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柳飛絮「如約而至」,為何不一砍了之?

楊柳飛絮「如約而至」,為何不一砍了之?

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楊柳飛絮又「如約而至」,成為北方地區一道特有的風景,既為首都北京增添了浪漫的春日氣息,也給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一些煩惱。

1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由於前期低溫天氣,今年楊柳飄絮時間較往年推遲一周,今年北京市將多措並舉,綜合治理30萬株楊柳雌株。

楊柳絮究竟是啥?

飛絮是什麼?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介紹,春季空中飄散的楊柳飛絮其實是楊柳雌樹的種子和衍生物,楊柳樹為了傳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這些白色絮狀的絨毛,攜帶著種子,以風為媒,漫天飛散。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楊柳樹普遍種植的北方十多個省市區,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

據了解,楊樹和柳樹為雌雄異株植物,分為雌株與雄株,它們的花為單性花,葇荑花序。

當春天楊樹還沒有長出嫩葉時,雄株上的雄花先開放,經過一段時間發育成熟後,雄花序上的花藥自然裂開,花粉飛散而出,進行傳粉,然後雄花序逐漸萎蔫脫落,春天在一些楊樹的下面我們看到的像毛毛蟲似的那些東西就是楊樹的雄花序。花粉飛散在空氣中,可以導致一些敏感人群產生花粉過敏癥狀。

比雄花稍晚一些,雌株上的雌花開始開放,伴隨著雌花序的發育成熟,雌樹上鮮嫩的幼葉也開始慢慢地長出來。

雌花序是由若干朵小花組成穗狀的葇荑花序,每一朵小花發育後長成一個小蒴果,小蒴果裡面包被著白色絮狀的絨毛,在絨毛中間藏著一些像芝麻粒大小的由胚囊發育而成的種子,隨著小蒴果及種子的不斷發育成熟,小蒴果逐漸裂開,那些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漫天隨風飛散,試圖傳播繁衍下一代,擴大她們的家族成員,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楊柳飛絮」。

專家介紹,楊柳飛絮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植物種子傳播和繁衍後代的一種自然進化方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短期、輕微少量的飛絮對生產生活並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

北京市現有的楊柳樹主要集中種植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我國城市綠化尚處於起步階段,可選擇的樹種相對較少。

那時,楊樹和柳樹憑藉著適合北京土壤和氣候、易於繁殖成活且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較低等先天優勢,成為北京綠化的主力樹種。而隨著這些楊柳樹逐漸成熟,開始出現飛絮現象。

那麼,北京飛絮時間什麼時候開始?

專家介紹,飛絮是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發揚壯大的。以毛白楊為例,有一個關係到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的指標,叫積溫,也就是溫度的累積。

根據《植物物候圖譜》統計,對於楊絮來說,只有日平均氣溫>0℃,才是對白毛楊的生長發育有用的溫度,將這些超過0℃的數值累加起來,當總和達到480℃,而且日平均氣溫達到14℃的時候,白毛楊的果實就開始成熟炸裂了,楊絮開始飄飛。

可否一砍了之?

針對有些市民建議直接把產生飛絮的楊柳雌株都砍掉,張志翔認為,楊柳飛絮雖然對市民生活有一定影響,但楊柳樹作為北京的鄉土樹種,在生態作用上有很多優點,不能因為飛絮就否認它們的生態貢獻。

楊樹高大挺拔,具有很好的遮陰效果,而柳樹不但樹形婀娜多姿,且冬天落葉晚,春季發芽早,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同時楊柳樹還具有釋氧固碳,降溫增濕、減菌殺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等顯著的生態功能。

研究表明,一株胸徑20厘米的楊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釋放氧氣125公斤,滯塵16公斤。一株胸徑20厘米的柳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釋放氧氣204公斤,滯塵36公斤。「可以說,楊柳樹是增加北京城市綠量、改善生態環境的大功臣,一砍了之絕對要不得。」 張志祥說。

要如何治理?

近年來,楊柳飛絮問題很受關注,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高度重視,積極回應市民關切,在保護首都生態資源安全的同時,堅持標本兼治,科學治理楊柳飛絮。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杜建軍告訴記者,去年北京市啟動了楊柳飛絮治理試驗和示範工程,結合綠化景觀提升疏伐並更新優良鄉土樹種、注射花芽抑製劑和實施柳樹雌株「高接換頭」等技術措施,標本兼治,治理楊柳飛絮40萬株。

目前,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已經下發通知,2018年北京市將多措並舉治理楊柳雌株30萬餘株。在「治標」方面,將對重點地區的楊柳雌株注射花芽抑製劑抑制花芽形成,減少飛絮,並結合林地綠地管護,優先修剪楊柳雌株過大過密的樹冠,減少飛絮產生。

同時,對飛絮集中的時間段內,採用高壓槍沖洗、及時清理收集飛絮等管護措施,避免飛絮再次隨風飄移。「治本」方面,結合園林綠化景觀提升及更新改造工程,對現有老、殘、病等楊柳樹雌株逐步更新改造,減少飛絮總量。

據了解,今年北京市還將建設城市綠地1 萬畝,通過增加城市綠地總量,來提高綠地對楊柳絮的吸附滯留能力。

杜建軍介紹,於今春啟動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已經明令禁止使用楊柳雌株,在工程建設中將嚴把規劃設計和苗木質量關,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多樹種應用,打造多樹種、多品種、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模式,不斷增加園林綠化樹種的多樣性,提高物種的豐富度,提升園林綠化景觀水平。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將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科學配置樹種,不斷降低楊柳飛絮對市民的影響,打造綠色和諧宜居的城市生態系統。」杜建軍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天幫忙,人努力」 關鍵還是人努力!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