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初形成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延續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誰

清初形成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延續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誰

清代前期,有十二位親王被俗稱「鐵帽子王」,分別是: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

在十二個鐵帽子王中,頭八位都是在清朝開國以及入關統一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封的。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其他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係而受封,屬於恩封。恩封的親王,不能世襲罔替。意思很明確,只有這八大王才是清代的終身貴族。

清初形成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延續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誰

公元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帝,建國號大清,開始正式頒行封爵制度。這年四月,皇太極下旨細數各位兄弟子侄軍功,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貝勒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岳托為和碩成親王,阿濟格為多羅武英郡王,杜度為多羅安平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余貝勒。

這次分封有親王、郡王七人,貝勒二人。另外,代善第三子薩哈廉原為貝勒,此前一直卧病,當時未能封王。就在皇太極分封諸王后的一個多月,薩哈廉病逝,皇太極前往祭奠,隨後追封他為穎親王。正是此次分封,才奠定了後來所謂八大「鐵帽子王」的基礎。

順治元年(1644)十月,順治帝冊封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叔王,復豪格親王爵位。又冊封先前因事降級為郡王的阿濟格和多鐸為親王,封岳托之子、多羅貝勒羅洛宏為多羅衍禧郡王,封皇太極第五子碩塞為多羅承澤郡王。這次分封中,新增加的是碩塞,順治八年又以軍功被晉封親王。碩塞死後,其爵位由子博果鐸承襲,改稱庄親王。

即使有了這兩次正式封爵,也仍未明確這些宗室爵位可以世襲罔替,以後各王爺、貝勒的爵位或黜或降或改,其級別、名稱多有變更。所以,清初諸王的爵位在傳承過程中,變動不居,沒有制度化。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雍正的兒子弘曆(乾隆帝)借為睿親王多爾袞平反之機會,降旨恢復諸王最初封號,並將爵位世襲罔替的制度明確頒行。

也就是說在乾隆帝之前,各「鐵帽子王」的爵位或降或削,並沒有同時存在過。直到乾隆帝給釐清世系,恢復爵位名號,清初八大宗室王爵世襲罔替之制終於明確。

縱觀清代二百六十多年歷史,在這些王爺貴族中,先後有六位親王比較有作為和名氣,後人稱之為「清代六大王」,即: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時期)、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時期)、安親王岳樂(順治、康熙時期)、康親王傑書(康熙時期)、怡親王胤祥(雍正時期) 、恭親王奕訢(咸豐、同治、光緒時期)。不妨看看他們的表現:

按時間順序居首的禮親王代善,應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代善從小在軍中長大,逐漸成為其父帳下的一員猛將。

清初形成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延續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誰

(代善)

當時建州剛剛統一,海西女真對建州女真有很大威脅。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戰爭中一舉成名的。他在對烏拉和葉赫的戰役中屢立軍功,於天命元年被封為貝勒,列四大貝勒之首。在以後對明朝的用兵中,他幾乎仗仗參加,而且始終是獨當一面的統帥。

天命十一年,清太祖駕崩,代善與其子岳托,薩哈廉,推舉皇太極繼位,對清初政權的穩定過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後,又大力支持皇太極的中央集權政策,主動放棄與皇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權利。由於代善不可磨滅的戰功及對皇太極的大力支持,崇德元年,他被被封為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的兒子碩托,孫子阿達禮因密謀擁立多爾袞為帝,代善大義滅親,忍痛將他們處死。順治五年,代善去世,年六十六歲。可以說,代善是清代親王中的第一人。

提起睿親王多爾袞,世人都比較熟知。除了他為滿清入主中原的不世之功外,圍繞他的諸如太后下嫁、專權謀位等一系列傳說,使之成為清代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後世對他評價褒貶不一,爭議較大。

安親王岳樂,雖然名氣並不像多爾袞那麼大,但他是清代親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於一身的人物,他對大清王朝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岳樂是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兒子,排行第四,是順治,康熙兩朝的親王。順治三年,岳樂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忠,他作戰英勇,頗具謀略,率部擊斬了張獻忠。之後由於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績,被擢升為安親王。岳樂與其先輩不同,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曾全力支持順治皇帝大膽啟用漢人,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穩定了清初的全國大局。

清初形成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延續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誰

(劇照)

康熙帝平定三番之亂,岳樂被封授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出征,得勝回京時,康熙帝親自赴盧溝橋迎接,對岳樂大加褒獎。並讓他重回宗人府掌印。康熙二十七年,岳樂再度領兵駐防蘇尼特,一年後死於軍中。

康親王傑書,是禮親王代善的孫子,是康熙一朝著名的八旗將領。與電視劇《鹿鼎記》中的康親王不同,傑書並不是趨炎附勢,碌碌無為之輩。他在順治年間被晉陞為親王。康熙平定三番,傑書也奉命領兵作戰,依據平定耿精忠、擊潰鄭經,被封為正南大將軍。

通過電視劇《雍正王朝》,康熙帝第十三子、怡親王胤祥成了人們熟悉和喜愛的「十三爺」。

胤祥在「九子奪嫡」的爭奪中,始終站在四哥胤禛的一邊,這為他以後在雍正朝的崇高地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史料介紹,胤祥與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不同,他為人正直仗義,不貪財好色,生活非常簡樸。他家中除了一應生活用品之外,幾乎沒有奢華修飾。就是紅極一時的時候,他也多次婉言拒絕皇帝的賞賜。雍正帝下令給他增加儀仗和侍衛,他也以「不敢」為由堅辭不受。他的清廉之名在當時就被百姓傳為佳話。

清初形成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延續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誰

(劇照)

怡親王胤祥不僅清廉,而且有才華。他一生功績中,還有全面地改造和治理了北京周圍的水系,使得當時京畿的農民可以放心生產,為雍正皇帝解決了一樁相當棘手的問題。

可惜怡親王胤祥剛過不惑之年就因病離開了人世。雍正皇帝悲痛之餘,下旨將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以示最大的褒獎。

晚清的恭親王奕訢,在世間綽號「鬼子六」。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因從小聰明過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賞識。但由於缺乏經驗,沒揣摩透父皇的心理,在皇位的競爭中敗在了四哥手下。

但作為親王,他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華。咸豐皇帝在位期間,由於南方太平天國運動影響,直隸也有少數人起來響應,恭親王主動擔當起保衛京畿重任。他善於謀劃,精於用兵,在咸豐五年,打敗了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太平天國北伐軍。徹底肅清了直隸省叛黨。

咸豐帝去世後,他又與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打垮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權。

清初形成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延續到清末  最出名的六位都是誰

(恭親王奕)

恭親王不僅屢立戰功,還參與了洋務運動。他利用掌管總理衙門之便,全力支持李鴻章,張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員以強兵、富國為口號,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的強國之舉。這次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為國家培養了像詹天佑一樣的許多人才,還扶植起一批民族工業。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一百四十多年前 清廷欽差大臣沈葆楨主政台灣都幹了啥
國軍王牌74師被殲 這位上將司令被蔣介石罰跪用手杖打的滿頭是血

TAG:掌心春秋 |