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止是忠臣,更對劉邦有救命大恩,劉邦卻相信誹謗,直接將其處斬

不止是忠臣,更對劉邦有救命大恩,劉邦卻相信誹謗,直接將其處斬

我們都知道秦滅亡後,劉邦,項羽兩人爭奪王位,但按理說,項羽無論是家世還是個人能力都比劉邦高出一截,但最後坐上王位的偏偏是劉邦,原來劉邦此人市井出身,善於利用各種手段達成目的,籠絡人心是把好手。項羽願意做的,他也願意,項羽不願意乾的,他也能拉下臉來做。但項羽還有些英雄氣節,一些耍手段的事不屑於去做,喜歡正大光明。

劉邦的為人在加上一點點運氣,所以劉邦能勝過項羽,雖說劉邦取得帝位,但是個人德行方面著實不如項羽。

比如劉邦手下的樊噲,樊噲此人是一員猛將,而且還曾經救過劉邦一次,按理說,如此猛將護身,況且對自己還有救命之恩,怎麼著也得好好對待吧。但是當別人告訴他樊噲造反時,他求證都沒求證,直接派人殺掉了樊噲,是他早已覺察不對,還是一直蓄意屠殺樊噲?

其實這也和他性格有關,劉邦肚量狹小,且只為自己考慮,殺掉樊噲只是為了保住他的江山,和造反什麼的毫無關係。

劉邦上位之路布滿荊棘,加上自幼坎坷,所以對於現在位置是非常珍惜的,他敬重嬴政,得知皇位來之不易,當然要好好鞏固,於是他不允許自己的江山出現一絲動搖。

再加上此時的劉邦已經暮年,需要後人來繼大統,兒子劉盈卻碌碌無為,劉邦可以看到劉盈以後孤立無援。

劉邦為了皇權能順利延續,只能提前為兒子考慮,剷除異己。自己在位時,樊噲就敢說敢幹,自己勉強能壓制住他,但是劉盈不一定可以,為了保障皇權無人染指,必須剷除樊噲,如若樊噲造反,那將無人鉗制,所以自己在時必須剪除樊噲,當聽到樊噲造反的消息後,劉邦選擇除掉他。

面對皇權,面對恩人,劉邦還是選擇了權力,對於權力,任何不穩定因素都要將他扼殺,這也足以體現劉邦性格,或者這樣說,正是因為他的性格不拘小節,只謀大事,才成就了他的王位。

面對王權,他選擇殺掉往日恩人也就不足為奇。畢竟他眼裡只有權力,對一切毫不顧忌,不知道被他殺掉的樊噲有沒有後悔曾經救過他。

文/微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察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定要拿下這座寶藏,卻被中國搶先一步,又找上中國,沒門
參軍兩年升任指揮,三年升任師級,二十年後還是師級,軍銜卻很高

TAG:洞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