阻止華為中興設備進入已經有很多年。之前「保護電信設備商」這個借口已不再用。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快速崛起,威脅了蘋果地位,美國也開始進行限制。此外,前沿的5G技術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但不管怎樣,備受矚目的5G技術離這個世界越來越近,貿易壁壘可能暫時會拖慢它的腳步,但絕不會阻礙它一直向前。

中國方面潛在的「以牙還牙」還擊將重創相關企業

儘管目前中國政府還未對美國此舉進行實質性的反擊,但網路上已有不少聲音認為,中國政府應「以牙還牙」,用相同標準重新考慮思科等美國企業的准入制度。在《華爾街日報》引述的一封聯名信中,谷歌、蘋果、沃爾瑪等企業聯合上書特朗普,稱實施嚴厲的關稅政策將引來報復,從而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一直以來,思科在國內設備出現漏洞以及市場壟斷等報道時有耳聞,早在2013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在兩會期間就提出,應提高對思科等外國企業審查的嚴格性,提高其市場准入門檻。

的確,中國對待美國企業的態度更加包容,實現了「我家大門常打開」;反觀美國,對待中國企業的准入尺度極為苛刻,如果中國政府用美國政府對待華為、中興的態度嚴苛對待思科等美國企業,將同樣會使這些美國公司遭受巨大的損失。中國市場也是時候重新考慮美國企業進入的衡量尺度了。

長遠影響:傷害貿易環境,影響美國國內就業率

良好的貿易環境會極大地拉動就業率增長,但是如果兩國一直處在劍拔弩張的關係之中,勢必有更多就業機會被扼殺。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份研究中顯示,如果中國發起反制措施,將會影響到分布在美國2783個縣的兩百萬個工作崗位,在這兩千多個縣中,有82%的縣在2016年的選舉中,都投了特朗普的票。而貿易戰的延續將在市場和就業兩方面持續損害美國小企業利益。

華為、中興這些年來的遭遇傲慢與偏見的「美國故事」明確的揭示了一個直白的道理:國家間的商業競爭,並非只是單純的技術、資金、服務和企業競爭力,在國家之間的談判和博弈框架下,設立對等的國家利益的市場審核制度同樣重要。

來源:騰訊財經特約 譚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線|特朗普正關上赴美科技投資大門 中企擔憂摩擦升級陷入雙輸
戴相龍:今後十年中國經濟有效增長仍會在6%左右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